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镀与精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镀与精饰
电镀与精饰

赵达均

月刊

1001-3849

DDYJS@126.com

022-24410599

300011

天津市河东区新开路美福园2号楼1门102

电镀与精饰/Journal Plating & Finish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为专业技术类期刊。报道电镀及其他表面处理技术领域的动态水平发展趋势科研成果及专题资料。理论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强调应用技术研究与探讨。本刊为中国引文统计源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来源刊,为国外重要检索刊物所收录。适于从事电镀与精饰工作的科技人员、高校师生、技术工人和生产管理者阅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装饰用铝铜合金宽温阳极氧化及氧化膜性能研究

    段志超张明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常规阳极氧化工艺存在允许温度范围窄、能耗较高等问题,选用三乙醇胺、硫酸铈作为添加剂加到常规硫酸电解液中.以装饰用铝铜合金作为基体进行阳极氧化实验,研究了三乙醇胺、硫酸铈单独使用或复配使用对阳极氧化温度上限和阳极氧化膜的微观形貌、成分、厚度、物相结构以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乙醇胺、硫酸铈单独使用能将阳极氧化温度上限分别提高到30℃、35℃,并且都能改善阳极氧化膜的致密性,使厚度增加且耐腐蚀性能提高,但对阳极氧化膜的物相结构无影响.三乙醇胺与硫酸铈复配使用将阳极氧化温度上限提高到40℃,并且在电解液温度较高情况下仍然可以制备完全覆盖铝铜合金基体、形貌质量和耐腐蚀性能较理想的阳极氧化膜,实现节能和降低工艺成本.

    宽温阳极氧化阳极氧化膜三乙醇胺硫酸铈耐腐蚀性能

    航天用T9A-D弹簧表面离子液体镀Al工艺研究

    宋启良李吉丹郑玉杰张联英...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弹性金属材料在表面电镀处理过程中易发生析氢现象,进而降低材料的安全稳定性,产生氢脆隐患,采用离子液体镀Al技术在T9A-D弹簧和同材质试片的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并对离子液体镀Al弹簧和试片进行形貌表征和相关性能研究.研究发现:宏观上,离子液体镀Al层连续、均匀、致密、色泽一致;微观上,Al镀层晶粒大小均匀,排列致密,无缺陷产生,截面上镀层与基体间结合良好,界面分明,无空隙,镀厚介于8.91~11.20 µm,镀厚均匀.经盐雾实验测试,96 h无白色腐蚀产物出现,336 h无红色腐蚀产物出现,耐蚀性良好.经过氢含量测试,弹簧基体氢含量无增加趋势,弹簧镀Al后无氢脆倾向.弹簧镀铝前、后力值波动小于1.8 N;经划格法检测,镀Al层与弹基体间结合力良好,无脱落现象.

    铝镀层离子液体耐蚀性弹簧晶粒

    前处理对烧结多孔钛板镀铂包覆效果影响的研究

    乔东伟李朋喜白佳凯李黎明...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烧结多孔钛板镀铂工艺的提高,为解决前处理过程中表面除油不彻底、酸洗刻蚀不理想的问题,采用无水乙醇除油与50 wt.%的硫酸作为酸洗刻蚀剂前处理的方法.研究了烧结多孔钛板镀铂工艺中不同的除油剂与刻蚀剂对铂镀层自身致密度及与钛基材结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使用无水乙醇除油剂和沸腾状态下50 wt.%硫酸刻蚀相结合的条件下,铂镀层紧致且与钛基材结合度较高.采用无水乙醇除油与硫酸刻蚀的方法可以提高镀层的致密度与结合度.

    烧结多孔钛板前处理无水乙醇硫酸结合度

    低碳铝镇静钢汽车板磷化性能及改善对策研究

    张亮郝玉林刘兴全林兴明...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低碳铝镇静钢汽车板在磷化工艺下限条件下磷化膜结晶粗大及覆盖率不足问题,采用扫描电镜(SEM)、表面轮廓仪、辉光光谱仪(GDS)及透射电镜(TEM)研究了低碳铝镇静钢汽车板磷化性能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改善对策.结果表明:当磷化工艺处于下限条件即促进剂浓度、总酸浓度较小,而游离酸浓度较大时,钢板与磷化液界面磷酸盐不易饱和,磷化形核难度加大,导致磷化结晶粗大及覆盖率不足等问题.但当钢板表面存在均匀分布且数量较多的小尺寸氧化物颗粒时,氧化物与铁基体能够形成大量原电池,提升局部磷化酸蚀及沉积反应速度,进而改善磷化性能.通过对低碳铝镇静钢碳含量及退火快冷段、过时效段温度进行控制,成功在钢板表面析出尺寸较小且均分分布的碳化物.由于碳化物与铁基体之间存在电位差,同样增加了钢板表面原电池数量,促进了磷化形核,所获得的磷化膜晶粒尺寸在5 μm以下,覆盖率为100%.

    低碳铝镇静钢磷化氧化物碳化物

    电镀镀层对帘线黏合剥离性能影响

    李呐周志嵩寇首鹏余育军...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电镀钢丝镀层对帘线黏合和剥离性能的影响,分别生产不同镀层重量、镀层铜含量和镀层表层铜含量的Φ1.72 mm电镀黄铜钢丝,以相同工艺拉拔捻制为2×0.30 HT钢帘线,用以帘线和橡胶黏合和剥离性能测试.结果发现:当帘线镀层重量在2.47~4.34 g∙kg-1、镀层铜含量在61.30%~66.36%时,帘线和橡胶建立了良好的黏合强度和黏附效果,即帘线和橡胶在此范围具有较好的黏合和剥离性能,钢丝表层铜含量在57.82%~62.22%时,帘线与橡胶的黏合和剥离性能均良好,说明此范围内表层铜含量的变化未对帘线黏合和剥离性能造成明显的或不利的影响.同时,当钢丝铜含量或表层铜含量偏低,均使得拉拔损失增加,不利于钢丝拉拔.

