首页期刊导航|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左健民

双月刊

2095-7394

tctxb@jstu.edu.cn

0519-86953580

213001

常州市中吴大道1801号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赵氏孤儿》到《埃尔佩诺》——元杂剧在十八世纪德语文学中的变异

    闵志荣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杂剧《赵氏孤儿》从中国经由法国进入德语文学的跨国旅行,是一次中国戏曲文学作品发生他国化变异的经历.基于比较文学变异学视角,对《赵氏孤儿》在18世纪德语文学中的传播进行了研究,还原其在伏尔泰、弗里德里西斯和歌德笔下在尊重自我异质、形成文学新质、激发结构变异的基础上实现他国化的路径,阐明其对他国文学、文论、文化层面产生的影响.经过研究得出结论:依托《赵氏孤儿》,伏尔泰在《中国孤儿》中实现了其启蒙哲学的构建主旨,弗里德里希试图通过创编《中国人》构建德意志民族文学,歌德尝试通过创编《埃尔佩诺》创立德意志古典主义戏剧.

    《赵氏孤儿》比较文学变异学他国化《中国孤儿》

    扎根地方,感悟生命——温德尔·贝瑞的生命共同体思想探析

    李世存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当代自然文学作家温德尔·贝瑞以关注地方、倡导农业文化闻名于世,其作品中透露出一种强烈的地方意识和对人与土地关系的深刻思考.贝瑞的地方意识是其生态世界观的独特表达,具有深刻的生命共同体蕴涵.其作品中的地方是一个包括人类和非人类在内的完整的共同体,因此,作为共同体一员的人类应以平等的态度关爱呵护这个共同体.贝瑞强烈批评西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过度发展的现代工业对生命共同体的破坏,并以激进的立场投身于环保活动.他还提出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农耕文化来代替工业化时代的农业企业文化,表达了复兴美国田园理想的后田园主义愿景.

    温德尔·贝瑞土地地方自然文学生命共同体

    唐代润州寺院题材诗浅析

    刘馨蔚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润州寺院题材诗涉及借宿、饮宴、送别、结社、赏景等方面,表达了诗人在日常痛苦生活与寺院平静生活之间的心理冲突、对隐居修道的期望、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年华老去的哀叹.唐代润州寺院题材诗展示了当时寺院的环境和周围的景色,并以精致与开阔并存的诗歌风格,表达了对佛教义理和世俗生活的深刻认识,为世人所称道.

    润州寺院题材诗社会生活情感

    王逸注《楚辞》"飘风""云霓"为"小人"辨正

    蔡能力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逸在注《楚辞》中提出"飘风云霓,以言小人"的理论标准,其典型性、普遍性的论述影响了后代诸多论家.王注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政治文化目的,导致注《骚》时牵强附会、穿凿之甚,产生诸多问题.南宋朱熹于《楚辞集注》中指出王注存在问题,但未将屈骚"飘风""云霓"全貌阐释出来.回观屈骚"飘风""云霓"的真意,需要回到二者产生的文化语境——《诗经》《老子》等先秦典籍中,方能明晰二者从屈子到王注,再到朱注意涵的演变过程.

    飘风云霓小人王逸注《楚辞》

    以时文论诗法——论刘熙载以八股文法入诗论的"破体观"

    谢梦姚傅宇斌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在前人诗论面前不落窠臼且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并体现出当代特质,是清代学人在总结前人诗论时所思考的问题.提及清代文学,八股文的影响不可忽视,而刘熙载正是在时文影响极盛的背景下,提出以八股文法论诗歌创作这一"破体"观念.刘熙载分别择取八股文的立意、布局、谋篇、点题之法来论述作诗,认为八股文亦有不可忽略的文学因素和价值,其文法与诗法亦有相通之处,应积极从中汲取有利于诗歌创作的文法.刘熙载对以八股文法论诗法的肯定,体现出其对"文体递变"的文体发展规律的坚持,展现出其在文艺理论上宏大的文体通变观.

