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樊代明

半月刊

1000-2790

edjfmmu@fmmu.edu.cn

029-84774674

710033

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第四军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征稿和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半月刊,A4开本,105g铜版纸印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0-2790,国际刊名代码CODEN DJDXEG,邮发代号52-86;属我国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已进入著名国际检索系统。如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本学报多次被评为国家、军队优秀,在建国50周年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NAAB修复下肢骨干开放性骨折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刘明刘建袁志孟国林...
    1004-10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用新型抗感染活性骨(NAAB)一期植骨修复下肢骨干开放性骨折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1例开放性骨折伴骨缺损的患者在清创、适当固定后采用NAAB一期植骨.结果:经过10~54(21.4±5.1)mo的随访,19例骨缺损完全愈合,1例延迟愈合,1例未愈合,无1例感染发生.结论:NAAB一期植入治疗开放性骨折骨缺损安全性高,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新型抗感染活性骨骨移植开放性骨折骨缺损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

    王萍
    1006-1006页

    个体化护理干预产妇分娩

    T2DM患者空腹血浆视黄醛结合蛋白-4水平及对罗格列酮治疗的反应

    苗宗玉杨刚毅李伶孙滨...
    1007-10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血浆视黄醛结合蛋白-4(RBP-4)浓度,并观察罗格列酮对血浆RBP-4的影响.方法:34例单用二甲双胍降糖治疗效果欠佳的T2DM患者(T2DM组)加用罗格列酮4 mg/d治疗12 wk.30例新近诊断未使用任何降糖药物的初发T2DM患者(nT2DM组).检测nT2DM组及T2DM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体脂含量(FA)(%)等.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RBP-4水平和胰岛素水平;酶法检测血糖和血脂;高压液相法检测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分泌指数(HOMA-IS),评价各个代谢指标与血浆RBP-4的相关性.结果:T2DM组RBP-4水平高于nT2DM组[(20.40±0.99)vs(16.94±0.78)mg/L,P<0.01].罗格列酮治疗后,患者游离脂肪酸(FFA)、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HOMA-IR(均P<0.01),空腹胰岛素(Fins)显著降低(P<0.05).但RBP-4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腹血浆RBP-4水平与性别(r=0.292,P=0.019)、三酰甘油(TG)(r=0.287,P=0.021)和2 h Pins(r=0.329,P=0.008)显著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 h PIns是影响血浆RBP-4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初发T2DM患者RBP-4水平明显低于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罗格列酮治疗可以降低血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血糖,改善胰岛索敏感性,但未明显改变血浆RBP-4水平.

    视黄醛结合蛋白-42型糖尿病罗格列酮

    胃肠手术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情况分析

    莫启章
    1010-1010页

    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抗生素

    多重、非对称PCR-FP技术同步检测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

    张菊李丁姜怡高艳娥...
    1011-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多重PCR-荧光偏振(FP)技术建立一种可靠、简单经济、快速的同步检测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的新方法,并推向临床应用.方法:以与沙眼衣原体dnaB样蛋白、解脲支原体UreC各血清型保守区序列互补的2对特异而无交叉反应的引物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行多重、非对称聚合酶链反应扩增246例临床样本,应用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特异探针混合物与上述非对称扩增PCR产物孵育杂交,荧光偏振检测技术检测,并与常规检测方法测定结果比较.结果:应用多重、非对称PCR-FP技术同步检测泌尿生殖系感染临床标本246例,其中沙眼衣原体感染阳性56例,占22.7%;解脲支原体感染阳性62例,占25.2%;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混合感染阳性28例,占11.2%.与常规方法检测结果比较,两者对感染阳性的检测符合率为100%.结论:初步建立了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仅需一次扩增即可方便简单地检测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的同步检测新方法,对于相关感染的筛查及预防、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荧光偏振,聚合酶链反应

