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李建华

月刊

1674-5884

kygcyj@hnust.edu.cn

0731-58290354

411201

湖南省湘潭市湖南科技大学期刊社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Journal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假设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胡忆红李伟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关于"假如史学"的学术讨论中,史学界将历史假设作为一种分析历史事件的新思维、新视角.将这一思维引入中学历史教学,仿效其他学科假设法的运用并加以规范,可以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中学历史教学方法.中学历史教学中假设法的运用应遵循坚持唯物史观、依据课程标准、提出假设合理、时间相近、学生主体五个原则.将假设法作为一种"提问艺术"运用于课堂讨论,依据课程标准提出合理的"事件假设"和"人物假设",以假设提问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构建历史图景,不仅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教学始终,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假设法中学历史教学运用原则类型

    基础教育持续改革背景下教师在职培训实施原则探析

    王唯之熊格生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基础教育持续改革背景下,教师在职培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一个亟待明确的重要问题.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应遵循需求导向、内容至上、方法适切、分类推进、行动改进等原则.明确并遵循这些原则是进一步建构培训策略的前提和基础,对推进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在职培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在职培训需求导向内容至上方法适切分类推进行动改进

    面向高中物理必做实验改进的拓展学习实践探索——以"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为例

    向立飞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地西藏班学生大都来自偏远农村,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考虑到他们远离家乡、节假日通常留在学校的现状,认为开展课外拓展学习是激发其物理学习兴趣、提升其物理成绩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以假期留校西藏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的改进为例,探索如何围绕学生必做实验的改进来实施高中物理拓展学习,总结出指导学生开展高中物理拓展学习的一般原则和实施过程.通过实践发现,拓展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应用课堂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拓展学习必做实验内容设计活动组织

    人工智能视野下教育教学体系重构探析

    丰雪宋贽于淼张阚...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不断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应用逐渐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识.人工智能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当前的教育教学体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全面剖析人工智能对传统教育教学体系的影响,提出人工智能视野下教育教学体系重构思路,包括教学管理、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教学过程管理等方面,使师生成为新型教育教学体系下的共建者和联盟者.面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索教师和学生密切协同的,符合新时代、新技术要求的现代化教育教学体系,为培养适应未来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智能型人才提供参考.

    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教学体系

    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为导向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

    邓辉陈冰万林林伍济钢...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械制造工艺学"是高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实践性、工程性极强.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尤其缺少对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以"解决企业工程难题、创新工程素质培养"为目标,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增加工程实际训练项目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去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改革工程训练

    数智赋能高校智慧教学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以"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课程为例

    熊先兰甘宇欣黄颖段上巧...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智慧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数智赋能的高校智慧教学生态系统模型由主体、介体、环体和载体四部分构成,通过协同共进机制、动态平衡机制和融通共享机制实现高效运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智赋能和人机协同的优势,塑造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的教学新样态,实现教与学的智慧化和生态化.通过分析数智时代"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课程教学面临的多维困境,探索如何将智慧教学生态系统应用于课程教学改革,以课程小切口撬动教育大变革,进而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治理新变革.

    数智赋能智慧教育智慧教学生态系统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高校教学改革

    高校开设气候变化课程需求研究

    童庆蒙郭卿张莹莹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1 056 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探究当代中国大学生研修气候变化课程的意愿与需求特征.结果表明,80%的学生愿意研修气候变化课程,其研修意愿与对气候变化的关心和感知程度等因素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愿意研修的学生最期望的学分设置、考核方式和授课形式分别为"1 分""实践报告"和"参观/现场教学".大学生对气候变化课程内容的需求优先序为影响与后果>缓解措施>原因>过程与历史>气候变化政治学>气候变化经济学.最后,提出推进课程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优化气候教育机制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气候教育气候变化大学生KANO模型

    "大学物理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

    陈芳柴一峰胡睿佳葛青霞...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物理实验"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工科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针对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开展线上预习、应用多种教学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实验过程考核等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创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线上线下教学改革

    高校文化育人共同体的构建逻辑、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沈又红陈文东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共同体,是以整体育人观和系统思维推进文化育人的有益探索.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阐释高校文化育人共同体的概念内涵,从理论逻辑、政策逻辑和实践逻辑三方面揭示其内在逻辑,挖掘其价值意蕴,提出凝聚文化育人共同体价值共识、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营造高校"以文化人"全方位协同育人环境等高校文化育人共同体实践路径.

    文化育人育人共同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变革的"六个在场"

    商兆奎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面临"悬浮化"和"碎片化"困境,亟待重塑"在场化"理念和重构"在地化"体系:"思政在场"开启立德树人的"灵魂之窗","政府在场"引领战略导向的"需求之窗","社会在场"提供立地扎根的"资源之窗","高校在场"打造精准供给的"文化之窗","教师在场"重构教育教学的"思维之窗","学生在场"敞开形神兼塑的"素养之窗".唯有通过"六个在场"的资源融通和倾力建设,地方高校方能打造集价值链、政策链、服务链、产业链、教学链、人才链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而探索出一条"在场—融通—铸魂—育人"强基固本、凝心聚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