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理科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理科学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

周成虎

月刊

1007-6301

dlkxjz@igsnrr.ac.cn

010-64889313

100101

北京安外大屯路甲11号

地理科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Geography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地理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边缘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地理学最前沿的研究热点与动态。发表论文的领域主要为资源与环境、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对策、区域研究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设有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综述、专家论坛、学术动态、重大课题进展及书评、书讯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实融合赋能区域文旅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与区域文旅高质量发展"专栏序言

    唐承财郑倩倩石金莲宋瑞...
    1891-1893页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国内外数字文旅研究评述与展望

    唐承财梅江海上官令仪郑倩倩...
    1894-1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既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力量,更是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文旅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是破解传统文旅发展困境和增强文旅产业韧性的重要着力点.立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构建数字文旅研究框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内涵辨析—研究进展—热点议题"为逻辑主线,从概念辨析、发展脉络、研究热点、研究评述和展望等方面系统归纳和总结了数字文旅研究成果.梳理结果表明:①学者们从数字技术视角、文旅消费视角和文旅产业化视角界定了数字文旅基本概念,数字文旅对文旅高质量发展和文旅消费体验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②数字文旅的发展历经三个阶段,即萌芽探索阶段、初步发展阶段、爆发增长阶段,学术研究和产业实践保持了紧密联系;③新一代数字技术深刻影响了数字文旅研究内容,基于"主体—客体—媒介"归纳了数字文旅研究成果;④数字文旅研究呈现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的发展趋势,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案例研究法是数字文旅研究的主要方法;⑤研究区域聚焦于中观和微观尺度,既涉及具体的区域,也涉及具体的文化遗产地或旅游景点.最后从强化理论研究、丰富研究内容、拓展研究区域和创新研究方法几个方面对未来数字文旅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成果有助于丰富数字文旅研究理论体系,促进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和贯彻数字中国战略.

    数字文旅数字经济数实融合文旅融合新质生产力数字技术产业韧性

    政府补贴能促进文旅企业数字化转型吗?——区域经济视角下的演化博弈行为分析

    熊海涛蒋依霖石金莲
    1913-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是文旅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论文基于复杂网络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文旅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补贴在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下对其数字化转型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文旅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能够扩大已转型与未转型文旅企业间的经济收益差距.此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文旅企业越倾向于数字化转型.但是当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政府补贴的激励效果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数字化转型速度减缓.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针对性的补贴政策提供了参考,也为文旅企业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数字化转型政府补贴文旅企业区域经济演化博弈

    数字经济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效应与机制——基于长三角的实证

    唐睿
    1929-1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已成为文旅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论文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数据,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这一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江苏和浙江西省内部,大城市之间及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长三角核心区之间及核心区和非核心区之间,数字经济的推动作用较为显著.而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和非试点城市之间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并无显著关联.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文旅产品创新、提升市场潜力等渠道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上海都市圈数字经济发展缩小了各城市文旅产业的发展差距,而非都市圈城市"数字鸿沟"的存在加剧了文旅产业的不平衡态势.研究结论对各类主体将数字经济培育成为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进而优化数字经济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具有重要启示.

    数字经济文旅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长三角

    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机理

    杨晓琰宋瑞
    1943-1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是助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了剖析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机理,论文基于201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西藏和港澳台地区数据暂缺)面板数据,分别采用面板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探究.研究发现:①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②消费需求、技术创新和制度变革是数字经济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渠道,其中,消费需求和技术创新具有中介效应,制度变革则具有遮掩效应;③一定空间权重条件下,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发展具有空间溢出作用,数字经济对信息化邻近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具有虹吸效应,对地理邻近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研究可为进一步深化数字经济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助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数字经济旅游产业发展传导机制空间溢出效应

    数字赋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的过程与机制——以浙江省五四村为例

    郑倩倩唐承财张瑛
    1956-1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赋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是数字经济背景下乡村产业升级和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论文以浙江省五四村为案例地,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探究数字赋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的过程与机制.结果表明:①五四村的数字赋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是多元主体参与并相互博弈的动态过程,包括初步探索、快速发展和深度融合三个阶段.村委会等本土力量持续发挥关键作用,文旅企业等社会力量的作用逐渐增强,村民与行动者网络关联程度逐渐加深.②数字赋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是由以乡村内核系统和外缘系统为融合基础,以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为融合支撑,以多元主体相互作用形成的政府力量、社会力量和本土力量为融合主体,以乡村文旅资源、产品、业态、要素、市场和价值深度融合为融合内容构成的动态循环机制驱动形成.③数字赋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系统的高水平循环发展,是融合支撑对融合主体、融合主体对融合内容的作用和反作用机制均释放较强效应的结果.研究结果为乡村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升级和全面振兴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文旅深度融合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数字文旅行动者网络理论融合机制