    电镀黄铜钢丝钢帘线黏合性能剥离性能

    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在盐酸溶液中对钢的缓蚀性能研究

    卫增峰付庆林许琳马琦...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碳钢在酸性条件下腐蚀问题,合成了3种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并将其作为缓蚀剂,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缓蚀剂在1.0 mol·L-1 HCl溶液中对碳钢腐蚀程度的影响.对不同种类、浓度条件下的缓蚀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属于混合型抑制剂并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缓蚀效率大小为SC2>SC3>SC4,在SC2浓度为1×10-3 mol·L-1 HCl时最大缓蚀率可达91.1%,并且发现缓蚀效率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SEM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表面活性剂有效减缓了碳钢表面的腐蚀.

    碳钢腐蚀聚氨酯表面活性剂缓蚀电化学

    钛合金表面超疏水膜的制备及其耐蚀性与机械稳定性

    赵明欣赵旭郎小尘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阳极氧化工艺在Ti6A14V钛合金表面制备阳极氧化膜作为过渡层,然后喷涂SiO2颗粒溶胶烘烤使其固化成膜,再通过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表面修饰,制备出具有微纳米表面结构、接触角为151.6 °的超疏水膜.结果表明:超疏水膜的主要成分为Ti、O、Si和C元素,腐蚀电流密度仅为8.06×10-8 A/cm2,较裸钛合金降低约一个数量级,并且电荷转移电阻和低频阻抗模值较裸钛合金分别增大约7000 Ω·cm2、3000 Ω·cm2,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可作为耐腐蚀膜层对钛合金起到防护作用.超疏水膜经受80次落砂冲击、50次胶带剥离以及沿砂纸往复摩擦400 cm后,接触角仍然大于150 °,保持超疏水状态.蜂窝状多孔结构的阳极氧化膜充当过渡层,使溶胶膜和表面修饰形成的薄膜与钛合金基体牢固结合,从而表现出良好的机械稳定性.

    超疏水膜钛合金阳极氧化表面修饰耐蚀性机械稳定性

    搅拌摩擦加工对AZ31镁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刘刚周元森张林闫基森...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搅拌摩擦加工对AZ31镁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体视镜、光学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研究了AZ31母材与不同工艺参数下FSP-AZ31在3.5 wt.%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转速800~1200 r/min、加工速度80~120 mm/min范围内,FSP-AZ31与母材腐蚀机制均为点蚀.与母材相比,FSP-AZ31点蚀程度较轻,自腐蚀电流密度减小,阻抗增大,FSP均能够提高AZ31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当加工速度为 100 mm/min时,随着旋转速度增大,FSP-AZ31自腐蚀电流密度不断减小,耐腐蚀性能不断提升.试样在旋转速度为1200 r/min时自腐蚀电流密度达到最小值9.2×10-5 A·cm-2.当旋转速度为1000 r/min时,随着加工速度减小,FSP-AZ31自腐蚀电流密度不断减小,耐腐蚀性能不断提升.在加工速度为80 mm/min时试样的自腐蚀电流密度达到最小,其值为7.6×10-5 A·cm-2.相比AZ31镁合金,1000 r/min和80 mm/min条件下FSP-AZ31的接触角由29.703 °上升至58.448 °.

    搅拌摩擦加工AZ31镁合金工艺参数接触角耐腐蚀性能

    邻甲苯磺酰胺三元复配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研究

    田会娟赵玥郭强强洪岩...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制出用量少、效率高的低毒高效缓蚀剂,采用失重法、电化学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邻甲苯磺酰胺(OTS)、碘化钾(KI)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复配的三元缓蚀剂在0.5 mol·L-1硫酸溶液中的缓蚀作用.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三元缓蚀剂最优浓度比为OTS∶KI∶CTAB=15∶6∶5,总浓度130 mg·L-1时,缓蚀率可达98.18%.添加三元缓蚀剂后腐蚀过程的活化能增大,说明腐蚀反应更难发生.三元缓蚀剂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在碳钢表面的吸附为自发的弱化学吸附过程.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阻抗法(EIS)计算的缓蚀率均与失重法一致.极化曲线表明三元缓蚀剂是以抑制阳极反应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SEM微观相貌可看出添加三元缓蚀剂后,碳钢表面几乎无腐蚀痕迹,说明三元缓蚀剂分子之间具有缓蚀协同作用,形成了致密牢固的保护膜.

    缓蚀剂邻甲基苯磺酰胺协同效应碳钢

    电镀过程中析氢反应的抑制与机理

    张鹏远师玉英胡楠张胜宝...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镀是工业上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之一,然而电镀过程会伴随析氢反应(HER),产生的氢原子一部分进入基体之中,导致镀层鼓泡、基体开裂或氢脆等危害.目前工业中常用的解决措施是对镀后工件在200℃除氢4~24 h,但长时间的除氢处理不仅生产效率低,还会消耗大量能源.本文通过Devanathan-Stachurski双电解池研究稀土盐对电镀过程中氢渗透行为的影响,同时探索在电镀过程稀土盐作为添加剂对电镀过程中阴极析氢反应的影响,并基于Iyer-Pickering-Zamanzadeh(IPZ)模型,拟合计算添加稀土盐后电镀过程中HER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稀土盐显著抑制电镀过程中的氢渗透,可以节约电镀后处理时间和减少除氢后处理过程的能量需求,为电镀行业的节能减排提供新的思路.

    电镀氢渗透稀土盐析氢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