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电机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电机技术
大电机技术

陶星明

双月刊

1000-3983

qbzr@hec-china.com

0451-82872723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三大动力路51号

大电机技术/Journal Large Electric Machine and Hydraulic Turb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介绍我国大中型水电机组、火电汽轮发电机组、交直流电机、特种电机及其辅助设备等产品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试验计算、安装调试、监测监控和故障分析等专业技术领域的内容。发行至电力、石油、冶金、矿山、重工、化工等部门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覆盖面广,影响颇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极弧系数和磁极边缘角度齿槽转矩优化设计

    祝奔霆徐磊肖祖旺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齿槽转矩对永磁电机的动态性能影响较大,削弱齿槽转矩是永磁电机设计的重点之一.本文运用复磁导率法结合麦克斯韦应力张量方程,推导出了齿槽转矩的解析求解方法,并基于解析法和遗传算法分别对电机极弧系数及磁极边缘角度进行了优化,在优化过程中不降低电机的整体气隙磁密.通过有限元软件Maxwell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求得的最优极弧系数精度在3%以内,优化后的磁极边缘角度可使电机齿槽转矩幅值最高降低48%.本文所使用的优化方法不需要较长求解时间,且具有较高的优化精度,通过优化极弧系数和磁极边缘角度可以有效降低齿槽转矩幅值,为电机的齿槽转矩削弱及动态性能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工程意义.

    齿槽转矩复磁导率法遗传算法气隙磁密Maxwell

    水轮发电机顶罩内通风和温升共轭计算分析

    何永清蒋明君秦光宇韩波...
    78-8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某水电站水轮发电机顶罩内通风换热问题,开展了水轮发电机顶罩内通风和温升共轭计算数值研究,分析了顶罩内不同通风结构、风压等对顶罩内冷却换热的影响机理以及顶罩内的气体流通规律和换热机理,提出了改进顶罩内通风冷却效果的结构方案.研究表明:合理的设置顶罩侧面开孔数(减少孔数)和布置防尘罩与集电环间距(增大间距)有利于通风冷却,降低集电环和碳刷温度,保证机组安全运行.

    水轮发电机集电环换热共轭计算

    基于模态分解的水轮机流动特性分析

    张玉航王军里苏文涛陈元林...
    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逆式水泵水轮机是商用的大型储能设备,是抽水蓄能电站的核心装置.机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直备受关注,其运行中的不稳定性常与内部流动机理密切相关,由于复杂的流体运动包含的绝大多数信息存在于高维数据中,如何准确提取复杂流场中的流动结构,以及深入研究其内在机理,仍然面临一定困难.本文引入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和动态模态分解(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DMD)两种流场模态分解方法对水轮机工况下瞬态复杂流场进行重构,以低维的形式研究流场结构特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够较好地还原流场的主要特征,验证了流场模态分解方法对复杂流场实现降阶重构的可行性.

    水泵水轮机数值模拟复杂流场模态分解

    泵站来流形式对水泵性能的影响研究

    刘颖全莉吴泽昊严杰...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对泵站正向进水和侧向进水下机组全流道内的流动特性及机组运行稳定性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对象机组为立式轴流泵装置.计算得到不同来水形式下水泵装置的外特性、流道内特性及叶轮内的压力脉动特性.研究表明:侧向进水下机组流道内存在回流和漩涡,在回流区为速度低速区,流速在0.1m/s以下,接近泥沙沉降速度.正向进水机组的运行效率明显高于侧向进水机组的运行效率,最高运行效率分别为78.89%和77.26%.正向进水和侧向进水在测点M1、M2、M3 处的压力脉动主频幅值分别为0.0046、0.0052、0.0062 和0.01、0.012、0.015,叶轮进口的流速均匀度分别为 92.6%和 89.7%.侧向进水叶轮进口的压力脉动要比正向进水叶轮进口的压力脉动剧烈.流道内的流动特性和压力脉动特性差异说明了正向进水叶轮内流动更加稳定,研究结果在泵站设计方面具有工程参考价值和学术意义.

    泵站进水结构外特性流速均匀度压力脉动数值模拟

    1000MPa级水电用高强钢焊接试验与应用基础研究

    甘洪丰杨年浩王环东段伟赞...
    10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外水电用1000MPa级高强钢及配套焊接技术的研制与应用起步较早,并在 2000 年左右实现1000MPa级高强钢在高水头抽水蓄能电站引水系统压力钢管及钢岔管等关键承压部件上的应用,形成了高强钢钢板、配套焊材以及成套焊接技术的完整产业链.目前,我国开发的高水头电站HD值(表征压力钢管规模以及技术难度的重要参数值)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国外已应用1000MPa级高强钢的水电工程,但我国尚未有成功应用1000MPa级高强钢并投入运行的水电工程案例.因此,随着我国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和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对实现1000MPa级高强钢的自主研制和应用十分迫切.通过本试验研究,掌握了国产 1000MPa级水电用高强钢焊接性综合量化评估方法、高效优质焊接工艺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发的配套焊接技术在低温冲击韧性、稳定性、冷热裂纹敏感性等关键性能指标方面表现良好,并通过焊接返修试验、焊接模型水压试验及应力分析验证了钢板、焊材以及焊接工艺的可靠性,可以满足1000MPa级水电用高强钢焊接要求.本试验研究成果可为1000MPa高强钢及配套焊接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冷裂纹断裂应力热输入热裂纹CTODTOFD1000MPa级水电用高强钢

    中尺度模式下相邻海上风电场间尾流与功率干扰影响研究

    李德顺唐隆琛莫生福董彦斌...
    110-11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相邻海上风电场间的尾流与功率干扰特性,基于耦合风电场参数化的中尺度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以北海海域某两相邻理想海上风电场为研究对象展开数值模拟,量化分析了在不同相邻场间距或下游风电场单机容量设置下的海上风电场尾流效应与功率输出特性.研究发现:当场间距从 20D 时增至 40D 时,上游场尾流引起的下游场最大风速亏损由 3.5m/s 降至2.5m/s,整场功率输出提升21.91%,最大单机功率亏损率由30.03%降至16.78%,场间距的增大有利于上游场尾流内的风速恢复、下游场速度亏损的减缓与整场功率提升.下游场单机容量从 3.6MW增至 4.5MW时,下游整场功率提升7.96%,最大风速亏损为 2.2m/s,;下游场单机容量增至 6.0MW,下游整场功率提升14.19%,最大风速亏损增至3.9m/s,相邻游风电场机型配置的阶梯式布局,有利于提升风电场发电量,提高风资源利用率.

    中尺度模式海上风电场风电场功率尾流效应

    基于直流侧电压的风电输出功率平滑控制策略比较与研究

    张庆富成云朋李斌张志强...
    11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电系统输出功率受风速间歇性和随机性的影响将随机波动,从而影响电能质量及电网运行的稳定性.无需储能装置,依靠风机自身平滑输出功率的直接功率控制方法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基于风电变换器直流侧电容电压控制便是其中的一种.首先,本文总结了现有文献中提出的两种直流母线电压控制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有效的基于分段区间电压控制的功率平滑策略.然后,通过采用低通滤波器得到平滑功率的参考值,在设置了直流母线电压范围的基础上,分析并研究了低通滤波时间常数τ可取的最大值.最后,以永磁直驱风电系统为仿真研究对象,将所提控制策略与以往的控制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跟踪平滑指令和风机启动能力.

    永磁同步发电机风力发电功率平滑直流母线电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