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樊代明

半月刊

1000-2790

edjfmmu@fmmu.edu.cn

029-84774674

710033

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第四军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征稿和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半月刊,A4开本,105g铜版纸印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0-2790,国际刊名代码CODEN DJDXEG,邮发代号52-86;属我国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已进入著名国际检索系统。如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本学报多次被评为国家、军队优秀,在建国50周年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剂量碘化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兔肝VX2移植瘤转移与坏死的关系

    吕良山马清涌刘亚民
    1300-1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碘化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兔肝VX2移植瘤转移与坏死的关系.方法:将48只荷瘤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16只.对照组经肝动脉灌注0.5mL生理盐水;常规剂量组经肝动脉灌注5 mg阿霉素与常规剂量碘化油的混悬液;大剂量组经肝动脉灌注5 mg阿霉素与大剂量碘化油的混悬液.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碘化油用量(mL)分别为肿瘤体积(cm3)乘以0.5和1.经股动脉穿刺插管,依分组情况行介入治疗,比较不同处理组肝脏原位移植瘤治疗后2 wk的坏死分级、肝内转移率、肺转移率及转移与坏死分级的关系.结果: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大剂量组肿瘤的坏死分级明显增加(P<0.01),肝内转移、肺转移的转移率明显降低(P<0.05).肿瘤的转移率和肿瘤的坏死分级呈负相关.结论:大剂量碘化油TACE能明显降低兔肝VX2移植瘤肝内转移及肺转移的发生率;其可能通过致移植瘤完全坏死或大部分坏死以降低栓塞后肝内转移及肺转移的发生率.

    碘化油化学栓塞,治疗性肝肿瘤肿瘤转移

    甲氧滴滴涕对雌性小鼠子宫内膜促血管生成素-1表达的影响

    杜鹃陈必良马向东马佳佳...
    1303-1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甲氧滴滴涕(MXC)对雌性小鼠子宫内膜促血管生成素-1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小鼠经口染毒MXC,随机分为50,100,200 mg/(kg·d)3个染毒组和溶剂芝麻油组(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染毒后小鼠子宫内膜中ANGPT-1的表达情况.结果:MXC染毒组与正常内膜相比,ANGPT-1呈高表达状态,差异有显著性(P<0.01).MXC50,100,200 mg/(kg·d)组内膜与正常内膜均随月经周期呈周期性改变,MXC100,200mg/(kg·d)组内膜ANGPT-1在增殖期的表达强度高于分泌期,与正常内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MXC50mg/(kg·d)组内膜与正常内膜相比,ANGPT-1在增殖期的表达强度无差异(P>0.05).结论:MXC染毒后小鼠子宫内膜中ANGPT-1的高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有机氯杀虫药甲氧氯血管生成素-1免疫组织化学

    卵巢早衰患者66例染色体分析

    赵海波李爱莉任菊霞
    1305页

    卵巢早衰染色体

    甲氧滴滴涕对小鼠着床期子宫钙结合蛋白D9k基因表达的影响

    郅云国马向东陈必良
    1306-1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甲氧滴滴涕(MXC)对小鼠着床期子宫钙结合蛋白D9k(Calbindin-D9k)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真孕及假孕小鼠于孕1~3 d(发现阴栓为孕0日)每日给予不同剂量的MXC(0,100,250,500mg/kg)灌胃,对照组(MXC 0mg/kg)只给芝麻油溶剂.采用RT-PCR检测各组孕鼠子宫Calbindin-D9k基因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Calbindin-D9k蛋白表达.结果:①孕鼠经MXC染毒3 d后,250,500mg/kg MXC组孕鼠子宫Calbindin-D9k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然而,100 mg/kg MXC组Calbindin-D9k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虽有所减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albindin-D9k蛋白在孕5日主要表达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与mRNA的表达水平一致,250,500 mg/kg MXC组孕鼠子宫Calbindin-D9k蛋白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而100 mg/kg MXC组Calbindin-D9k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XC可以降低小鼠着床期子宫Calbindin-D9k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其干扰胚胎着床的一个毒性机制.

