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薛康

季刊

1000-1832

dslkxb@nenu.edu.cn

0431-85098024

130024

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大主办、东北师大学术期刊社编辑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以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学研究、提高东北师范大学教学和科研水平、繁荣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为宗旨;主要内容包括数、理、化、天、地、生等学科的学术论文和创造性研究成果。本刊为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工业网络入侵检测研究

    刘胜全刘博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有效识别工业网络环境中由多条异常数据共同组合的新型攻击,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融合模型DQN-LSTM.该模型将流量数据的空间特征和时序特征相结合,展开异常检测.在公开的工控网络天然气工厂数据集上进行实验,DQN-LSTM模型在准确率和F1值上与SVM、CNN、LSTM、DQN等方法相比,本文模型的综合性能更好.

    工业控制系统流量异常检测深度强化学习DQNLSTM

    基于CTC与Transformer的普通话单音节发音错误检测

    杨兴耀卢进堂肖瑞张利飞...
    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CTC与Transformer结合的端到端模型,使用多编码器和字层级一致的方法,降低在复杂录制环境下的识别错误率.该端到端模型在自建数据集PSC_Monosyllable的测试集上的词错误率为5.6%.通过预训练,可以实现发音错误检测的正误分类,且比传统机器学习模型检测结果性能提升了16%,有效地提升了发音错误检出率,得出了较好的结果,检测率为0.589.

    语音识别发音错误检测语料库建设深度学习Transformer

    P2W17V-WO3纳米粒子复合膜的制备与电致变色性能

    齐力文付博祁岳李丰如...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WO3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采用层接层自组装技术构筑了基于钒钨酸盐多阴离子[P2W17VO62]7-和WO3纳米粒子的电致变色复合膜P2W17V-WO3.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复合膜进行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及价态的表征,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电化学联机的方法对复合膜进行膜增长的监测和电致变色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膜P2W17V-WO3的光反差达到23.93%,着色褪色时间分别为3.03和10.12 s,着色效率为111.23 cm2/C,均优于已报道的WO3薄膜材料,且经过600次循环后该复合膜损失率仅为6.9%,稳定性良好.

    WO3多金属氧酸盐磷钨酸盐电致变色纳米材料

    酞菁钴功能化钒取代多金属氧酸盐催化剂的合成及氧化脱硫性能

    于霞王垚郗瑜吴家琛...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钒原子取代的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PMo12-xVx][PMoV,x=1~10]和双核酞菁钴磺酸铵[C116H80O32N42S11Co4(Co-Pc),酞菁钴]为原料进行反应,合成一系列复合型催化剂PMo12-xVx/Co-Pc.用直接空气氧化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数目钒原子取代的多金属氧酸盐以及与酞菁钴不同摩尔比复合后对模拟油氧化脱硫性能的影响,其中以n(PMo3V9):n(Co-Pc)=7:1得到的复合催化剂PMo3V9/Co-Pc为代表对催化剂进行了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N2吸附/脱附等表征.同时,对影响催化剂脱硫效率的各种因素、催化剂的稳定性及氧化脱硫反应机理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Mo3V9/Co-Pc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是直接利用空气法深度氧化脱硫较好的催化剂.

    氧化脱硫多金属氧酸盐酞菁钴

    光伏阵列对松嫩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的影响

    王诗雯王思彤李由邢福...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阐明光伏电站对松嫩草地土壤细菌组成与多样性的影响,调查并测定了吉林西部一座光伏电站的光伏板行间、光伏板下和光伏阵列周边(对照)的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特征,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基因测序仪进行了土壤细菌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光伏阵列呈现提高土壤细菌Ace,Chao1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趋势,并显著增加拟杆菌纲、梭菌纲、酸杆菌纲、放线菌纲和γ-变形菌纲的相对丰度.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因素是土壤pH和全碳、全氮和总有机碳含量,以及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和盖度.光伏阵列对松嫩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优势纲丰度均有一定的影响,并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恢复发挥了积极作用.

    光伏电站土壤微生物植物群落土壤化学特征草地恢复

    食用菌姬松茸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

    耿敏李晓婧王嘉怿张春玉...
    115-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热水煮提、乙醇沉淀和离子交换-凝胶组合柱层析的方法,从食用菌姬松茸中提取分离纯化出了两种电荷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均一的姬松茸多糖级分WABM-N-a和WABM-A-b,对两种均一级分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ABM-N-a级分以1,6-Galp构成主链骨架结构,同时存在较多的1,6-Glcp 1,3-Fucp结构和少量的1,4-Glcp,1,3-Glcp结构连接在Gal的O-3和/或O-4位上,且侧链上的Glc在O-3位上存在少量的分支.WABM-A-b级分为1,6-Glcp连接的葡聚糖结构,Glc在O-2,O-3和/或O-4位上可能均有分支,侧链结构可能为1,3-Glcp,1,4-Glcp,T-Glcp和1,6-Galp.

