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北亚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北亚论坛
东北亚论坛

朱显平

双月刊

1003-7411

dbyltl@gmail.com

0431-85166392

130012

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东北亚论坛/Journal Northeast Asia Forum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办的,研究东北亚地区发展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学术性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通情"以"达理":新时代中国特色亲情外交理论与实践

    詹德斌陈俊杰
    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表现出"情理相交、真诚温暖"的鲜明风格,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然而,迄今为止,中国学术界尚未对亲情外交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鉴于此,本文借鉴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以及"历史政治学"的研究路径来构建亲情外交理论.首先,新时代中国特色亲情外交理论积极汲取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其包含着"天下国家"现代化转型、党的领导以及民心政治的三重理论逻辑;其次,基于亲情外交的理论内涵,可以演绎出"天下一家亲"的世界观、"天下无外"的方法论和"化成天下"的价值观三个维度.最后,本文抽象和提炼出亲情外交的理论范式,并结合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进行初步验证.实践表明,新时代中国特色亲情外交在处理国际关系中情理并举、情理融通,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外交话语权,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亲情外交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国际关系理论历史政治学

    中美安全秩序观的差异与亚洲安全秩序构建

    王俊生
    2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洲安全秩序构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美两国的秩序观是影响亚洲安全秩序构建的关键因素.在亚洲安全秩序观上,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美国提出"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中美秩序观的区别在于,美国主张单边安全,中国主张合作安全;美国奉行霸权政治,中国奉行亚洲协商;美国旨在推动阵营对抗,中国旨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亚洲地区国家普遍支持中国秩序观,对美国秩序观怀有疑虑,只有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等极少数国家支持美国秩序观.结合亚洲安全环境特点,并借鉴其他相关大国有关做法,中国推进亚洲安全秩序构建应坚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进行"和平"再保证;综合运用"经济""安全"手段,既要继续以经济促安全,又要增加安全资源投入;精耕细作,分区域、分国别逐步推进,平衡处理好俄罗斯因素与美国因素.

    亚洲安全秩序观亚洲安全秩序中美关系亚洲国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国家安全的情感逻辑:一项理论性分析

    尹继武贾宇娴
    3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既有国家安全的研究大多将国家安全状态与过程看作是国家理性建构的结果,忽视了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情感因素可以影响到国家安全信念、国家安全决策、安全共同体和国家安全状态四个环节.亦即国家情感和领导人情感会影响国家安全信念的生成,民众与领导人的情感既能够塑造国家安全决策的制定过程,又可以策略性地推动国家安全政策的落实.国家间的情感依恋和情感信任有助于推动安全共同体的构建与维系.领导精英的情绪控制和运用能力可以促进国家安全状态的达成,因为愤怒与仇恨等原生性情感可能引发国家间冲突,而工具性情感在特定条件下则可以促成国家间的合作.厘清国家安全的情感逻辑有利于完善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同时也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全球安全倡议的价值,为实现上述中国的安全方案提供可行的微观路径.

    国家安全情感逻辑安全决策安全共同体总体国家安全观

    拜登政府的国际制度重塑战略:行动、特征与制约

    卓晔宋亦明
    4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制度具有功能性和非中性,既有助于应对全球性问题又服务于国家的外交政策议程,因而美国拜登政府尤为重视对国际制度的运用并将其作为护持美国霸权的重要工具.为此拜登政府选择性回归部分重要的国际制度、强化对既有国际制度的干预和领导、新建国际制度、加强和整合已有国际制度.这些举措在战略目标上锚定重振"自由国际主义"和应对地缘政治对手;在手段上凸显了排他性、内政指向性以及多领域扩展性的特征;在战略偏好上以"立"而非"破"的方式将国际制度视为美国的战略正资产,并突出了国际制度的权力属性.然而,拜登政府重塑国际制度也会因为制度设计缺陷、美国国力总体相对衰落、国际官僚反对、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状况而受到制约,其有效性和持续性依然存疑.

