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林福华

双月刊

1008-0686

j4e@seu.edu.cn

025-83793017

210096

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 Electronic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理工科高校除计算机专业外的所有电类专业的教学类学术期刊,为各电类专业的专业课和基础课教师发表教学、科研论文,为各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指导教学工作服务。由东南大学主编,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参办。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人机航路规划实验教学平台设计与应用

    李东来王玲玲李小宇富立...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路规划是导航与制导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验教学中导航与航路规划等知识点,设计了以双旋翼无人机为对象的自主航路规划实验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无人机三轴速度控制实验、基于强化学习的未知环境航路规划实验、基于人工势场法的多场景航路规划实验.教学应用表明,学生在实验平台上学习后,对无人机控制与导航产生了兴趣,对智能路径规划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虚拟仿真强化学习航路规划实验教学

    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核心课创新能力培养

    杨波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参考MIT新工程教育转型(NEET)计划,从基础内容、拓展内容以及探究内容三个层面深入探讨了研究生核心课的教学改革.以三段递进式课程内容为经,航空航天特色和创新思维培养为纬,构建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几年的实践表明,教学改革有效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新性思维,实现了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学习的教学目标.

    研究生核心课航空航天特色创新能力

    基于大型仪器设备的光电类创新人才培养

    李东玲佘引尚正国杜基赫...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培养高端光电类研究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依托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提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教学为手段的光电类综合实验技能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学科前沿和项目需求为引导,建立综合的教学团队,以小班教学、组内合作的形式完成自主选题、自由设计、综合实验分析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创新人才培养大型仪器设备实践教学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创新人才培养改革

    朱雪秦王亚男胡秋琦吴屏...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课程教学实施中的痛点问题,"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进行了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综合改革.通过重构匹配行业发展的教学内容、构建差异化教学体系、实施传统教学+云课堂+远程实验的多元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内驱力;通过考核机制优化提供学习外驱力.教学实践证明,创新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课程整体满意度较高.

    创新人才培养差异化教学体系多元化教学手段

    基于ARCS模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解培中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取样定理"为例,提出采用ARCS模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教学内容设计注重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从取样定理形成的历史脉络引出课程思政;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注意力;重视学习内容的关联设计,学生端倚重信息技术应用,及时反馈,提升学生自信度;学习评价注重应用性,提升学习满意度.教学实施结果表明,该教学设计能调动学生的课堂热情,师生满意度高.

    ARCS模型教学设计取样定理

    "模拟电子技术"一流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

    廖素引李国丽潘天红智亚丽...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模拟电子技术"是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具有很强理论性和工程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安徽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双一流"背景下,针对该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考核评估和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全面质量改进,基于以学生为中心、分段实施、精准监控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面向行业、服务地方、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竞争力.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国家一流课程教学方法创新

    "双碳"背景下"电机学"课程教改实践

    张丽朱孝勇王宇成蔡晓磊...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背景下,针对"电机学"课程的学情与痛点,提出以"双碳"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电机学"教学创新模式.基于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资源体系,以高层次多元化的特色教学团队为支撑,利用高阶性梯级式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高效可持续地开展教学创新.该教学创新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交流协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为"双碳"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提供参考.

    "双碳"人才培养电机学教学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虚拟教研室内涵建设

    张宏伟王新环高如新戴胜华...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虚拟教研室的成立背景、建设内涵,探讨了虚拟教研室的组织架构及保障条件,提出了以师资能力提升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教学资源共享为途径,以开放课题研究为抓手的内涵建设途径.实践应用表明,通过加强虚拟教研室内涵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各参与高校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各参与高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专业建设水平,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虚拟教研室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内涵建设

    专业集群下新工科机器人工程专业建设

    马震刘甜甜谢明山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科导向的单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通过机器人工程专业建设现状分析,得出以专业集群为形态特征的领域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能有效提高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匹配度,依据产业需求对学科专业动态重构是新工科建设应对新产业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机器人工程专业"先宽后深"的建设主线、"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介绍,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和启示.

    专业集群机器人工程专业建设

    "双创教育"融入电子信息类课程的意义与路径探索

    杨淑琪谢呈阳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科技革新加速的背景下,优化电子信息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至关重要.对"双创教育"如何融入电子信息类课程的意义、可行性以及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更新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校企合作等措施,为促进"双创教育"与电子信息类课程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提供有效途径.

    双创教育电子信息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