    "本地—邻地"视角下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影响旅游创新效率的机理与空间效应

    穆学青明庆忠靳诚丁正山...
    1974-1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作为引导资源快速优化配置再生、实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从"本地—邻地"空间效应视角考察数字经济对旅游创新效率的影响,对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以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区域,构建数字经济影响旅游创新效率的理论架构,在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创新效率测度基础上,探究了二者的动态响应关系以及数字经济对旅游创新效率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①时间序列上,长三角地区旅游创新效率均值呈先降后升的"U"型格局,效率值整体水平较低,随着时间推移高值区域不断增加.省域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上海市和浙江省旅游创新效率高于长三角地区均值,江苏省旅游创新效率与地区均值差距不断缩小,并在2018年超过地区均值,而安徽省则始终低于地区均值.②空间上,旅游创新效率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变化趋势;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或旅游资源丰度较高地带,具有明显经济和资源指向性特征;旅游创新效率空间集聚特征明显,"高—高"和"低—低"型占据主导集聚模式.③数字经济是旅游创新效率的格兰杰原因,旅游创新效率受到数字经济的冲击响应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和时滞性特征;数字经济对本地旅游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正向效应,本地数字经济发展对邻近城市旅游创新的影响具有阶段性特征,当前在数字要素资源涓滴效应下对邻近城市旅游创新产生正向效应.

    旅游创新效率数字经济动态响应关系地理空间效应长三角地区

    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影响及门槛效应

    李志远冯学钢何静
    1990-20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浪潮下,数字技术为旅游产业绿色发展与动能优化提供了契机.论文采用中国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聚焦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空间溢出及非线性效应.结果表明:①中国数字经济综合水平及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异质性突出,"数字鸿沟"表征显著.②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空间溢出特征明显,验证了"索洛悖论"在旅游产业并无明显表征且数字经济的外部扩散性特征充分彰显.③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效率具有非线性影响效应.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具有单门槛效应,产业结构优化具有双门槛效应,呈现"跃迁"式变化轨迹.④异质性结果证实,数字经济对"东部—中部"及"东部—西部"旅游产业绿色效率的正向影响较为突出,东部地区"领头雁"优势明显;对国家数字经济综合试验区省域的正向空间溢出作用大于非试验区省域,证实政策驱动有助于放大数字经济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可为缩小"数字鸿沟"、运用数字技术提升绿色发展效率、促进旅游发展要素向高效化进阶提供参考.

    数字经济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效率数字鸿沟空间杜宾模型门槛效应

    数字经济提升旅游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及空间效应

    朱静敏卢小丽
    2004-2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赋能旅游智慧化转型,成为中国旅游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新着力点.论文在厘清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韧性的时空影响机理基础上,基于中国211个优秀旅游城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等方法检验了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①空间分布上,研究期内数字经济发展始终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并在区域内呈"组团式"片状分布形态;旅游经济韧性在研究期内分布相对分散,东、中、西以及东北地区空间差距呈现收敛趋势;②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韧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每提高1个单位,旅游经济韧性提升0.2748,该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③在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方面,数字经济通过在抵抗力维度提高旅游经济增长水平、在恢复力维度提高技术载体和在重组能力维度提高人力资本从而促进旅游经济韧性的提升,即旅游经济增长、技术载体和人力资本是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韧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的主要路径;④数字经济发展赋能了本地旅游经济韧性提升,但对相邻城市的旅游经济韧性产生"虹吸效应".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数字经济作为旅游经济韧性的前置影响因素的研究,而且为数字经济赋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数字经济旅游经济韧性影响机制空间溢出效应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家庭旅游消费的机制及效应

    马丽君张昊刘鑫
    2021-2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旅游消费是提振消费、培育完整内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抓手.论文对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家庭旅游消费的作用机制及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升了家庭旅游消费.②机制检验表明,流动性约束的缓解、支付便利性的提升以及不确定性的降低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家庭旅游消费的重要渠道.③人口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60岁以下的户主越年轻、受教育水平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其家庭旅游消费的促进作用越明显.④地理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家庭旅游消费受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可为应用数字普惠金融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提供重要政策参考依据.

    数字普惠金融旅游消费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支付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