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唐建武

双月刊

1671-7295

dyxb@dlmedu.edu.cn,dlykdxxb@yahoo.com.cn

0411-86110140

116044

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反映多学科科研、医疗及教学的理论性学术刊物。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讲座与综述、技术方法、病例报告、短篇报告,医学教育等栏目。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所引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铜死亡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宁振谭广
    28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致命性的恶性肿瘤,总体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足10%.近年来,细胞死亡机制研究成为胰腺癌治疗的新兴热点,特别是非凋亡性调控性细胞死亡形式.铜死亡是一种由细胞内铜离子积累触发的调控性细胞死亡形式,与线粒体代谢密切相关.本文系统综述了铜在胰腺癌中的摄取及利用、细胞内铜稳态调节机制、铜死亡的分子机制,以及胰腺癌中的铜死亡特征及靶向铜死亡的可能治疗模式,以期为胰腺癌治疗带来新的视角.

    胰腺癌铜死亡预后

    TEAD4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汪炜常雅欣任蓝栋王宁...
    295-301,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转录增强关联域转录因子4(TEAD4)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参与BCC发病的潜在机制.方法 收集正常皮肤组织蜡块样本18例和BCC患者蜡块样本60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EAD4的表达.评估不同临床特征的BCC患者TEAD4的表达差异,纳入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初始诊断BCC的年龄、病程、是否为日光暴露部位、是否为头面部、单发或多发、病理亚型、Clark分级、肿瘤厚度等.使用siRNA特异性地敲低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TEAD4水平,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TEAD4 mRNA的水平,明确其敲低情况;使用CCK8及7-AAD、PE Annexin Ⅴ双染法分别检测其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 在正常皮肤组织中,TEAD4阳性表达率为100%,而BCC中,TEAD4阳性表达率只有5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病程<1年的BCC患者中,TEAD4的表达多为阴性,而在病程≥1年的患者中,TEAD4的表达则多为弱阳性;对于病理亚型为微结节型、浅表型、色素型的BCC,TEAD4的表达多为弱阳性或强阳性,而在结节型和浸润型BCC中,TEAD4的表达则多为阴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AD4 siRNA转染后,HaCaT细胞中TEAD4的mRNA水平降低了3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EAD4敲减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活力在48 h和72 h分别增加了8.02%和9.10%,凋亡下调了48.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AD4在BCC中低表达,发挥抑癌作用,且其表达水平与BCC的临床特征有关.角质形成细胞TEAD4低表达可改变细胞增殖、凋亡等,可能与BCC的发病机制有关.

    皮肤基底细胞癌TEAD4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凋亡

    腰椎间盘突出症开放手术后下腰痛症状加重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周信李湛然马京星陈胜敏...
    302-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开放手术后下腰痛加重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行开放手术治疗的2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依据术后1年随访时下腰痛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相比于术前的变化情况分为疼痛加重组(评分增加超过5分)和疼痛缓解组(评分减小超过5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腰痛、合并症、吸烟、饮酒)、手术资料(手术方式、手术节段、融合程度、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大小)和影像学资料[腰椎前凸角、腰椎前凸矫正、Modic改变、椎旁肌脂肪浸润率(FIR)].分析术后下腰痛加重的危险因素.结果 疼痛加重组31例,疼痛缓解组196例,下腰痛加重的发生率为13.6%.疼痛加重组的术前腰痛NRS评分,L5~S1节段手术的占比,椎旁肌FIR及Modic变化发生率均高于疼痛缓解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腰痛NRS评分、L5~S1节段手术、椎旁肌FIR与术后下腰痛加重有关.进一步绘制ROC曲线显示,NRS评分>56分术后下腰痛加重的风险更大(AUC=0.913,灵敏性=0.839,特异性=0.923).椎旁肌FIR>40%术后下腰痛加重的风险更大(AUC=0.890,灵敏性=0.746,特异性=0.944).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开放手术后1年出现下腰痛加重的发生率为13.6%,术前腰痛NRS评分、L5~S1节段手术和椎旁肌FIR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开放手术后下腰痛加重关系密切.

    下腰痛后路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低能量激光辅助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疗效观察

    慕家宁赵鹏郑海波许建波...
    308-313,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低能量激光辅助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对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康复大学青岛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23例,平均年龄(51.35±11.82)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机械治疗+盐酸米诺环素治疗;试验组采用机械治疗+盐酸米诺环素治疗+低能量激光照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6个月时对各组患者的改良菌斑指数(mPLI)、牙龈指数(G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种植体周围袋探诊深度(PPD)进行测定并比较,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个月时对各组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 治疗后第1、3个月,试验组mPLI、GI、mSBI、PP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个月,试验组mPLI及mSB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GI及P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个月试验组IL-6、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能量激光辅助盐酸米诺环素在短期内对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治疗效果良好,可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牙周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盐酸米诺环素低能量激光

    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对哮喘伴变应性鼻炎儿童eNO值的影响

    袁凤英陈顺艺赵少霞黎金成...
    314-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SLIT)后哮喘伴变应性鼻炎儿童口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及鼻呼出气一氧化氮(FnNO)值的变化,评价SLIT对哮喘伴变应性鼻炎儿童气道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东莞东华医院就诊的60例年龄为6~12岁对尘螨过敏的哮喘伴变应性鼻炎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予规律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及氯雷他定片作常规治疗,试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配合粉尘螨滴剂SLIT规律治疗12个月,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3、6及12个月后的FeNO、FnNO值及临床症状分级变化,比较两组不同时期FeNO、FnNO值的差异及临床症状分级改善率的差异.结果(1)试验组治疗3、6、12个月后FeNO、FnNO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试验组治疗12个月后FeNO水平低于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治疗6、12个月后FnNO水平低于治疗3个月后、治疗12个月后FnNO水平低于治疗6个月后.(2)对照组治疗6、12个月后FeNO、FnNO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FeNO水平低于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对照组治疗6、12个月后FnNO水平低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3)两组患儿间的FeNO、FnNO水平在治疗3、6、12个月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FeNO、Fn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试验组治疗6个月后哮喘控制水平分级、鼻炎发作频率的改善率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在治疗12个月后鼻炎发作频率改善率仍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粉尘螨滴剂SLIT能进一步降低哮喘伴变应性鼻炎儿童的FeNO及FnNO水平,改善其气道的炎症状态及临床症状.

