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大连工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大连工业大学

刘贵伟

双月刊

1674-1404

xuebao@dlpu.edu.cn

0411-86323650

116034

大连市甘井子区轻工苑1号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Dalian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原《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创刊于1981年,是大连工业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本刊以服务社会,促进学术交流及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目的。刊文内容涉及基础科学、化工、纺织、生物、食品、机械、自动化、信息工程等领域。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同时进入21个分文摘或数据库、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作为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人参皂苷调控肿瘤免疫物质基础

    赵鹏辉王彬李伟叶淑红...
    235-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参皂苷具有化学多样性,增强肿瘤免疫认知尚不系统,因此有必要系统揭示人参皂苷增强肿瘤免疫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构建人参皂苷化学成分数据库,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并调控肿瘤免疫潜在作用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共收集到414个人参皂苷,其中57个具有潜在活性。靶点预测结果表明,57个人参皂苷与肿瘤免疫交集靶点为139个。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577个GO项目和145条KEGG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h3与RORC、20(S)-Rg3与VEGFA依靠氢键作用力表现出较强的结合活性,结合能分别为-11。003和-8。849 kJ/mol。机制分析结果表明,139个交集靶点作用于PI3K/Akt、Jak/Stat、MAPK相关通路调控肿瘤免疫。

    人参皂苷肿瘤免疫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双启动子过表达蔗糖转化酶Suc2酿酒酵母菌株的构建

    付彤刘瑞曦王碧莹倪新...
    246-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蔗糖转化酶Suc2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水平,本研究利用串联双启动子联合启动Suc2基因表达,构建高效菊糖基乙醇的生产菌株。首先构建含有串联磷酸甘油酸激酶组成型强启动子PGK1p的Suc2重组表达载体pYC230-DP-mSuc2,电击转化至酿酒酵母BY4741中,成功构建重组菌BY-DP。经实时荧光定量PCR、高效气相色谱和摇瓶培养验证,证明了在含15%菊糖的培养基中发酵48 h后,重组菌BY-DP具有更高的Suc2基因转录水平、酶活以及乙醇产量,与含单个PGK1p启动子的对照重组菌BY-mS相比,分别提高了 30。0%、18。6%和25。3%。实验通过构建串联双PGK1p启动子,有效强化了 Suc2的表达,提高了重组菌发酵菊糖生产乙醇能力。

    酿酒酵母蔗糖转化酶双启动子菊糖乙醇

    利用差异转录组定位Paraburkholderia caffeinilytica CF1咖啡因降解功能基因

    陈森高婕王剑桥高子晴...
    251-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验室前期从茶园土壤中筛选到一株高效咖啡因降解菌CF1。为了寻找菌株CF1降解咖啡因的功能基因,对有无咖啡因添加条件下菌株CF1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并进行了差异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4 871条Unigene序列,以菌株CF1的全基因组为模板,96。96%的序列可得到注释。组间差异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添加咖啡因条件下上调基因为123条,而下调基因为2 669条。在上调基因中,112条基因编码在染色体上,11条基因编码在巨型质粒上。通过Blast比对和关键酶酶活测定,证明了这11条编码在质粒上的基因与咖啡因降解功能直接相关,且聚集排布形成一条咖啡因降解基因簇。

    咖啡因降解转录组测序差异转录组分析

    产L-阿拉伯糖异构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优化

    张艳芳王晓茹张一帆张春枝...
    257-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L-阿拉伯糖异构酶(L-AI)可专一性的作用于底物D-半乳糖,生成D-塔格糖。为获得高产L-AI的菌株,将来源于短乳杆菌L。brevis sp。D-tag 1的L-AI编码基因araA基因连接到pET-30a(+)表达质粒中构建重组质粒,并将重组质粒通过热激法转入E。coli BL21(DE3),构建得到基因工程菌E。coli BL21(DE3)/pET-30a(+)-araA。根据宿主大肠杆菌的密码子偏好性,对araA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将优化的araAo基因连接到pET-30a(+)表达质粒中构建重组质粒,采用相同的方法构建得到基因工程菌E。coli BL21(DE3)/pET-30a(+)-araAo。结果表明,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优化后的菌株较未优化的表达量有明显提高,酶活提高了 79。2%。

    L-阿拉伯糖异构酶D-塔格糖密码子优化

    木质素多元醇的制备及表征

    刘灵芝夏英
    261-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木质素为原料,小分子醇混合物为液化剂、浓磷酸为催化剂,制备了木质素多元醇。考察了液化剂配比、液固比(液化剂与木质素质量比)、反应温度等条件对液化率的影响。确定了制备木质素多元醇的最佳工艺:液化剂1,2-丙二醇和丙三醇质量比5∶5,液固比13∶1,反应温度170 ℃,此条件下液化率可达99。69%。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木质素多元醇羟值为2 213。74 mg/g,酸值为40。07 mg/g,黏度为947 mPa·s。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分析其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液化过程中木质素发生降解。流变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木质素多元醇表现出切力变稀的现象。

