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北亚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北亚论坛
东北亚论坛

朱显平

双月刊

1003-7411

dbyltl@gmail.com

0431-85166392

130012

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东北亚论坛/Journal Northeast Asia Forum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办的,研究东北亚地区发展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学术性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球安全倡议与上海合作组织安全治理

    陈小沁潘子阳
    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安全形势正处于变乱交织的十字路口,中国郑重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为完善全球安全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提供了安全公共产品.全球安全倡议与上海合作组织具有高度耦合性,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是上海合作组织提升安全治理效能的应有之义.百年变局下欧亚地区安全公共产品的供求失调,增加了地区安全治理的系统性风险.作为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先行示范平台,上海合作组织从机制对接、安全共识、大国关系和热点问题着手,持续优化地区安全治理体系,提升了安全市场的有效供给.在全球安全倡议的建设性引领下,欧亚地区正从"治理失衡"到"协同共治"演进,逐渐形成了推动倡议落地见效的上海合作组织路径.

    全球安全倡议上海合作组织安全治理公共产品欧亚大陆

    国际关系中的"美人之美"与理论创新

    曾向红杨双梅
    1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因"无政府状态恐惧症"而排斥差异,使其倾向于采取同化或者消灭的手段应对差异,这也使得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难以做到"美人之美"."美人之美"是认识差异的一种态度、处理差异的一种策略和与差异共处的愿景.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不仅需要"各美其美"的文化自觉,还需要"美人之美"的文明互鉴,进而实现"美美与共".中国国际关系学者基于尊重学科差异、时代差异与文明差异而进行的有益尝试,这种构建全球国际关系学的努力为"美人之美"开辟了空间,而区域国别学的设立则为在理论层面推进和落实"美人之美"提供了机遇,这就需要区域国别学尊重学科差异、尊重地域差异、尊重文明差异.唯有如此,中国学者才能打造直面国际关系中诸差异的学理体系,进而为实现国际关系中的"美人之美"提供助力.

    全球文明倡议无政府状态难题双重运动美人之美区域国别学

    大国科技竞争与国际大科学合作的国家战略选择——基于中美案例比较分析

    林娴岚
    3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科学是人类开拓知识前沿和解决重大问题的手段,而国际大科学合作则是冷战时期大国科技竞争的产物.在传统大国科技竞争视域下,一国竞争地位影响其在国际大科学合作中的战略选择.国际科技领先国家会首选由本国牵头的国际大科学合作模式,领先地位受冲击后退而寻求多国共建模式,并以保守姿态参与其中.非领先国家则首选多国共建类合作模式,以开放式参与提升自身科技实力,实现地位跃升后尝试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合作.当前,大科学的时代内核已由以军用为主转为民用为主,各国参与国际大科学合作的动机不再拘泥于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国家战略需求,而更多转向应对人类生存发展问题的全球共性需求.在此背景下,面对固守零和式竞争逻辑的美国在国际大科学合作中有限参与和对中国施压,中国不能陷入传统大国科技竞争模式的窠臼,而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互利共赢理念,不断拓展国际大科学合作空间,与更多国家携手探寻大科学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合作之道.

    科技竞争大科学国际合作中国美国大国科技竞争国际大科学合作

    政策性议题、多元思维与拜登团队的对华决策

    孙冰岩王栋
    4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对华决策议题类别的多样性,小集团思维仅能解释拜登团队在战略性决策议题的高度团结与共识现象,但不能解释其在政策性决策议题的分歧、矛盾和内斗现象.在政策性议题领域,多元思维对拜登团队的影响更明显.这种影响表现为,拜登团队的对华决策体现出典型的多元思维症状,如团队成员释放互相矛盾的信号、较多关于团队内矛盾的媒体报道、决策时间冗长或不连贯.导致多元思维症状产生的解释性动因也在拜登团队中明显存在,如制度性动因、政治性动因和规范性动因,都是导致拜登团队在对华决策过程中出现分歧、矛盾和内斗的主要原因.小集团思维和多元思维可以同时影响拜登政府的对华决策.小集团思维在战略性决策议题的影响更明显,多元思维在对华议程设置、政策执行等政策性决策议题的影响更明显.多元思维对拜登团队的影响说明,尽管拜登团队在战略定位上确立战略竞争原则,在大政方针上坚定强硬态度,但在政策性议程推进和执行层面,拜登团队依然受到传统决策政治的掣肘,团队在对华决策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分歧、矛盾和内斗,这使拜登政府推进对华战略竞争时经常面临阻碍并出现迟滞现象.