    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哮喘变应性鼻炎FeNOFnNO

    术前炎性指标对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电切除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陈浩俞燕航张江磊欧阳骏...
    321-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术前炎性指标对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肿瘤复发的预测能力,并构建肿瘤复发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高危NMIBC患者数据,共11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94例,女17例,年龄72(68,78)岁.随访至2024年4月,根据有无膀胱肿瘤复发将入组患者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进而通过COX多因素分析寻找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诺莫图构建肿瘤复发的预测模型,并利用calibration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拟合度.结果 所有患者共随访10(7,13)个月,其中20例复发患者为复发组,总复发率18.02%,91例未复发患者为未复发组.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间在肿瘤分期、肿瘤多发性、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单核细胞比值(LM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AAPR)、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AFR)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间有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分期(OR=5.577,95%CI 1.214~25.618,P=0.027)、NLR(OR=3.219,95%CI 1.100~9.421,P=0.033)、PLR(OR=1.017,95%CI 1.004~1.030,P=0.011)是高危NMIBC患者TURBT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COX多因素分析结果绘制预测肿瘤复发诺莫图及calibration校准曲线,模型拟合度较好(x2=1.314,P=0.726).结论 肿瘤分期、NLR、PLR与高危NMIBC患者行TURBT术后肿瘤复发相关,且由此构建的预测模型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炎性指标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预测模型

    易误诊的原发前纵隔淋巴瘤影像学特征分析

    何晓宁周长平王慧慧肖娟...
    328-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原发前纵隔淋巴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与侵袭性胸腺瘤对比,以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且影像学误诊的原发前纵隔淋巴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23例侵袭性胸腺瘤比较,总结该病的影像学特点,包括:病变形态、分布、密度、周围淋巴结情况、与邻近血管关系、周围结构侵犯、强化幅度等.结果 淋巴瘤呈多结节融合状15例(75.00%),均匀对称分布11例(55.00%),坏死、囊变边界清晰15例(75.00%),明显推压纵隔大血管15例(75.00%),侵蚀上腔、头臂静脉10例(50.00%),侵犯肺内10例(50.00%),胸壁软组织肿块6例(30.00%),周围淋巴结肿大12例(60.00%),强化幅度<30 Hu 14例(70.00%),以上表现与侵袭性胸腺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出现心包、胸腔积液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纵隔淋巴瘤虽然较为少见,但仍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多呈结节融合状,对称分布,坏死、囊变边界清晰,明显推移大血管,易侵蚀上腔及头臂静脉,易侵犯肺内,可形成胸壁软组织肿块,少见胸膜转移.结合CT引导下穿刺活检能够获得更多的诊断信息.

    计算机体层成像纵隔淋巴瘤胸腺瘤

    经胸小切口环缩后封堵粗大窗型/管型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赵烨陈洪余石美容李琪...
    335-338,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经食管超声(TEE)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先外科环缩部分动脉导管未闭(PDA)管腔,再穿刺主肺动脉前壁置入封堵器完全封堵剩余管腔治疗粗大窗型/管型PDA患儿的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对2017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14例粗大窗型/管型PDA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手术方法为TEE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先外科环缩部分管腔,然后在主肺动脉前壁合适位置穿刺,置入合适的室间隔封堵器完全封堵剩余PDA管腔.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 14例患儿PDA治疗均获得成功,无一例改为体外循环下补片修补术或PDA结扎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4.3±13.7)min,术后超快通道拔除气管插管后送回普通病房.所有患儿均不需要输血.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7±1.5)d.所有患儿无封堵器移位、残余分流、溶血或心包积液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46.6±10.8)个月,无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心包积液发生.结论 TEE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外科环缩粗大窗型/管型PDA部分管腔,再封堵剩余管腔可获得满意的预后,且可以避免患儿遭受体外循环创伤,避免直接结扎导致PDA破裂大出血的风险.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食道超声微创

    生物制剂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研究进展

    王建军宦耀东田肇敏刘华...
    339-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是鼻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见症状为鼻塞、流涕、嗅觉下降以及头面部疼痛,会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口服全身用糖皮质激素以及鼻内镜手术等,但即便经过药物及手术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病情无法得到满意的控制.近年来,随着精准化医疗概念的普及,生物制剂治疗的优势逐渐展现,包括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等,本文对治疗CRSwNP的几种主要生物制剂的作用机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

    生物制剂鼻窦炎鼻息肉靶向治疗细胞因子

    功能性水凝胶敷料在糖尿病慢性伤口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陈观平高晶晶贾冬辛明霞...
    346-351,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足溃疡(DFU)是因糖尿病所致的足踝以下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高截肢率、复发率和死亡率.目前,传统外科清创、抗感染等治疗以及高压氧、负压治疗等革新疗法已经成为预防截肢的重要手段,然而DFU的治愈率仍不理想.水凝胶敷料凭借其良好的保湿性、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成为创面敷料应用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DFU的微环境、溃疡创面难愈合的因素、湿性愈合理论对功能性水凝胶敷料治疗DFU的进展作一综述.

    糖尿病足溃疡伤口微环境慢性伤口愈合湿性愈合理论水凝胶敷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