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体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体育科技
当代体育科技

林月峰

旬刊

2095-2813

ddtykjbjb@163.com

0451-51869099

150008

哈尔滨市南岗区宣化街99号

当代体育科技/Journal 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徐达军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拥有十分丰富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且在县域乡村具有广泛的分布,世居广西的各民族均有诸多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该文从学校体育教学中民族体育运动的发展、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发展以及民族体育产业发展3个方面,对广西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乡村振兴的广西民族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民族体育少数民族体育广西民族体育

    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实现路径

    王博文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贡献力量是体育的价值体现,更是使命担当。根据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价值定位,探讨其实现路径,提出通过构筑和健全学练赛结合的体育育人模式及家校社协同的体育育人机制,增强体育的育人效果,拓展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基础,为促进文明新样态下人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为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转变思想观念,为融通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构筑基本认同。

    中国式现代化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实现路径

    湖南省梅山武术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王新尹琦叶卫文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条件和结构也在改变,各民族赖以生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壤已变,一些通过口耳相传和行为相传的无形文化遗产正在慢慢消失。梅山武术是中国民间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蚩尤文化为主要内容,有着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特征。但是现阶段的梅山武术已处于消失的边缘,迫切需要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该文将重点对湖南省梅山武术文化保护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湖南省武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理论基础。

    湖南省梅山武术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武术武术文化

    基于具身德育理论的红色体育文化传承创新路径

    孙晓晓王海英
    127-12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身德育理论主张德育的身体生成性,这与学校体育及群众体育以身体为载体来培养个人体育品德的内涵相吻合,赋予了传统德育宝贵的时代新意。该文基于具身德育理论,对红色体育文化传承进行功能转向和创新路径探索,将具身化德育理论充分融入红色体育文化的传承中去,为新时代实现红色体育文化传承发展开辟新路径。

    具身德育理论红色体育文化传承发展创新路径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体育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基于高校辅导员视角

    张子怡
    13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与思政天然地存在契合之处,在高校大环境下,体育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应发挥协同作用,共同奏响立德树人的主旋律。研究认为:高校体育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顺应"薪火相传、源远流长"的历史逻辑,贴切"育体铸魂、德体兼修"的学理逻辑,符合"彼唱此和、相互呼应"的现实逻辑。在挖掘与融合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思政的工具指向性对象包括学生、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包含显性的体育思政事实知识与技能获得,还能内化成为隐性的思维模式、文化信仰、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辅导员视角下,体育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一方面需要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真正参与进学生体育课程与活动之中,共同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加强工具性辅佐思政育人的能力,以某一体育项目为试点,独立自主设计开展体育思政课程,做"观察员、探路者、善后人",真正将体育与思政相融合。

    立德树人高校体育思政辅导员

    综合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大思政课的探索与实践

    赵文男陈月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体育与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新时期背景下,必须履行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使命。综合应用型大学传统的体育课程过于关注学生体质和运动技术,常常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培养,因此,未能充分发挥和展示大学体育课程的功能和价值。当前的高等教育环境错综复杂,包含了国内外的各种元素,以及各种不同的社会思潮,这些都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对学生的人生理念、价值取向和世界观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为构建体育教育"大思政课"并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育人机制和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重构,解决困难,打破瓶颈,实现思政建设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转变。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融入课堂建设

    立德树人视域下运动处方原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路径研究

    尤凡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德树人视域下,为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运动处方原理课程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挖掘运动处方原理在厚植家国情怀、主动健康理念、科学严谨精神、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思政元素。基于此,从完善课程思政目标、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活动形式、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增强师资队伍建设5个方面,阐述思政元素融入路径。

    立德树人运动处方原理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立德树人目标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生态协同及实现机制

    杨嘉民张彤
    14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治学办校的根本任务,更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面对的重大时代命题。针对当前的发展环境,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清晰界定立德树人目标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生态系统的本质内涵与基本特征,准确刻画其实现过程的运行要素,以期厘清立德树人目标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生态系统的实现机制和建设路径。通过"教学链"价值增效机制、"一核两翼"优化提效机制、"两化"融合赋能机制,提出切实可行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生态系统的中国思路,并形成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方向。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学高校体育生态系统机制

    思政元素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价值意涵与实践路径

    陈宇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高质量人才队伍的本质需要,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积极融入思政元素,培养高校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竞争与合作意识,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是当前高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发现,将思政元素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是深化体育育人,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内在需求,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提升高校学生的道德素养,培育学生的体育精神。建议:发挥多元主体优势,丰富体育教学资源;推动多元化、创新性公共体育教学模式转型;注重体育竞赛的教育价值,积极组织学校体育赛事;深挖传统体育文化元素,强化德育教育,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保障教学质量。

    思政元素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价值意涵实践路径

    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对青少年负面情绪的影响——基于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霍美霖盛新新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课后延时体育服务、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和青少年负面情绪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参与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与青少年抑郁、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存在显著相关性;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在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与青少年负面情绪的关系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因此,青少年在参与课后延时体育活动时,应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锻炼强度、时间和频率,来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同时,家庭也应该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有利的成长环境。

    课后延时体育服务青少年负面情绪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