    甲氧氯钙结合蛋白Dgk小鼠子宫

    NF-κB在胃癌及其淋巴结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邹绍静周永宁张志镒郝天军...
    1309-1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在胃癌、癌旁及其淋巴结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分析NF-κB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以及原发灶和转移灶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89例胃癌组织、54例癌旁组织、41例淋巴结转移灶、32例正常胃黏膜中NF-κB的表达.结果:胃癌、癌旁和正常胃黏膜NF-κB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5%,43%和16%.3组之间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NF-κB阳性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分化程度、Lauren分型有关(P<0.05).41例淋巴结转移灶和相对应的41例胃癌组织NF-κB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转移灶中NF-κB高表达.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NF-κB阳性表达对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NF-κB的异常表达可作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NF-κB高表达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转移灶癌组织和原发灶相比有异质性.NF-κB的表达可以作为胃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胃肿瘤NF-κB生存期异质性预后指标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检测

    刘晓艳乔海灵郜娜王秀丽...
    1312页

    荨麻疹IgG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gE抗体

    胸腺瘤中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其胸腺瘤螺旋CT表现的相关性

    杨艳刘斌宋锦文印建国...
    1313-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胸腺瘤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MVD)与胸腺瘤螺旋CT(SCT)表现的相关性.方法:84例胸腺瘤经SCT检查,重点观察肿瘤的形态密度、边缘与周围心脏、大血管及纵隔的关系,有无肺转移及胸膜种植;其中40例行增强扫描.所有84例胸腺瘤标本均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VEGF及MVD表达,并分析其与SCT征象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胸腺瘤组织CT强化幅度随VEGF表达水平和MVD计数的增高有增加的趋势(P<0.01).VEGF表达水平和MVD计数与胸腺瘤CT征象中的分叶征、尖角征/锯齿征、胸膜、心包及大血管侵犯有相关性(P<0.05).而纵隔脂肪线、病灶大小、密度均匀与否及肺内转移等征象与其表达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T征象与VEGF表达及MVD相关,这有利于术前无创性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

    胸腺瘤免疫组织化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微血管密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老年恶性肿瘤合并带状疱疹22例临床分析

    徐文珊孔凡君王华灵刘永衡...
    1316页

    恶性肿瘤带状疱疹老年

    应用SELDI-TOF-MS技术建立鼻咽癌诊断中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

    张宝新吴平陈剑光郭爱林...
    1317-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测鼻咽癌、耳鼻部良性疾病和正常人血清中蛋白质指纹图谱,筛选特异的蛋白质标志物,构建用于鼻咽癌诊断的分类树模型.方法:采用CMIO芯片及SELDI-TOF-MS技术对30例鼻咽癌患者及24例对照组血清样本进行蛋白质指纹图谱检测分析,所得到的结果采用Biomarker Wizard和Biomarker Patterns System软件分析并建立用于鼻咽痛诊断的分类树模型,并用其余10例鼻咽癌患者和12例对照组标本进行双盲验证.同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两组的血清EB病毒VCA-IgA抗体,将诊断模型的判定结果通过与血清EB病毒VCA-IgA抗体检测结果相对比验证其对于临床的应用价值.结果:从两组血清中筛选出Mr为8559,15 115,15 836,15 937,16089的5个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标志蛋白,所建立的诊断模型对鼻咽癌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1%(53/54),96.7%(29/30)和100%(24/24).双肓验证后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86.4%(19/22),80.0%(8/10),和91.7%(11/12).灵敏度优于血清EB病毒VCA-IgA抗体检测对鼻咽癌的判定结果.结论:运用SELDI-TOF-MS技术可以筛选出鼻咽癌的相关标志蛋白,建立了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诊断模型,对鼻咽癌临床早期诊断方法的建立具有潜在意义.

    鼻咽癌诊断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蛋白质指纹图谱

    镧系离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外周血DNA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顾晓怡姜藻何华王羚郦...
    1321-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镧系离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外周血DNA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各提取50例恶性实体瘤、良性肿瘤、骨髓异常综合征、正常人外周血DNA,应用镧系离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检测其荧光强度.结果:恶性实体瘤、MDS、良性肿瘤、正常人外周血DNA荧光强度分别为:346±28,308±34,280±34,276±29.恶性疾病和良性疾病之间荧光强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恶性疾病外周血DNA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及良性肿瘤患者.荧光强度282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临界值,则其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和72%.结论:镧系离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外周血DNA在良、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的诊断方法,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外周血DNA肿瘤光谱法,荧光镧系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