    木质素多元醇假塑性流体

    环氧大豆油多元醇的制备及性能

    刘志伟夏英王书唯
    265-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氧大豆油(ESO)与生物质小分子山梨醇在催化剂HBF4的作用下发生开环反应制备环氧大豆油多元醇(ESOP)。通过红外光谱确定了 ESOP的结构,探究了反应时间、山梨醇与油环氧基团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对开环转化率、羟值和黏度的影响,得到制备ESOP的最优工艺条件:反应温度65 ℃,反应时间4。5 h,山梨醇与油环氧基团摩尔比1∶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0%,此条件下ESOP羟值可达184。45 mg/g,开环转化率达到58。8%,黏度3。8 Pa·s,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适中。流变分析结果表明,ESOP为假塑性流体并且拥有良好的流变性能,热重分析结果表明ESOP的热稳定性优于ESO。

    植物油多元醇开环反应

    甲基纤维素对PP/EVA/GF浮纤现象及性能的影响

    张李夏英王书唯
    270-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甲基纤维素(MC)填充于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玻璃纤维(PP/EVA/GF)复合体系制备了 PP/EVA/GF/MC。研究了 MC对PP/EVA/GF的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结晶性能和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C用量2份的情况下,PP/EVA/GF/MC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为20。20 MPa,弯曲强度为38。79 MPa,分别比PP/EVA/GF提高了 12。97%和56。28%。加入MC能有效改善PP/EVA/GF的浮纤现象,制品表面玻纤数目明显减少。PP/EVA/GF/MC结晶度为35。72%,比PP/EVA/GF结晶度提高了 4。97%。剪切速率低于100 s-1时,PP/EVA/GF/MC黏度低于PP/EVA/GF,表明MC能提升PP/EVA/GF的流动性。

    甲基纤维素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玻璃纤维浮纤改善

    Ni-WS2/MoS2包覆WC-12Ni粉体对HVOF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刘妍君姜淑文闫佳伟
    274-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化学共沉积Ni-WS2/MoS2包覆WC-12Ni粉体为原料,在17-4PH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涂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涂层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分别通过测定涂层的显微硬度、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并结合粉体特征及涂层的孔隙结构分析来评价涂层摩擦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化学共沉积包覆喷涂粉体引入固体润滑剂,不仅能保证喷涂粉体的流动性,还能实现较均匀固体润滑剂掺杂,显著降低涂层孔隙率、提高致密化程度,获得低摩擦系数、低磨损率以及提高的涂层硬度和耐磨性。其中,由于WS2与WC硬质合金有更好的成分相容性,WC-Ni-WS2涂层的减摩耐磨性能要优于WC-Ni-MoS2涂层。

    包覆粉体WC-Ni-WS2/MoS2涂层超音速火焰喷涂摩擦磨损性能

    焙烧和氯化钙改性对硅藻土调湿性能的影响

    杨耀东段晓涵高文元
    281-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低品位硅藻土为原料,采用先焙烧后氯化钙改性处理工艺制备硅藻土调湿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等对焙烧前后及改性硅藻土进行表征,研究了焙烧工艺及改性条件对硅藻土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品位硅藻土经过焙烧处理,去除了有机杂质,比表面积从16。95 m2/g增大到17。46 m2/g,放湿速率从7。80%增大到12。97%,放湿能力得到改善;经过氯化钙改性,氯化钙颗粒包覆在硅藻土表面及孔道中,吸湿速率从18。02%增大到100。92%,大大提高了吸湿能力。

    硅藻土焙烧氯化钙调湿性能

    硅藻土表面改性及其油水吸附过程

    王雪高文元
    286-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800 ℃煅烧硅藻土为原料,使用硅烷偶联剂(KH-57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及两者协同对硅藻土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不同改性剂的添加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硅藻土吸附效果的影响。使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方法对改性前后硅藻土进行表征;通过计算接触角、吸油率及吸附容量来评价各项工艺参数对改性硅藻土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与两种改性剂单独改性硅藻土相比,协同改性硅藻土的疏水性及吸油效果更好,其接触角及吸油率分别可达145。1°和95。8%,且当硅烷偶联剂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质量比1∶4、改性温度75 ℃、反应时间2 h时,对模拟情况下海上柴油的吸附容量最高,达到 3。5 g/g。

    硅藻土表面改性吸附油水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