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池
全国电池工业信息中心 湖南轻工研究院
电池

全国电池工业信息中心 湖南轻工研究院

文力

双月刊

1001-1579

batterie@126.com batterie@yahoo.cn

0731-85141901

410015

湖南省长沙仰天湖新村1号

电池/Journal Battery Bimonthl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第一家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电池专业科技综合期刊。《电池》的英文摘要早已被多家国内外公认的权威文摘刊物收录,并被美国Advanced Battery Technology和美日联合出版的ITE Battery Newsletter等多家专业刊物引用、推广和宣传。1992年、1997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并多次获省、部级一等奖,1999年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0、2004年又荣获湖南省“十佳科技期刊”称号,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2003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5年再次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电池》是中文核心期刊,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已发行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报道电池应用技术和科研成果为主,兼顾国外经验和动态,可供电池界人士及高校师生、研究人员阅读参考;也为商业、商检、外贸、消费者和电池用具设计生产人员所必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济视角下锂离子电池产业的现状、挑战与未来

    戴璇翟启帆
    399-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离子电池作为绿色能源储存技术,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有望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减少机动车辆污染气体排放等.从经济视角出发,阐述锂离子电池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面临的挑战.从优化生产成本、确保供应链稳定发展、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和提升企业营销策略等方面,提出锂离子电池产业的优化路径.

    经济视角锂离子电池产业现状发展趋势机遇与挑战

    双极板表面润湿性能的研究进展

    李志杰裴淏甘全全李平...
    402-4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极板作为气、水通道,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内部的液态水排出,其原材料选择、表面形貌特征及表面润湿性能都会影响PEMFC内部的水管理.针对调节、改善双极板表面润湿性能的问题,综述双极板的表面润湿性能对PEM-FC电流密度与功率密度的影响,以及表面粗糙度对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介绍通过不同类型的表面涂层改善金属双极板表面润湿性能的方法;对于复合双极板表面润湿性能,详细分析不同树脂类型对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列举适合复合双极板的表面涂层,同时指出清理双极板表面富树脂层的方法.展望具有较好润湿性能的双极板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应用.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双极板表面润湿性能接触角表面涂层

    退役锂离子电池回收工艺与再生技术现状

    庞志博何亚群韦能苏鹏鑫...
    408-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是退役锂离子电池的妥善处理问题.锂离子电池的资源化利用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有价金属资源紧张的问题,同时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整理近年来针对退役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及循环再生等方面的技术进展,总结各大企业正在投产的主要工艺,国内主要相关企业有格林美、邦普循环、华友钴业等,国外相关企业主要有欧洲Umicore、法国Recupyl等.国内外大多数企业倾向于使用机械破碎后火法湿法联合回收工艺进行工业生产,国外少数企业使用人工拆解、冷冻破碎或其特有的专利技术对黑粉进行回收利用的工艺.

    退役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预处理金属分离湿法冶金循环再生工业生产

    Pt基催化剂在PEMFC中的研究进展

    刘航成陶泽宇刘建峰施正荣...
    413-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可用于汽车发动机、固定或便携式电源的新能源转换装置等,具有高效、无污染、启动速度快等优点.Pt基催化剂是氧还原反应(ORR)中有效的催化剂,但Pt的资源有限、价格昂贵、负载量高,限制了PEMFC的大规模应用.对Pt基催化剂在催化过程中通过更改催化剂成分和载体特性以达到更好的催化效果进行综述.这些方法在降低Pt含量的同时,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使Pt基催化剂廉价且稳定.

    燃料电池氧还原反应(ORR)Pt基催化剂掺杂合金化核-壳结构

    锂离子电池长循环石墨负极研究进展

    张钊何重阳汪涛胡钟飞...
    417-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离子电池在交通和消费电子领域应用广泛,但使用时存在负极活性物质损失导致容量衰减的问题.从锂沉积、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和结构变化等角度,阐释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容量衰减的机理.从材料表面改性、材料结构调控、添加剂和碳材料等出发,综述长循环石墨负极的研究进展,尤其是表面改性的优势.指出长循环石墨负极的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容量衰减碳材料长循环表面改性

    全钒液流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李振鹏颜东梅李军黄福川...
    42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迅速提高,快速增长的储能需求使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逐渐成为行业的热点之一.虽然全钒液流电池存在能量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但是在储能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从全钒液流电池的主要运行特点出发,分析和综述全钒液流电池运行中主要性能损失、经济性和环保性的研究现状,介绍全钒液流电池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展望,为后续的工程应用研究决策提供参考.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能量效率经济性分析

    本刊温馨提示

    426页

    共价有机框架基锂硫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沈彬彬李涛
    427-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价有机框架(COFs)具有比表面积高、结构明确、孔分布均匀和易于功能化等特点,是一种有前景的锂硫电池隔膜材料.总结COFs基隔膜的进展,主要包括COFs基隔膜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强调COFs的多孔尺寸和高比表面积在抑制多硫化物穿梭效应和促进Li+传导方面的重要性,说明电荷中性COFs、离子型COFs及COFs基复合材料在提高锂硫电池可逆容量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介绍COFs基隔膜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锂硫电池共价有机框架(COFs)功能化隔膜改性多硫化锂穿梭效应

    "双碳"背景下的新能源电池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常亮
    432-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推动新能源电池行业发展的关键.着重探讨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新能源电池行业的人才培养路径.指出教育体系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并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提出高等教育应侧重于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结合,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应专注于实用技术和技能的培训,同时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强调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整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双碳"目标新能源电池人才培养行业发展教育创新

    虚拟仿真技术在动力电池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傅松桥常建娥
    435-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受到实验条件、设备成本和安全风险等限制.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可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和操作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通过综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分析虚拟仿真技术在动力电池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提出相关的教学思考和改进建议.虚拟仿真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虚拟现实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实现虚拟和真实的混合式教学,可为高职院校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课程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虚拟仿真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池类课程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