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池州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池州学院学报
池州学院学报

何根海

双月刊

1674-1102

xbbjb2001@yahoo.com.cn;xbbjb@czu.edu.cn

0566-2748603

247000

安徽省池州市教育园区

池州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zhou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池州学院学报》前身《池州师专学报》,1987年1月创刊。本刊为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池州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发哲学、政治、法律、经济、历史与社会学、语言文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物理学、化学、文化、艺术、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欢迎校内外作者投稿,尤其欢迎傩文化、九华山佛教文化、皖江文化、生态经济、非金属材料科学等方面具地域性与学术性的特色论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池州城市形象塑造过程中的标志设计研究

    张媛媛谢磊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视觉形象的塑造,标志作为视觉形象核心要素成为了现代城市的标配.通过对池州城市已有标志的识别度的市场调研,发现市民对于该标志的知晓度较低.同时在调研基础上,提炼池州市城市理念,完成池州新的标志设计.与已有标志相比,新标志形式上采用文字符号为主,提高了标志的识别度;标准色以红色和绿色为主,较为鲜明的色彩对比提升了标志的视觉冲击力.

    城市形象标志文字符号标准色

    经典品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鲍红信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典品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要,有效弥补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不足,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主要通过"阅读——分享——感悟"等环节,实现经典品读融入思政课教学实施路径的优化.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主导与主体相结合、过程与方法相结合、思想与内容相结合的原则.

    经典品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王健张璐程学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实践指南.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丰富创新思政课教学课堂、培育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提升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会对存在的思政课教师主导效用发挥不力、思政课主阵地作用发挥不全、青年大学生主体性未完全激发、校园文化氛围渲染不够等问题,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从发挥思政课教师主导作用和思政课堂主阵地作用、青年大学生主体作用、校园文化滋养作用等维度进行.

    伟大建党精神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物流管理"为例

    赵娣吴自爱高莹莹王丽娟...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物流管理"课程为例,探讨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提高其综合素质,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提升途径,对于推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课程思政物流管理市场营销

    徽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路径研究

    程莉萍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徽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中具有重要价值.徽州地方高校要加强徽文化资源在青年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中的融入,积极构建校院两级网络媒体宣传平台,为厚植家国情怀打造线上阵地,创建以"徽文化+思政课堂"为主,多元课程为辅的育人模式,建立健全融合徽文化与家国情怀的地方高校文化体系.

    徽文化资源家国情怀高校文化体系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学术审思

    董宏程
    120-123,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显学,但对其研究的学术审思并不明显.结合课程思政的大趋势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当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特征,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从文化反思与本土化转向、文化他者理解与突破路径、话语分析与意义生发方式转变、共同体建设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四个方面进行探析,强调立根于中华优秀文化立场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恰恰是对当下课程思政的反思与启迪.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文化反思共同体意识

    "导师制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及成效探析——以池州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

    刘德群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快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导师制专业工作室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以池州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导师制工作室"教学模式为例,分析了导师制工作室的特点及运行机制,解读了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成效,并提出有效运行的建议.

    导师制工作室运行机制教学模式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的导视设计研究

    郑晓静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高校校园导视的现状分析,指出目前高校导视设计存在设计系统性不强、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契合度不高、人文关怀及科技创新不够等问题,提出将高校校园文化与高校所属地域文化有机融合的设计原则,并给出了优化高校校园导视系统设计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导视设计优化,能较好地展现高校校园风貌,同时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内涵.研究成果可为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高校校园文化特点的导视设计,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设计方式.

    导视设计高校校园文化地域文化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融合的路径探究

    郭甜甜朱昭阳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内在需要.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互促性、在教育内容上具有共通性、在教育功能上具有契合性,这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然而,当前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融合存在融合机制构建虚化、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不足、融合氛围尚不理想等问题.因此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健全评价体系,提升育人实效;强化师资建设,激发教育活力;聚合内外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以实现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的高质量发展和协同增效.

    新时代劳动教育社会实践融合

    沉淀与创新:"中国音乐史"课程历史发展与现状反思

    顾婷婷李颖王华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音乐史"课程开设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课程的开设及教材专著的撰写动机经历了从"不满国外的撰述"到"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再到当下的"回顾与反思",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课程标准与教学体系.梳理"中国音乐史"课程设置历史与发展脉络,总结"中国音乐史"课程发展特征,进而探究实现课程智慧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理路.

    中国音乐史课程回顾反思智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