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樊代明

半月刊

1000-2790

edjfmmu@fmmu.edu.cn

029-84774674

710033

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第四军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征稿和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半月刊,A4开本,105g铜版纸印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0-2790,国际刊名代码CODEN DJDXEG,邮发代号52-86;属我国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已进入著名国际检索系统。如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本学报多次被评为国家、军队优秀,在建国50周年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病理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李晖刘广忠孙伟民薛宏斌...
    2925-2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找出增牛性瘢痕、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差异蛋白质,为防治病理性瘢痕提供新思路.方法:应用2-DE技术建立三种组织细胞的蛋白质图谱,分析后找到差异蛋白点,用质谱分析仪及数据库确定蛋白质的种类.结果:选择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表达的差异蛋白9个,鉴定出差异蛋白5个,分别为:磷脂酰胆碱结合蛋白、银屑病型脂肪酸结合蛋白、Ⅰ型胶原蛋白、Ⅲ型前胶原蛋白、Ⅰ型前胶原蛋白.结论:共找出增牛件瘢痕、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间5种差异蛋白,为研究病理性瘢痕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也为临床用药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病理性瘢痕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蛋白质组学差异蛋白

    胰岛素对钙超载心肌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陈焕文李勇刚石应康
    2928-2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胰岛素对钙超载心肌细胞葡萄糖摄取的量效关系.方法:采用伊屋诺霉素构建不同程度成年大鼠心肌细胞钙超载模型;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观察不同浓度(0,0.01,20 U/L)胰岛素刺激大鼠心肌细胞的葡萄精摄取效应,评价钙超载后心肌细胞的葡萄糖摄取与胰岛素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心肌细胞活性比率分别为73.0±2.4,70.5±2.0(P>O.05).对照组心肌细胞静息[ca~(2+)]i为(115 ±21)nmol/L,经伊屋诺霉素(1.0 μmol/L)处理1 h,实验组心肌细胞[Ca~(2+)]i为(376±29)nmol/L(P<0.05).对照组不同浓度的胰岛素(0,0.01,20 U/L)刺激心肌细胞葡萄糖摄取30min,心肌细胞葡萄糖摄取分别为(18±9)Ixmolf(10~5 cells·10 min),(32 ±6)μmol/(10~5 cells·10 min),(54±10)μmoL/(10~5 cells·10 min),实验组不同浓度的胰岛素(0,0.01,20U/L)刺激心肌细胞葡萄糖摄取30 min,心肌细胞葡萄糖摄取分别为(14±7)μmol/(10~5 cells·10 min),(18 ±4)μmol/(10~5 cells·10 min),(26±9)μmol/(10~5 cells·10 min)(组间P<0.05).结论:钙超载心肌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降低,但保留了胰岛素的反应性.胰岛素能促进钙超载心肌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并呈剂苗依赖关系.

    心肌细胞胰岛素钙超载

    宫颈腺上皮非典型增生1例

    陈梅
    2930-2930页

    宫颈腺上皮非典型增生治疗

    第Ⅲ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拮抗Aβ 31-35诱导神经元凋亡的机制探讨

    赵丽崔爱玲张策
    2931-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第Ⅲ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拮抗AB 31-35诱导神经元凋亡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额叶皮层神经元,加入第Ⅲ组mGluRs激动剂L-SOP或(R,S)-PPG,利用流式细胞仪和caspase酶系活性检测观察对Aβ31-35诱导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第Ⅲ组mGluRs激动剂L-SOP或(R,S)-PPG明显抑制Aβ 31-35引起的凋亡,其caspase-3活性降低,同时参与内源性凋亡的caspase-9和外源性凋亡的caspase-8活性均明显降低.结论:第Ⅲ组mGluRs激动剂通过内、外两条途径抑制Ap 31-35诱导的神经元凋亡.