    八股文法刘熙载破体观《艺概》《游艺约言》

    在俗世的荒诞中寻找存在的本真——解读王小波的《三十而立》

    丁浔予黎玲钰罗伟文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缪指出了生活本身的荒诞性,面对荒诞,人应当以怎样的姿态生活?在《三十而立》中,王小波描绘出一个典型的现代人所遭遇的荒诞境遇,并通过王二的选择给读者他的肯定性思考:人应当反抗现实的荒诞,在俗世的荒诞中寻找存在的本真,并以这种本真的姿态去生活.《三十而立》是王小波对"我们应当如何生活"这一创作主题的又一次追问与回答,是他给予荒诞境遇中的现代人的一份行动导引.发现荒诞——反抗荒诞这一叙事模式不仅存在于《三十而立》这一孤立的文本中,更贯穿在王小波的整个创作史中.对"荒诞幕布"的揭示与对"反抗荒诞"的呼求是王小波的书写与加缪哲学之间一条隐秘而真实的意义通道,而这种揭示与呼求也是王小波创作之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独特的价值所在.

    王小波加缪《三十而立》《西西弗神话》

    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力跨行业迁移的影响研究

    潘丽群佟晓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劳动力群体受人工智能技术影响的不同敏感度视角,对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力跨行业迁移可能性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总体上,人工智能应用促进了劳动力的跨行业迁移,人工智能应用每增加一单位,个体跨行业迁移的概率将提升0.20%;从行业和个体来看:行业上,人工智能应用对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的个体跨行业迁移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制造业和教育业个体的跨行业迁移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个体上,男性、青年、中等技能劳动力更容易进行跨行业迁移.

    人工智能就业结构职业迁移

    双碳背景下石油化工企业战略环境研究

    张友友卢世军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碳理念的不断深化,石油化工企业的转型升级成为目前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研究石油化工企业的战略环境,通过构建企业战略环境分析框架,运用pestn、五力模型、space等分析方法,发现石油化工企业的宏观竞争力处于次要优势与主要优势之间,虽有一定的优势,但不明显;中下游现有竞争者竞争较为激烈,潜在进入者威胁较小,替代品威胁大,供应商议价能力强,购买者议价能力一般;石油化工企业战略属于防御型战略,最后提出能源企业转型升级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双碳石油化工企业战略环境宏观环境行业环境

    刑罚附随性制裁的逻辑架构与规范路径

    罗钢来志俊
    56-63,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除了传统的刑罚制裁外,刑事定罪还会引发大量诸如获取职业资格、担任公职、入党入伍、落户积分等方面的限制或禁止,进一步加重受刑人的负担,可称之为"刑罚附随性制裁".近年来,我国频繁利用法律法规中的刑罚附随性制裁规定排斥受刑人,使其正当性和规范性问题成为焦点.究其原因,刑罚附随性制裁将功利主义作为其运行逻辑.对此,有必要将刑罚附随性制裁界定为"准刑罚"的性质,使刑罚附随性制裁从原有的功利主义制裁观向报应主义制裁观转化.为此,我国亟需优化刑罚附随性制裁的路径,要引导这类制裁从隐蔽走向透明,明确具体的适用条件,保障和恢复受刑人的权利,最大化地引导其朝着合理与适度的方向运行.

    刑罚附随性制裁功利主义报应主义

    高校教师权利救济的路径与困境——基于212份裁判文书的分析

    刘琳
    6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权利救济是教师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有效路径.调解、申诉、仲裁、行政复议与诉讼等教师权利救济制度相互衔接构筑起教师权利救济网络.教师部分权利救济的缺失使得教师的权益出现"有权利,无救济"的状况.在教师权利救济的过程中,救济机构的不作为以及争议处理过程中的程序履行不当,使教师权利受到二次侵害;教师的举证能力与意识的不足也使得教师处于救济的不利地位.为保障教师法定权利的顺利实现,应完善各类教师救济制度的衔接互补,填充教师权利救济的真空地带;引入新闻媒体等社会监督,发现并制止相关机构不作为;同时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法定程序意识,避免救济机构乱作为;教师自身更要加强自身举证智慧,避免在权利救济的过程中无据可依.

    教师权利救济程序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