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教育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教育论坛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当代教育论坛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唐海英

双月刊

1671-8305

keyanyuan@163.com

0731-84402917

410005

长沙市蔡锷北路教育街11号

当代教育论坛/Journal 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读者对象为广大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科研人员、广大教师及关心教育的有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育强国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态势特征与发展路向

    陆静如郭强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我国高等教育实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发挥着独特作用。当前,我国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结构布局、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政策监管等方面存在问题与挑战。教育强国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使命,优化布局结构,构建高质量办学生态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扩大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引育并举人才支撑体系;搭建国际化科研平台,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强化顶层设计,提升治理体系效能。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育强国高质量"双一流"建设

    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生成逻辑、基本内涵与推进路径

    张阿赛谢延龙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晰其生成逻辑、基本内涵及推进路径意义重大。从其生成逻辑看,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生长于深邃的历史逻辑,立基于深刻的理论逻辑,形成于深远的实践逻辑。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是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儿童立场与社会立场的有机统一,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过程。在新征程中,重点要推进学前教育制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学前教育体系;聚焦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目标要求,建设高质量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加快数字化赋能学前教育现代化,推动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植中国学前教育实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幼儿园课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中国式现代化学前教育现代化中国特色高质量发展

    地方政府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工具偏好与优化策略

    仝静李敏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建设教育强国战略的基础力量和重要保障。基于政策工具视角,通过构建"政策内容、政策工具和不同省域"三维分析框架,对 29 个省域"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各省域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具有政策内容要素的全面性和趋同性、政策工具配置的完备性与使用比例的不均衡性、政策内容与政策工具匹配度不足等特征。为持续推进我国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未来应发挥教师队伍建设地方特色,凝练教师队伍建设的地方智慧;协调政策工具的使用结构,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协同共治格局;精准匹配政策工具与内容,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执行效力。

    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政策政策工具

    职业学校有组织科研的价值意蕴、目标指引和实践路径

    周亮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组织科研是实现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职业学校以共同的科研目标和价值追求凝聚科研合力,以高效的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提高科研效力,以有力的团队协作和技术创新激发科研潜力,以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破解科研阻力,切实加强有组织科研的目标引领,有力地促进了职业学校科研工作从"无序"转向"有序"。新形势下,职业学校要针对自身实际情况,从坚持目标导向、优化治理结构、搭建协同平台、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系统推进有组织科研,全面提升学校科研服务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职业学校有组织科研价值意蕴目标指引实践路径

    数字化赋能学校安全治理:多维动因、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

    关志康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是提升治理效能的新时代引擎。国家发展规划的导引、应对治理挑战的需要和现代数字技术的支持构成了数字化赋能学校安全治理的多维动因。通过赋能治理主体以凝聚学校安全治理多元合力、赋能治理结构以强化学校安全治理纵横协作、赋能治理决策以改进学校安全治理决策质量、赋能治理评估以完善学校安全治理评估体系,是数字化赋能学校安全治理的本质内涵。为促进数字技术与学校安全治理的全方位互嵌,需要构建学校安全治理数字化生态系统,建设学校安全治理数字化人才队伍,健全学校安全治理数字化制度体系,以及防控学校安全治理数字化潜在风险。

    数字化学校安全治理治理现代化

    大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结构模型、测评工具及应用

    沈婷叶映华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作为当前和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群体,其可持续就业能力对于我国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铸就新质生产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大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的概念、结构、测量和现状,课题组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先对 30 位大学生就业问题利益相关者进行扎根理论探索,构建大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的初始结构模型,再通过对 434 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形成大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八因素结构"模型,并编制了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测评问卷。应用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维度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职业品质、社交情感能力、成就导向、持续学习能力、平衡适应能力、高阶思维能力、职业洞察能力、数字信息能力;在性别、生源地、健康状况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鉴于此,研究提出了高校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的相关建议。

    大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结构模型测评工具工具应用

    技术哲学视域下职业教育"岗课赛证"价值辨析

    周哲民杜芳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技术哲学视域,研究从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三个维度辨析了"岗课赛证"的内核价值。"岗课赛证"本体论的核心是"教育性",体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全面性、职业性和创新性;"岗课赛证"价值论的核心是"适应性",体现在适应产业技术升级,适应产业文化,适应多样化学习;"岗课赛证"方法论的核心是"类型性",体现为职业类型教育课堂革命提出了新方法、新路径和新思维。从"技术性"与"人文性"双向建构"岗课赛证"模式,不仅应关注技术技能的传授与提升,更要强调在技术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与价值观引导,为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奠定坚实的哲学层面学理基础。

    技术哲学职业教育岗课赛证价值辨析

    杨叔子的人文素质教育:内涵诠释、先导作用与路径选择

    付八军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深化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解读杨叔子院士的人文素质教育思想,有利于推动其理念与实践的有效对接。杨院士认为:所谓教育,就是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文化教育主要包括科学文化教育与人文文化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就是科学教育,人文文化教育就是人文教育。高校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或者说人文教育,主要是为应对功利性、专业化的科技文化至上而提出的。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人文素质教育起着先导作用,具体体现在其与德育、智育、健康教育的关系论证中。当前高校推进人文素质教育,需要实现人文与科学"不同而和",在方向上与通识教育接轨;通过古典文化与乐教等具体举措,在"点"上提升人文素养;结合课堂教学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在"面"上切实全面落实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杨叔子通识教育专业教育

    器道之间:论大学教学新技术应用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于孟仟何晓芳牛姝颖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教学之"道"化而载之是为"器"。大学教学本质与教学手段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同频并进、耦合互动、相辅相成,即"道器合一"。目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了大学教学原有的手段,为教学过程提供了诸多福利与可能。但与此同时,新技术应用的泛化也使大学教学活动表现出了愈发明显的技术化取向,其根源在于工具理性在大学教学场域的膨胀。对此,要在教学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坚守本原、发挥优势、技术祛魅、评价重构的方式,探索大学教学与技术手段相融合的规约之道。

    大学教学本质大学教学手段教育技术工具理性价值理性

    计算传播学视域下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数据能力培养研究

    燕道成吴涵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建设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任务,而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数据能力培养的迫切需求。当前,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多依赖传统研究的方法路径,缺乏真正的跨学科思维。而计算传播学采用计算分析的路径来研究社会问题,具有典型的"跨学科"特征,为新闻传播学发展提供了新范式和新路径。在计算传播学蓬勃发展背景下,提升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数据能力,需要明确何为数据能力、为何培养数据能力以及如何培养数据能力等关键问题,从而建立完备的数据能力培养体系,创新推动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完善与发展。

    计算传播学数据能力新文科新闻传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