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青年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青年研究
当代青年研究

双月刊

1006-1789

qnyj@sass.org.cn

021-53060606-2560,53062239

200020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550室

当代青年研究/Journal Contemporary Young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主办的有重要影响的青年理论刊物,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6年又被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在全国政治类入选期刊中排名第十五名。全国政协常委,上海社会学会会长邓伟志,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德顺为学术顾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拼贴式婚礼":城市青年的婚礼实践

    裴谕新方颖李凤娟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观察、深度访谈与网络民族志等质性研究方法,对广州市18对青年初婚夫妻的婚礼实践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面对营造新家庭的经济压力和浪漫想象,城市青年成为积极的生活项目实践主体.在婚礼策划和实践中,他们兼具经济理性与造梦能力,以自我体验和自我表达为核心,利用婚礼表达城市认同,重视婚礼社会网络中的情感投资作用.同时,他们保持着经济理性的头脑,将数字时代的媒介文化资源当作重要的拼贴素材来源.城市青年充满主体性的改造让婚礼变得简约化、个性化、精致化,推动了"高价婚礼"模式向"拼贴式婚礼"模式的转变.

    城市青年婚礼变迁拼贴主义拼贴式婚礼

    赛博鹊桥:异地恋中的媒介使用与关系再现

    黄珩郭一澄
    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空间流动的加速与媒介技术的迭代,异地恋正成为当下青年群体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异地恋中的媒介使用架构起了一座赛博鹊桥,协助完成情感的维系与关系的再现.在媒介体验维度上,异地恋情侣综合使用多种社交媒体,打造出跨媒介、跨时空、仪式化的意义空间;在情感参与维度上,异地恋情侣会为亲密关系再现中的"差错"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进而造成解读错位或社交倦怠,致使亲密关系走向争论乃至断连;在主体感知维度上,恋爱关系中"身体"的重要性与其他人际关系有本质不同,导致了由媒介构建的社会临场感始终在身体层面存在缺憾.对于"身体"的思考也将异地恋研究延伸至更为深远的学理空间,体现出异地恋情感沟通对于传播研究的独特价值.

    异地恋媒介使用情感沟通社会临场感

    乡村家庭教养文化的变迁路径与未来走向——基于南村的田野调查

    倪建雯邬志辉
    2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社会与家庭巨变的双重挤压下,乡村家庭教养文化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历史样态.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来,乡村家庭教养文化经历了生存性教养文化、过渡性教养文化、发展性教养文化的类型变迁.在"符号—意义—文法"家庭教养文化分析框架下,"可观察的教养文化"符号变迁和"不可观察的教养文化"的意义结构或"文法"变迁均有其各自的逻辑.未来乡村家庭教养文化变迁既有历史机遇,又面临诸多挑战,只有结合"向前(外)看"与"向后(内)看",才能实现家庭教养文化的更新与发展.深刻理解乡村家庭教养文化的变迁逻辑,有助于突破乡村家庭教养劣势论的主流认识,客观理性地回应乡村家庭教养的时代困境.

    乡村家庭教养文化家庭教养文化变迁

    从单一管制到复合风控:中国儿童数字游戏风险治理的历史演进与变迁逻辑

    马明欢
    3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数字游戏风险治理已成为儿童研究的重点领域与全球性数字议题.梳理并总结我国儿童数字游戏风险治理的经验与特征,有利于完善和创新儿童数字游戏风险治理方案.文章对1990-2023年国家层面出台的179份政策文本进行分析,试图呈现我国儿童数字游戏风险治理的历史进程与演进脉络.研究发现:我国儿童数字游戏风险的治理趋势是从单一场所管理走向复合性数字风险管理;从单一部门监管走向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从单一政策工具走向多种政策工具的策略组合;从以数字安全为目标走向以数字保护与数字参与的适度平衡为目标.

