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化工
当代化工

王雪丽

月刊

1671-0460

ddhg88@sina.com

024-86389066

110043

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40-1号4门

当代化工/Journal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部批准,由《中国化工报》专家指导,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沈阳化学化工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化工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报导国内外石油和化工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煤焦油脱盐脱水助剂筛选及评价

    王鑫刘纾言王怀张婧钰...
    31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焦油加氢改质生产清洁燃料油工艺是目前煤焦油加工的重要手段.在煤焦油物料进入加氢阶段前,原料的脱盐、脱水、脱渣等净化预处理是保证煤焦油加氢工艺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由于煤焦油密度大且与水接近、黏度高、热稳定性差、含杂元素的极性类物质含量高的特点,导致煤焦油乳化液非常稳定,给煤焦油原料脱盐脱水的预处理带来更高难度.针对煤焦油的特点,设计了煤焦油脱盐脱水助剂评价筛选装置和方法,分别以中低温煤焦油和高温煤焦油为原料,开展煤焦油脱盐、脱水助剂筛选评价实验,并进一步考察了煤焦油在电场条件下脱盐脱水的效果.采用筛选出的助剂,中低温煤焦油经过二级脱盐脱水处理后,盐含量脱除率达到 96%以上,脱水率达到 91%以上,可以满足煤焦油后续加工基本进料要求.而高温煤焦油需经过四级电场处理后,原料盐含量脱除率才能达到90%以上,水含量脱除率在95%以上.

    煤焦油电脱盐助剂评价

    纳米SiO2/桐油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田甜颜炜廖有为杨焰...
    316-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制备环氧化桐油酸甲酯,并将其与E51环氧树脂共混,得到桐油基环氧树脂.再用硅烷偶联剂KH-570 改性纳米SiO2,并以不同的质量比添加到桐油基环氧树脂中,探究不同纳米SiO2含量在力学性能、接触角以及耐磨损性能上对桐油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比为 6%的纳米SiO2的桐油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冲击强度都得到了提高,冲击强度较未加入纳米SiO2提高了53.3%,水接触角也从93.3°提高到104.76°,并且添加纳米SiO2之后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能也随之增强.

    纳米SiO2桐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耐磨损性能

    改性松浦支渠疏浚底泥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韩霜王博许伟锋曹雯雯...
    32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河流每年产生大量的疏浚底泥,大量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对环境还有很大的影响.底泥的二次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废制废的原则,提高底泥资源化利用的价值,以松花江松浦支渠疏浚底泥为目标,对其进行资源利用.首先以丙烯酸、富马酸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聚AA-FA,以磷酸氢二钠中和制得聚AA-FA磷酸盐.利用聚AA-FA磷酸盐对热解的疏浚底泥进行改性,制备得到聚AA-FA改性松浦支渠疏浚底泥.研究发现聚 AA-FA 改性松浦支渠疏浚底泥对于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在添加量质量分数为9%时脱除离子的能力最高可达到99%,脱除不同离子的能力由大到小顺序为Ni2+、Pb2+、Cr3+.

    疏浚底泥富马酸丙烯酸重金属离子

    脲嘧啶类除草剂Tiafenacil的合成及除草活性测定

    刘岩裴鸿艳叶家麟高一星...
    325-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除草剂Tiafenacil在防治农业杂草方面的应用前景,以3-氨基-4,4,4-三氟丁烯酸乙酯为原料,经6步反应制备得到Tiafenacil,其结构经 1H NMR 和 ESI-MS 确证,并对Tiafenacil 进行除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Tiafenacil在苗前浓度为300 g a.i.·hm-2 条件下,其对稗草、苘麻的除草活性均优于对照药剂97%莠去津原药;在苗前浓度为75 g a.i.·hm-2 条件下,其对稗草、苘麻的除草活性均优于对照药剂97%氟磺胺草醚原药.苗后浓度为37.5、75、150、300 g a.i.·hm-2 条件下,其对稗草、金色狗尾草、百日草、苘麻的除草活性均可达100%,明显优于对照药剂97%氟磺胺草醚原药和97%莠去津原药.

    Tiafenacil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合成除草活性

    基于水合物生成的多机制耦合储存天然气实验研究

    陈伟伟沈阳窦大龙
    330-33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了基于水合物生成的多机制耦合储存天然气的方法,以提高储存效率并降低环境影响.对不同温度、压力以及不同有机催化剂的使用对水合物生成和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5~15℃)和高压(3~12 MPa)条件下,使用特定催化剂显著提高了水合物的生成速率和稳定性.特别是在-5℃和 12 MPa 条件下,使用 CAT-4502 催化剂时,水合物的生成量达到最大值 650 mL,而稳定性评分(分解时间)高达 84 h.此外,水合物技术在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方面表现出优越性,相比传统储存方法,可减少约 40%的温室气体排放和 38%的能源消耗.本研究为天然气的高效储存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展示了水合物技术在环境友好性和经济可行性方面的潜力.

