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化工
当代化工

王雪丽

月刊

1671-0460

ddhg88@sina.com

024-86389066

110043

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40-1号4门

当代化工/Journal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部批准,由《中国化工报》专家指导,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沈阳化学化工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化工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报导国内外石油和化工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温条件下AMPS类缓凝剂缓凝作用效果分析

    谢帅张景富林荣壮王建成...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缓凝剂的选配是高温水泥浆体系设计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为了合理地优选和适用缓凝剂,选用AMPS-IA共聚缓凝剂与大连G级油井水泥作用,通过高温高压稠化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等对水泥稠化性能、水化硬化产物的物质组成和微观结构特征进行检测,对其适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MPS 类缓凝剂作为高温缓凝剂具有良好的缓凝效果,稠化线形好且稠化时间长.但是重复实验评价缓凝剂稳定性过程中有一定概率出现缓凝剂失效,稠化曲线出现波动,造成水泥浆异常胶凝.产生胶凝的原因是缓凝剂聚合物分子对阳离子产生螯合-吸附作用,在物理搅拌作用下使得大量聚合物分子与水泥熟料成胶联状聚集在搅拌轴外部.

    AMPS缓凝剂油井水泥稠化时间异常胶凝

    3种沥青中正戊烷沥青质及其亚组分的分子特性研究

    黄金许凌子范思远宁爱民...
    7-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3 种沥青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出正戊烷沥青质(As-5),又进一步从正戊烷沥青质(As-5)中分离出正庚烷沥青质(As-7)和重胶质两种亚组分,并分别对3种沥青的正戊烷沥青质、正庚烷沥青质和重胶进行了元素分析(EA)、凝胶色谱分析(GPC)、核磁共振氢谱分析(1H NMR)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每种沥青的 3 种组分中均是正庚烷沥青质的C/H原子数比、重均分子量Mw和大小分子(LMS/SMS)含量比最大,同时具有最大的芳碳率fA、芳环缩合程度和结构单元分子量usw.而重胶质的C/H原子数比、重均分子量Mw和大小分子(LMS/SMS)含量比均最小,同时具有最小的芳碳率fA、芳环缩合程度和结构单元分子量usw.正戊烷沥青质的以上平均结构参数均处于其分离出的正庚烷沥青质和重胶质二者之间.在这些表征结果的基础上,对 3种沥青中3种组分的溶解度参数δ进行计算,进一步分析了沥青组分的平均分子结构与溶解度参数之间的关系.

    正戊烷沥青质正庚烷沥青质重胶质平均分子结构溶解度参数

    三维小球随机堆积多孔介质内黏弹性流体流动数值模拟分析

    贾雯苏晓辉曹元博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杂流体在多孔介质内的流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研究复杂流体的非牛顿特性对多孔介质内流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黏弹性流体本构方程,对三维颗粒随机堆积的多孔介质模型进行研究,获得了流体流变性质对多孔介质内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流体的流变性质对多孔介质流场内流动的压力降和渗透率等有着显著的影响.对于黏弹性流体来说,随着弛豫时间的增大,即流体的弹性增强,导致流场内压力降减小,渗透率增大;当表征剪切稀化效应的迁移因子增大时流场内部压力降减小,渗透率增大.

    黏弹性流体多孔介质孔隙率数值模拟渗透率

    一种煤粉悬浮剂的实验研究及注入工艺

    詹敏孔鹏王洪胡皓...
    17-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层气排采过程中,地层产液携带煤粉进入生产管柱中,随着中后期产液量下降,若煤粉不能及时从泵筒和油管中被携带至地面,而在泵筒中沉淀,使凡尔不能复位造成泵漏失,甚至煤粉堆积造成卡泵、埋泵等井下故障,会严重影响煤层气开采效率.针对煤粉沉积的问题,采用往井筒中注入一定配比活性剂的悬浮液,悬浮液具有在低浓度时吸附在煤粉表面使其悬浮于水中的特性,降低临界携煤粉流速.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杆泵使井筒中悬浮的煤粉尽快返排至地面,以减少对井筒的伤害.通过实验方法测试出粒径100目(0.150 mm)以下的煤粉在不同质量分数表面活性剂作用下,最大悬浮率可达28.57%,在排液采气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提升了煤粉携带的性能,降低因煤粉堵塞原因引起的油气田主流生产泵的故障率,煤层气的长效排采对气田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煤层气排液采气悬浮剂防煤粉

    聚丙烯高分子吸收剂吸油性能研究

    张文明王阳阳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丙烯高分子吸收剂具有优良的吸附功能,与传统吸附材料相比其吸油速率相对较快,且保油能力强,是一种多孔性高分子物质.以聚丙烯高分子吸收剂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油品的吸收性能.主要考察了聚丙烯高分子吸收剂的吸水性、饱和吸油率,以及温度、时间、振荡频率等因素对其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高分子吸收剂的饱和吸水倍率为0.9 g·g-1,而对煤油的饱和吸附量达到7.5 g·g-1,在吸油30 min左右就会达到饱和.温度的升高更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吸油速率,而振荡频率对其吸油性能的影响较小;另外高分子吸油树脂对煤油、柴油、汽油等黏度小的油品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而对原油、食用油、机油、泔水油等黏度大的油品的吸收能较差.