    儿童数字游戏风险治理热点治理主体政策工具数字友好

    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系统在中国社会调查中的适用性

    王彦蓉吴晓刚
    5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早期发展对成年期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有重要作用,该议题已持续受到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在抽样社会调查中,对儿童早期发展的评估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专业性与简洁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等方面的平衡.不同于传统儿童发展量表,年龄与发展进程问卷(ASQ)系统秉持以儿童为中心的原则,邀请照护者参与儿童的发育评估、监测和干预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对儿童发展状况的准确测量,也有助于家庭教育等干预性研究的进行.文章梳理了一系列早期儿童发展量表,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 ASQ系统在中国抽样社会调查中的适用性,为国内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早期儿童发展年龄与发展进程问卷(ASQ)系统抽样社会调查

    亚文化景观下当代青年城市漫游的实践逻辑

    张爱红吴元浩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不断挤压下,当代青年尝试在旅游空间中寻求自我安置,完成自我建构.从"特种兵式旅行"到"城市漫游",青年旅行方式的演变为研究青年亚文化景观提供了独特视角.聚焦热衷城市漫游的当代青年,通过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的研究方法深入探寻当代青年参与城市漫游的行为逻辑及深层文化动机后发现:在媒介仪式的刺激下,空间嵌入的身体感知、时间禁锢的日常生活、内卷焦虑的无处安放与消费社会的理性需求是亚文化景观下当代青年城市漫游的主要动因.当代青年从快节奏的旅游方式到慢节奏城市漫游的亚文化转向,是其抽身繁复现实、回归本真生活的理性抒发.

    亚文化当代青年城市漫游实践逻辑

    抖音中青年"博主化"现象的产生逻辑与治理选择

    滕国鹏王文韬
    7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抖音中青年"博主化"成为一种新兴网络亚文化现象,是指青年在抖音等社交平台"晒"出自我并渴望成为博主的趋向,他们是多元生活的分享者、纷繁信息的发布者、网红经济的尝试者与改变现状的创新者.在产生逻辑方面,数字化社会转型加剧、抖音平台的传播特征、当代青年的价值选择特点,以及大众对多元文化的需要共同产生影响.但青年"博主化"现象容易向内滋生不良价值取向,向外产生网络暴力等问题.因此,要辩证地看待青年"博主化"现象,在推动抖音平台的思想阵地建设,优化抖音的流量投送渠道,帮助"博主化"青年树立正确的奋斗观,为自身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等方面持续发力;规避青年"博主化"现象的潜在负面影响,为有针对性地做好新时代的青年工作保驾护航.

    青年抖音平台"晒文化"博主"博主化"

    青年同性恋者的家庭出柜观念与实践

    郑静乐明
    8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28位90后、00后同性恋者的深度访谈,文章探索了青年同性恋者的家庭出柜观念与实践.研究发现,伴随着个人成长与能力提升,青年同性恋者将身份表达塑造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针对不同的家庭成员采取差异化策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青年同性恋者敏锐地察觉到不稳定的家庭关系和传统家文化中蕴含的资源与风险,并灵活地利用情境改写规则,使其服务于自己的抉择.随着当代青年同性恋者的出柜抉择与行动策略有了更多元的表现形式,传统主流叙事中出柜的严肃性与特殊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消解,以往以"维持稳定的家庭关系"为单一主题的同性恋家庭故事有了新的扩展.

    青年同性恋者家庭出柜行动策略

    社会高质量发展可以缓解青年劳动者失业焦虑吗?——来自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证据

    柳建坤曾煌烽
    9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青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客观层面的青年失业状况,较少讨论主观层面的失业焦虑问题.文章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考察了青年劳动者失业焦虑的变化趋势,进而从社会质量视角探究治理失业焦虑问题的机制.研究发现如下:(1)与新冠疫情爆发前相比,青年劳动者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出现了更加强烈的失业焦虑情绪;(2)高质量社会可以通过降低青年劳动者的生活压力来缓解失业焦虑情绪;(3)高质量社会对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弱的青年劳动者的失业焦虑具有更强的抑制效应.建议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政府在基层社会中的治理效能,增强青年劳动者应对失业风险的能力,缓解其失业焦虑情绪.

    青年失业焦虑社会质量生活压力

    与自己的对话:占卜亚文化与当代青年的精神世界

    邢婷婷
    11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占卜亚文化在当代青年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文章是基于占卜亚文化与当代青年精神世界长时段跟踪调查整理形成的田野笔记.在"过程—情境"的历时观察方法指导下,通过四个较为完整的个案记述,呈现出人对占卜亚文化理解与应对的四种态度.文章的主旨集中在以下三点:第一,人在占卜亚文化中寻求的并非一个确定的结果,而是一种理解自身处境、自身与外界关系的尝试;第二,人对命运的理解不是单向度的进程,它会随着人自身状况的变化,以及人与外界关系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第三,占卜及其后果均是社会事实,都会对人思考和应对自身与命运的关系产生影响.

    占卜亚文化过程—情境命运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