    拜登政府国际制度国际制度战略中美关系美国

    美国地区战略间张力与作用方式分析——以中东战略对"印太战略"的影响为例

    吴诗尧
    6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体系中,面向各区域的地区战略彼此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从美国地区战略间张力的视角切入,可以探究这些地区战略影响彼此的具体作用方式及其根本逻辑.概言之,对于任意两项美国的地区战略,两者间张力的具体状况使得这两项地区战略之间形成策应、增益或牵制等作用方式,从而对两者的运行和功能产生差异化影响.自从美国全球战略焦点开始由中东转向"印太"以来,以"战略收缩"为基本特征的美国中东战略长期能够策应其"印太战略",助使后者得以按照设计运行并发挥作用.在此期间,美国的中东战略还一度对"印太战略"形成增益,使得后者有望节省战略资源投入,实现额外目标.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强调"战略收缩"的美国中东战略濒临失灵,与"印太战略"之间的张力大幅增强,由此对后者形成牵制,使其运行和功能面临更多阻力和不确定性.

    美国地区战略地区战略间张力美国全球战略印太战略中东战略中美关系地缘政治

    新古典现实主义视角下日本印太战略的生成与演变逻辑

    潘万历白如纯
    7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印太战略是日本因应中国崛起的制衡战略,该战略出台后经过两次主要调整.本文结合新古典现实主义,通过设置相关变量分析其生成、演变的内在逻辑.日本在2018年将该战略改称"印太构想",并寻求改善中日关系,其实质是制衡能力不足导致其对制衡行为进行的策略性调整,并不代表对华制衡的方向出现变化.菅义伟、岸田文雄执政后,日本对华威胁认知进一步加深,加之制衡能力的提升,其对华制衡力度明显增强.日本印太战略的推进为中国崛起增添了外部压力,对此,中国需保持战略定力,妥善管控双方矛盾分歧,增信释疑,避免战略误判;同时要注重深化双方经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以及欧洲大国的合作,减少这些国家对日本的战略配合.

    日本印太战略体系压力威胁认知制衡能力中日关系

    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俄罗斯气候政策:治理观念、政策偏好与国际合作

    徐博邹松洋
    9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政策是俄罗斯推进国家发展和国际治理的重要议题.2022年全面爆发的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的气候政策造成了重大影响.俄罗斯气候政策的发展由治理观念、政策偏好以及国际合作三方面构成,三个要素间蕴含着复杂的影响关系.文章分析了乌克兰危机背景下俄罗斯气候政策的构成要素、政策调整逻辑、政策特点和政策影响.在治理观念方面,国家主义对于国内社会稳定以及国际气候治理主权的重视是俄罗斯气候政策的重要构成因素.在政策偏好方面,俄罗斯气候政策通过充分发挥国内自然资源优势的方式保障能源经济利益,同时争取开发全球能源市场的有利地位.在国际合作方面,俄罗斯气候合作呈现出既保持与美欧的气候议题沟通渠道,同时逐渐与全球南方国家建立气候技术合作项目的特点.在三者互动关系的共同作用下,俄罗斯气候政策围绕国内安全、能源经济以及国际治理三方面做出调整,影响了俄罗斯国家发展、国际气候治理、中俄经济合作的进程.

    俄罗斯气候变化乌克兰危机国家主义全球治理

    俄罗斯农业改革与中俄农业合作

    姚毓春张艳敏李冰
    11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联由于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而忽视农业,导致农产品极度短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行了一系列农业改革,农业资源禀赋优势得以逐步发挥,并成功跻身世界农业大国之列.坚实的农业基础是保障俄罗斯在面对俄乌冲突局势升级、西方国家对其采取极限经济制裁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经济平稳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回顾俄罗斯农业改革历程,可以分为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导向的激进改革、以减负和扶持为主要手段的政策调整、以安全和高效为目标的深化改革三个阶段.通过对俄罗斯农业改革历程进行回顾和梳理可以判断,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俄罗斯农业政策趋于稳定,这可以为中俄两国农业合作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和清晰的政策预期.同时,由于俄罗斯农业发展的政策方向与我国农业发展的大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加之中俄关系持续向好,两国具备开展农业合作的有利条件.未来,中俄两国要加强农业合作顶层设计,建立多层次农业合作体系,完善两国在农业投资方面的法律政策,不断完善中俄两国农业合作模式.

    俄罗斯农业改革粮食安全农业合作俄乌冲突

    Abstracts

    127-128页

    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