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樊代明

半月刊

1000-2790

edjfmmu@fmmu.edu.cn

029-84774674

710033

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第四军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征稿和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半月刊,A4开本,105g铜版纸印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0-2790,国际刊名代码CODEN DJDXEG,邮发代号52-86;属我国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已进入著名国际检索系统。如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本学报多次被评为国家、军队优秀,在建国50周年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检查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诊断价值

    徐伟华
    2149-2149页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超声

    电压敏感性染料在癫痫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丁山庄明华涂艳阳
    2150-2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电压敏感性染料将癫痫灶染色,以期准确判断病灶的范围.方法:实验组采用青霉素皮质注射制作新西兰白兔急性癫痫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皮质注射,利用电压敏感性染料进行染色,观察并记录染料显色情况.结果:在脑皮质局部点染电压敏感性染料后观察30 min,脑皮质均被染成红色.其中对照组一直表现为红色,并再未出现颜色变化;实验组癫痫灶出现颜色变化,染色率为89.47%.结论:电压敏感性染料可以在癫痫动物模型上对脑皮质癫痫灶进行染色.以确定痫灶的准确范围.

    电压敏感性染料染色青霉素癫痫模型

    改良腰池引流法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张齐龙肖游章
    2152-2152页

    脑膜炎隐球菌引流治疗

    电纺β-磷酸三钙/明胶引导组织再生膜的制备及研究

    郑钧元唐明邓旭亮杨小平...
    2153-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备一种β-磷酸三钙(β-TCP)与明胶(Gel)杂化的纳米纤维引导组织再生膜,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研究,为新型牙周组织再生材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β-磷酸三钙与明胶的杂化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力学拉伸实验对杂化纤维膜进行表征,通过MTT实验及细胞与材料共培养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杂化纤维膜交联前、后其纤维的平均直径分别为200~300 mm和400~500 mm,在交联之后其拉伸断裂应力从(1.08±0.24)MPa提高到(6.47±O.85)MPa.杂化纤维膜在细胞毒性上与阳性对照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阴性对照无统计学差异,并且人成骨样细胞(MG-63)可以成功的贴附生长在该材料上.结论:β-磷酸三钙/明胶纳米纤维引导组织再生膜可以成功地用电纺丝法制备出来,且其生物相容性较好,表明该材料町以用于组织工程学的研究,是一个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牙周组织工程再生材料.

    明胶β-磷酸三钙引导组织再生静电纺丝生物相容性

    乌司他丁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和S-100B含量的影响

    章巍陈大庆林露阳徐海艇...
    2156-2156页

    乌司他丁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烯醇化酶S-100B

    国产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李晓霞唐明邓旭亮杨小平...
    2157-2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新材料国产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MTA)的生物相容性,以判断所制材料是否满足相应的生物安全性标准,并与进口MTA进行对比.方法:应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新材料国产MTA的表面形貌;通过MTY法检测细胞相对增殖率,对材料的细胞毒性进行分级评价,并与进口MTA进行比较;利用SEM观察体外培养的细胞在材料表面黏附与增殖情况.结果:MTY结果显示国产MTA与进口MTA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O.05),但细胞毒性均为一级;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具有较好的细胞伸展形态,可以成功的贴附生长在材料上并进行增殖.结论:国产MT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生物相容性细胞毒性MTT试验SEM

    纳米羟基磷灰石根管充填材料的基础研究

    马旭东王健平
    2160-2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纳米羟基磷灰石根管充填材料与传统根管充填材料(充填用复方麝香草酚散甲醛甲酚复合制剂)进行细胞毒性、根管密合性的对比研究,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的细胞毒性、根管壁密合度.方法:①细胞毒性实验: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添加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浸提液,并以培养液为阴性对照组,充填用复方麝香草酚散甲醛甲酚复合糊剂为阳性对照组.根据ISO标准,采用MTT法进行体外细胞毒实验,测试不同浸提时间的材料浸提液与成骨细胞接触1,3,5,7 d的A值,以评价其细胞毒性.②根管密合性实验:将10颗新鲜拔除的单根牙随机分成两组,每组牙齿按常规方法进行根管预备.实验组为400 g/L纳米羟基磷灰石糊剂充填,对照组为充填用复方麝香草酚散甲醛甲酚复合糊剂充填.拍X线片以保证各组中实验离体牙牙根均完善充填,充分硬固后,进行微渗漏试验.改良葡萄糖检测微渗漏分析装置进行根管密合度实验,30 d后结果由葡萄糖定量分析仪测定.结果:①细胞毒性实验: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根管密合性试验:对照组葡萄糖浓度明显高于实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根管充填材料体外细胞毒性实验阴性,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根管充填材料根管壁密合度明显优于充填用复方麝香草酚散甲醛甲酚复合糊剂.

    纳米羟基磷灰石根管充填细胞毒性微渗漏

    加替沙星眼凝胶剂兔眼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辛红霞刘伟
    2163-2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测定加替沙星眼凝胶兔眼单次和多次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角膜及房水中的药物浓度,并与加替沙星滴眼液兔比较眼部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40只动物,一组为实验组,单次给予加替沙星眼凝胶(GTX-Gel),另外一组为对照组,分别给予加替沙星滴眼液(GTX-ED).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抽取房水,处死动物后剖取角膜组织,每个时间点均为4只动物8眼.多次给药: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2组,一组每眼给予GTX-Gel 50 mg,作为实验组,另一组每眼给予滴眼液50μL,作为对照组,每4 h1次,共给药3次,分别于最后一次给药后2,4,12 h后抽取房水,处理方法与每个时间点动物数和单次给药相同.药物测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数据处理采用prizm和DAS2.1.1药动学软件.结果:GTX-Gel组在5~360 min各时间点的角膜药物浓度与GTX-E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GTX-Gel组角膜中的AUC0~360是GTX-ED组的4.8倍.GTX-Gel组在5~360 min各时间点房水药物浓度与GTX-ED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GTX-Gel组房水中的AUC0~630是GTX-ED组的5.5倍.GTX-Gel组多次给药后在2,4,12 h时角膜中的药物浓度分别是GTX-ED组对应时间点的5.3,2.2和3.0倍,房水中的药物浓度分别足GTX-ED组对应时间点的7.1,2.7,1.5倍.结论:加替沙星眼凝胶单次给药后同滴眼液比较可以显著提高药物在角膜和房水中的药物浓度,增加药物的眼部生物利用度.眼凝胶组多次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角膜和房水中的浓度均高于滴眼液组.

    加替沙星眼凝胶眼部药动学眼部生物利用度

    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多因素分析

    丁辉斌
    2167-2167页

    乳腺肿瘤复发多元线性回归

    无需离心微孔板凝聚胺法应用于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效果评价

    车嘉琳刘景春陆小梅邹文涛...
    2168-2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与传统的凝聚胺试管法及微柱凝胶卡技术3种方法同时进行新生儿溶血病检测.结果:3种方法进行单个新生儿溶血病检测,微柱凝胶卡时间最长,随着同时检测标本数量的增加,无需离心微孔板凝聚胺法检测速度有明显优势.3种方法对新生儿溶血病的检出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无需试管及离心设备,具有简便快速、经济有效等特点,是一种可行的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方法.

    凝聚胺微孔板无需离心新生儿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