    食用菌姬松茸多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

    吡虫啉胁迫对红光熊蜂抗氧化酶系与解毒酶系的影响

    王丹丹王星张晓婉刘丹梅...
    12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亚致死剂量吡虫啉胁迫对红光熊蜂工蜂的存活率、解毒酶活力与解毒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红光熊蜂工蜂(21日龄)解毒基因,检测其表达量变化与抗氧化酶的活性,并通过饲喂外源褪黑素以提高熊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吡虫啉处理组(IMI组)存活率显著下降,但始终低于吡虫啉+褪黑素处理组(IMI+MT组);IMI组4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均随吡虫啉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始终低于IMI+MT组;IMI组8种解毒基因的表达量除AChE,DDTase和GLD基因外,其余表达量均随吡虫啉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激活后抑制的状态,且明显高于对照组(CK组)而低于IMI+MT组;IMI组DDTase基因的表达量与CK组差异不明显,但始终低于IMI+MT组,说明吡虫啉对DDTase的作用不明显,而褪黑素诱导DDTase表达效果较显著(P<0.05);IMI组AChE和GLD基因的表达量均低于CK组,随吡虫啉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但IMI+MT组二者的表达量始终高于IMI组.短期亚致死剂量吡虫啉胁迫对红光熊蜂影响不显著,长期胁迫则影响其存活率,红光熊蜂对吡虫啉的代谢解毒是一个多酶系、多基因协同参与的理化过程,褪黑素可提高红光熊蜂的抗药性.

    红光熊蜂吡虫啉抗氧化酶解毒酶克隆基因表达

    基于人口流动的中国城市群多中心结构演化

    马宇薇浩飞龙王士君
    13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5—2018年腾讯人口迁徙大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多中心结构测度等方法,对中国19个城市群的人口规模、流动特征和空间结构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中国城市群的形态多中心结构指数差异明显,且有微弱向单中心空间结构发展的态势,而功能多中心结构指数大多较低,但表现出不断上升趋势.(2)在多中心结构类型匹配方面,优化提升类城市群的功能多中心结构指数较高但形态多中心结构指数普遍偏低,发展壮大类城市群的形态多中心结构指数较高但功能多中心结构指数大多偏低,而培育发展类城市群内部存在不同匹配类型.(3)在多中心结构类型演替方面,优化提升类和发展壮大类城市群多中心化发展的趋势较为明显,而培育发展类城市群大多呈现单中心化发展趋势.

    城市群人口流动空间结构形态多中心功能多中心

    快速城镇化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以苏州市为例

    任浩洋刘艳军王肖惠孙宏日...
    143-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快速城镇化地区的代表城市——苏州市为研究对象,根据2000及2015年苏州市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以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演化特点与其空间异质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苏州市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特点明显,耕地保有量大幅度减少,退居第二大优势地类,水域、耕地及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趋于均衡化.(2)各地类景观斑块特点各异,呈现复杂化的演变趋势;景观格局空间差异显著,城市核心区与边缘区分别呈现单一性集聚与多样化破碎的景观特点,其中市辖区较县级市具有更大的差异性.(3)不同强度的人类活动影响下景观格局特点不同,随着人类活动影响加剧,景观破碎程度呈现"倒U"式的景观破碎化特点.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景观指数移动窗口法苏州市

    铁碳微电解串联天然沸石去除黑臭水体中的总氮

    韩东旭刘相汝韩齐恒林山杉...
    154-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铁碳微电解串联天然沸石技术,研究了去除黑臭水体中总氮的问题.结果表明:(1)通过静态实验确定的最佳处理设计为,进水pH=3,m(Fe)/m(C)比为2:1,铁碳微电解反应层水力停留时间为120 min,沸石层水力停留时间为40 min,反应柱总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60 min.(2)动态实验中NH4+,NO3-和TN去除率分别保持95%,92%和90%左右,可持续处理300 h以上.(3)中试实验中TN,NO3-和NH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04%,91.85%和88.60%,TP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2%和89.7%.

    黑臭水体Fe-C微电解天然沸石总氮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