    儿童少见类型肺癌1例

    乔军选廖银华欧洪斌康朝...
    1013-1013页

    黏液表皮样癌诊断外科治疗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肺部感染的关系

    雷定和尹友生
    1014-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肺部感染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对96例MHD肺部感染者(A组,46例109例次感染)在治疗前后检测CRP水平,与无肺部感染者(B组,50例)对比并结合体温、白细胞计数、年龄、透析时间(T)、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心胸比例(C/R)及透析充分性(Kt/V)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C)组.结果:MHD患者血清CRP明显高于正常组;MHD患者并肺部感染时血清CRP显著高于无肺部感染,其灵敏性高于体温和白细胞计数(P<0.01).血清CRP与年龄无相关,与T,C/R呈正相关(r=0.758,0.841,P均<0.01),与Hb,Alb及Kt/V呈负相关(r=-0.159,P<0.05;r=-0.190,P<0.01;r=-0.168,P<0.05).结论:MHD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严重贫血、营养不良及透析不充分是MHD患者诱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诱导血CRP持续增高;动态监测CRP可作为MHD并肺部感染诊治的一个较敏感的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肺部感染C反应蛋白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陈文生张金洲易定华俞世强...
    1017-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13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以期更好地掌握手术时机和指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7/2008-09我院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患者134(男91,女43)例,年龄9 mo~68岁,病史16 d~27 mo.继发于先天性心脏病102例,风湿性瓣膜病29例,无基础心脏病3例.临床主要表现包括发热、气急、寒战、贫血、水肿、皮肤瘀斑和动脉栓塞.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128例患者有心内膜赘生物形成,血培养阳性29例(29/112).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通过外科手术清除感染病灶及赘生物,并同期处理瓣膜病变和修复心内畸形.术后继续应用抗生素6~8 wk.结果:手术死亡1例,早期死亡8例.125例痊愈出院.随访92例,随访时间2~96(68.6±19.1)mo,感染均未见复发.心功能恢复至Ⅰ级73例,Ⅱ级19例.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应做到早期诊断,适时而妥善的外科手术和内科联合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心内膜炎,细菌性外科回顾性分析

    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及对hs-CRP,TNF-α的影响

    黄志红黄志
    1020-1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疗效以及对炎性因子hs-CRP,TNF-α影响.方法:选取NSTEACS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首次顿服阿司匹林300 mg,而后口服100 mg/d.观察组首次顿服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各300 mg,而后口服阿司匹林1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d.观察两组胸痛症状、心电图及心脏不良事件.分别在用药前、用约后7,30 d抽取空腹静脉血,应用散射比浊法和ELISA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胸痛症状及心电图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再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用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的浓度均降低(P<0.01);用药后30 d,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的浓度均进一步降低,且观察组hs-CRP和TNF-α的浓度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NSTEACS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减少心脏事件发生率,并且显著降低炎症因子hs-CRP,TNF-α水平,减轻动脉硬化炎症反应,进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硫酸氢氯吡格雷冠状动脉疾病/治疗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

    同步放化疗联合射频热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

    彭永海欧阳学农解方为
    1023-1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射频热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耐受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01/2007-04住院患者102例,治疗组54例,对照组48例.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同步放化疗联合热疗组(治疗组)、同步放化疗组(对照组).化疗方案采用紫杉醇+顺铂:紫杉醇60 mg/m2,第1,8,15,22,29日;顺铂25 mg/m2,第2,9,16,23,30日.放射治疗与化疗同时进行:60 Gy/30次,5次/wk;射频热疗采用HY-7000型射频治疗机,隔日热疗1次.当热疗、化疗、放疗于同日进行时,先化疗再热疗最后放疗.放疗结束2 wk后给予2周期TP方案化疗(紫杉醇90 mg,/m2,第1,8日;顺铂25 mg/m2第2~4日,21 d为1周期).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CR+PR分别为8(14.8%),33(61.1%),8(14.8%),5(9.3%),41(75.9%);对照组分别为3(6.25%),33(68.5%),8(16.7%),4(8.3%),36(75%),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中,Ⅲ~Ⅳ级粒细胞减少、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在治疗组分别为18(37.5%),12(25.O%)和3(6.3%);对照组分别为32(59.3%),24(44.4%)和11(20.4%),后者高于前者(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耐受性良好,热疗能减轻同步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有望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肺癌,非小细胞/治疗化学疗法,辅助射频热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