    天然气水合物多机制耦合储存催化剂效应环境影响评估

    西洋参种植土壤中五氯硝基苯及其降解产物的残留分析

    谢璇杜明月何媛张翠翠...
    334-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分析和评估西洋参种植土壤中五氯硝基苯及其降解产物的残留情况,为西洋参种植土壤的治理及安全评估提供依据.分别采集了 3 个区域的土壤样品,采用气相色谱仪(GC-ECD)测定,建立了土壤中五氯硝基苯(PCNB)及其降解产物五氯苯胺(PCA)和甲基五氯苯基硫醚(PCTA)残留的分析方法.检测结果表明,样品中均可以检测到五氯硝基苯及其降解产物,五氯硝基苯残留量与其降解产物的残留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系,不同区域的残留量差异较大.

    五氯硝基苯降解产物西洋参种植土壤残留

    H2SO4/ZnCl2复合活化微波法制备污泥活性炭研究

    毛爱荣赵子龙王爱民白妮...
    338-341,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城市剩余污泥为原料,H2SO4 和 ZnCl2 为复合活化剂,采用微波法制备污泥活性炭,研究微波活化温度、功率、辐照时间及固液比对污泥活性炭碘吸附值影响,并利用TG、BET、FTIR、SEM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固液比1∶1.5、微波功率2 000 W、活化温度600℃和辐照时间20 min时,污泥活性炭碘吸附值最高约为1 360 mg·g-1.与干污泥相比,加活化剂干污泥的热解仍为3个阶段,但半焦生成焦炭阶段的失重有较大提高,污泥活性炭的比表面积约为 331 m2·g-1,表面可见大小不一且未被堵塞的孔洞,平均孔径约为13 nm,有相对较多的含氧官能团.

    污泥活性炭氯化锌硫酸复合活化微波法

    公路用石灰石粉水泥基材料的性能研究

    杨立伟
    342-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石灰石粉在公路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测试了掺0~30%废弃石灰石粉水泥基材料的凝结时间、流变性能、强度和干燥收缩,并分析了石灰石粉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掺入石灰石粉能延缓水泥浆体的凝结时间,减少水泥浆体的剪切应力和黏度,提高水泥浆体的流动度,但会增加水泥浆体的流动度损失率.掺入10%以内的石灰石粉可以显著提高水泥砂浆的强度,但掺入超过10%石灰石粉会降低水泥砂浆的强度.而且,石灰石粉的掺入会明显增大水泥砂浆的干燥收缩.

    石灰石粉凝结时间流变性能强度干燥收缩

    桩基施工泥浆固化处理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叶必军
    346-349,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桩基工程施工废弃泥浆直接排放的污染风险较大,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因此,以某桩基工程施工废弃泥浆经过絮凝和脱水处理后的絮凝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泥浆固化处理实验研究,以固结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评价指标,主要考察了固化剂类型、固化剂掺量、泥浆絮凝体含水量、养护温度和养护时间等因素对固化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固化剂的加入均能提高固结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其中新型复合固化剂GT-2 的固化处理效果最好.当实验用泥浆絮凝体的含水量固定在 40%时,目标桩基施工废弃泥浆固化处理的最佳实验参数为:选择固化剂类型为新型复合固化剂GT-2,固化剂的掺量为 6%,养护温度为 35℃,养护时间为28 d.在此实验条件下泥浆固结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值可以达到0.631 MPa,达到了良好的固化处理效果.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新型复合固化剂 GT-2 的加入能够对现场桩基施工废弃泥浆起到较好的固化效果,并且处理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桩基施工泥浆处理新型复合固化剂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用效果

    低氧曝气工艺处理电脱盐污水研究

    戴如虎王刚高会杰
    350-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电脱盐污水现有生化处理工艺存在的抗冲击能力差、流程长、能耗高等问题,提出采用低氧曝气处理工艺处理.通过控制HRT为 16 h,污泥回流比80%,DO为 0.7~0.8 mg·L-1,成功启动了低氧曝气工艺.处理后出水COD低于 60 mg·L-1,氨氮低于2 mg·L-1,总氮低于15 mg·L-1.该工艺在冲击工况下通过自动调节曝气风量实现了对DO的稳定控制和大比例内循环稀释进水,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系统菌群较接种污泥中异养菌占比降低,自养菌占比升高.脱氮硫杆菌、厌氧氨氧化菌成为主要的脱氮功能菌.

    电脱盐污水低氧曝气脱氮硫杆菌厌氧氨氧化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