    聚丙烯高分子吸收剂吸油倍率吸水性

    改性菠萝皮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

    李芹张婉剑李逢雨何东升...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农业废弃物菠萝皮为原料,使用柠檬酸对菠萝皮粉末分别进行超声波改性和热改性,探究了改性菠萝皮对亚甲基蓝的去除效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前后菠萝皮孔隙和表面结构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了改性前后菠萝皮的投加量、pH 值、反应时间和染料质量浓度对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柠檬酸改性后的菠萝皮表面引入了羧基官能团,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显著增加.在吸附剂用量为1.2 g·L-1、起始pH为6.52、改性时间90 min、起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1 的条件下,柠檬酸超声波改性菠萝皮(PA-US)和柠檬酸热改性菠萝皮(PA-TM)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 65%、98%.吸附等温线的研究表明,PA-US和PA-TM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说明该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且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 56.05 mg·g-1 和 333.33 mg·g-1,与未改性菠萝皮(PA)的最大吸附量相比,分别提高了 1.39、8.08 倍.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PA-US 和 PA-TM 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模型.由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模型结果可以推断该吸附过程属于化学吸附.

    菠萝皮柠檬酸亚甲基蓝热改性超声改性

    海藻酸钠包埋污泥颗粒的耐磨性能研究

    郑威城王忠泉秦树林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海藻酸钠(SA)包埋颗粒耐磨性的影响因素,以SA包埋活性污泥颗粒为研究对象,探究了SA添加量以及不同包埋强化剂对颗粒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SA添加量制备颗粒污泥的耐磨性能也随之增强,但是当添加量高于2.0%(质量分数)时,耐磨性能增强效果不明显;颗粒耐磨性能增强对于水样的电导以及COD没有明显的影响;单独添加羧甲基纤维素(CMC)、卡拉胶等包埋强化剂不能增加颗粒的耐磨性,聚丙烯酸高吸水树脂(PA)、聚乙烯吡咯烷酮-K30/-K90 会降低颗粒的耐磨性;CMC/PA、卡拉胶/PA 的复合添加对颗粒耐磨性能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卡拉胶/PA 的组合增强效果略优于 CMC/PA,且增加卡拉胶的添加量对颗粒的耐磨性有增强作用.

    海藻酸钠包埋颗粒耐磨性聚丙烯酸树脂

    基于EEM-PARAFAC的荧光示踪剂检测方法的研究

    高春雨柳建新代吉建陈金建...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油田的注水开发中,利用化学示踪剂进行井间连通性测试是了解出水优势通道特征、制定提高采收率方案的必要前提.但常见的荧光示踪剂在现场应用中易受原油中荧光物质的干扰导致识别率和检测精度较低,严重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法与平行因子分析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在多种荧光物质干扰下的模拟采出液中的荧光示踪剂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成功得出模拟采出液中荧光示踪剂浓度,经计算平均相对误差约为12.75%.该方法用三维荧光光谱的数据处理代替传统的荧光背景测试,去除模拟采出液中不同荧光物质对待检测示踪剂的干扰,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成本低、检测速度快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复杂背景条件下荧光示踪剂的快速检测.

    井间连通性示踪剂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

    N-(苯乙基)肉桂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张海全黄勤英骆小凤农克良...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N-(苯乙基)肉桂酰胺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酰胺类活性成分,为寻求更高药理活性的肉桂酰胺类先导化合物,以苯甲醛、丙二酸为原料,设计合成了 9 种N-(苯乙基)肉桂酰胺类化合物,结构经过 1H NMR、13C NMR、IR和MS鉴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为供试菌,探究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9 种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该类化合物可进一步结构优化,探究其抗老年痴呆、抗肿瘤等活性,也可作为抗氧化剂、抑菌剂应用于食品、药品领域.

    肉桂酰胺抗氧化合成抑菌

    组合工艺处理难降解化工废水的试验研究

    钱伟杰黄连芝马敏杰李荧...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江嘉兴某化工企业为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对该企业产生的含叔丁醇废水进行试验研究.采用生化工艺与深度处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试验,生化段采用好氧-水解酸化-好氧-MBR 工艺处理该废水,结果显示,该工艺能有效去除COD,在水力停留时间为75 h时,出水COD为348.2 mg·L-1.其中水解酸化能有效提升废水可生化性,强化了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能力.深度处理阶段采用芬顿、臭氧氧化以及反渗透工艺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芬顿与臭氧氧化工艺对该废水处理效果较差,反渗透工艺能有效处理该废水,出水 COD 降至11.4 mg·L-1,电导率为246.7 μS·cm-1,达到回用水标准GB/T 19923-2005.该工艺适用于工程提标改造,可为实际工程改造提供技术支持.

    生化工艺深度处理水解酸化可生化性叔丁醇反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