    政策性议题多元思维小集团思维内聚力拜登团队对华决策

    全球多层网络治理的理论构建与路径探索

    刘培东
    6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现行全球治理体系难以有效适应治理实践变化的现实,全球多层网络治理的研究引入复杂性科学的研究视角,提出以多层网络整合多层治理与网络治理对于多主体复杂互动的解释优势,从纵向多层参与和横向关系优化两个维度探索提升全球治理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路径.其内在逻辑在于主体层级完善与节点关系合作是全球有效治理的核心因素,全球治理的动态反馈是推动两者适应性演化的基本动因.全球多层网络治理模式以全域合作型治理形态为目标,坚持科学治理、开放包容、共商共建共享、动态适应、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遵循"具体问题识别—层级网络解构—多层网络治理—多层网络反馈"的动态治理流程.为推动全球治理向全域合作型治理形态发展,应以科学认知凝聚全球治理共识,利用多层网络关系完善主体层级,以复杂性管理与适应性合作缓解治理冲突,推动治理理念与合作模式的发展创新.

    全球多层网络治理治理复合体全球治理复杂性多元主义治理观

    全球治理转型与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观念公共产品供给

    赵洋
    8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商共建共享治理理念是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的重要观念公共产品.它强调治理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各国之间通过协商来应对全球治理中的各类风险与挑战,以及各国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实践,因而有助于破解当前困扰着国际社会的全球治理赤字难题.在实践中,中国主要是通过同国际组织或制度的互动来向国际社会传递共商共建共享的内涵,进而促使相关组织或制度接受这一理念.中国在这种互动中扮演了"智慧型领导"的角色,即引导国际组织的成员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为基础,克服在全球治理中阻碍各国采取一致行动的各类困境.这就改变了传统理论单纯将国家看作是被国际组织所社会化,进而接受国际组织所倡导的各类观念或规范的观点.国家同国际组织或制度之间的关系并不像传统观点认识的那样仅仅是"学生"同"教师"的关系,国家也并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国际组织所倡导的观念或从国际组织那里学习,而是可以将自身的观念传递给国际组织,促使国际组织转变行为模式.通过中国的实践,联合国等机构在其决议中采纳了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使这一理念初步成为指导各国参与全球治理活动的观念公共产品.

    全球治理信任赤字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国际组织规范改进公共产品

    产业链重构背景下的全球产业治理:基于美国产业政策转型的思考

    陈伟光张建郑一爽
    9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在世纪疫情、乌克兰危机和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冲击下,大国战略竞争加剧,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哲学发生了重大调整,以产业链韧性和国家安全为目标的新型产业政策兴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大重组.西方大国产业政策的战略化、显性化、普及化甚至工具化、武器化,使得国家主导产业政策的跨国合作与协调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关切,也对全球产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产业链重构背景下,以新型产业政策为切入点分析全球产业治理,不仅有助于丰富全球经济治理理论体系,同时也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治理实践提供策略思考和实施路径.

    产业链重构全球产业治理新型产业政策大国博弈新自由主义新干预主义

    国际秩序大变革背景下的中俄海洋合作

    杨震任燕燕
    11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国际秩序大变革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各种国际争端和矛盾开始凸显.特别是俄乌冲突之后,整个欧洲,甚至是全球战略格局开始发生变化.而全球海权战略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且海洋安全问题突出,亟待进行有效的海洋治理.在此背景下,中国和俄罗斯出于安全与经济等诸多因素的考虑开展了海洋合作.中俄海洋合作是后冷战时代海权观念发展的产物,主要内容包括涉海军事合作、海洋科技合作以及地缘政治合作.中俄海洋合作具有海洋反霸色彩浓厚、与建构新型国际海洋秩序密切相关和有进行有效海洋治理的目的等特点.展望未来,中俄海洋合作将会朝着提高科技含量和增加北极事务合作的方向发展.为保证中俄海洋合作的健康发展和顺利进行,有必要使中俄北极海运公司保持盈利,以上海合作组织为样板设立多边安全论坛并向多边安全机制发展,在对日海洋权益争端问题上加强配合,进一步提高中俄海洋合作中的科技含量.

    海权中俄关系海洋安全海洋治理海洋合作

    Abstracts

    127-128页

    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