    AB31-35caspases活性第Ⅲ组mGluRs

    胸腔镜下治疗肺大泡破裂36例的麻醉体会

    邹健飞刘小容聂杰
    2934-2934页

    麻醉电视胸腔镜手术肺大泡

    小檗碱通过ERK,JNK信号转导途径对COX-2的抑制作用

    王启章郭毅韩利民黄术良...
    2935-2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中药小檗碱是否通过ERK,JNK信号转导途径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COX-2 mRNA及蛋白表达.方法:取人外周静脉血分离及培养单核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LPS+小檗碱25 μmol/L组、LPS+小檗碱50μmoL/L组、LPS+小檗碱100μmol/L组.分别在培养后30 min,6,12,24 h提取细胞,行RT-PCR法测定COX-2 mRNA水平,行Western Blot法测定ERK,p-ERK,JNK,p-JNK及COX-2蛋白水平.同时加入选择性ERK,JNK抑制剂,分别测定COX-2 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与LPS组相比,小檗碱组COX-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抑制(P<0.05).与LPS组相比,小檗碱组ERK活性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与LPS组相比,低、中浓度小檗碱组(25,50 μmol/L)JNK活性水平无统计学差异,高浓度小檗碱组(100μmol/L)JNK活性水平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加入ERK,JNK抑制剂之后,COX-2 mRNA及蛋白水平降低明显(P<0.05).结论:小檗碱能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COX-2 mRNA及蛋白水平,其作用程度呈浓度依赖性.小檗碱可能通过ERK信号转导途径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COX-2 mRNA及蛋白表达.高浓度小檗碱可能通过JNK信号转导途径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COX-2 mRNA及蛋白表达.

    小檗碱ERKJNKCOX-2动脉粥样硬化

    大鼠PDLLA/FK506复合神经套管模型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

    曾尟枚邬明唐忠志程青...
    2940-2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大鼠PDLLA/FK506(外消旋聚乳酸/FK506)复合套管坐骨神经再生模型,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行为学、痛阈以及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改变,研究大鼠PDLLA/FK506复合套管外周神经再生模型中神经病理痛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质量180~200 g,随机分成2组,每组20只,A组为坐骨神经损伤PDLLA/FKS06套管修复组;B组为假手术组.术后27 d起检测行为学、机械刺激阈值、热缩足反射时间及c-fos表达计数.结果:A组术后27 d后机械痛阈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与B组相差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侧LJ4~5脊髓背角与B组相比较,背角浅层c-fos计数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组内c-fos、机械痛阈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45 d与27 d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PDLL/FKS06复合套管外周神经再牛模型中神经再生过程中诱发脊髓背角浅层c-fos表达.同时出现再生神经支配区域的神经病理痛和疼痛相关行为.

    周围神经神经再生神经病理痛c-fosPDLLAFK506复合套管

    高压氧联合金路捷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分析

    钟巧芬姜兰毛丽
    2943-2943页

    顽固性面瘫高压氧金路捷Portmann简易评分法

    七氟醚对大鼠疼痛行为的影响及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作用

    林智平
    2944-2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七氟醚对大鼠后爪趾部切口疼痛模型的疼痛行为和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100只,雌雄各半,建立大鼠疼痛模型,选择造模成功模型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七氟醚处理组(n=40).分别于术前,术后6 h,24 h,3 d,5 d各随机选取10只大鼠,计算累计疼痛评分及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取L4~6脊髓,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变化并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两组的累计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在术后先降低后逐渐升高.七氟醚处理组的阈值于术后5 d恢复至正常,而对照组的阈值在术后5 d仍低于正常.与对照组相比较,七氟醚处理组同侧脊髓背角的GFAP染色虽轻度增强,但未出现明显的峰值.结论:七氟醚则可能通过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来减弱术后的机械痛敏.

    七氟醚疼痛行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局部湿热联合微波消融对小鼠乳腺癌动物模型中树突状细胞的比例和功能的影响

    徐林周涯任社华罗军敏...
    2947-2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局部湿热联合微波消融对乳腺癌荷瘤小鼠脾细胞中树突状细胞的比例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建立小鼠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用FACS检测局部湿热联合微波消融处理后荷瘤小鼠脾细胞中DC细胞比例变化及其MHC-Ⅱ类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DC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FACS检测DC细胞对T细胞的细胞因子IFN-γ,IL4分泌的影响.结果:局部湿热联合微波消融处理组荷瘤小鼠脾细胞中DC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DC细胞的MHC-Ⅱ类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明显上调,并且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IFN-γ分泌的能力明显增强.结论:局部湿热联合微波消融术可以较单一热疗方法更有效的增加DC细胞的比例和增强其功能.

    局部湿热微波消融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