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都市快轨交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都市快轨交通
都市快轨交通

施仲衡

双月刊

1672-6073

dskgjt@vip.sina.com

010-51683785

100044

北京市西直门外北京交通大学7公寓733室

都市快轨交通/Journal Urban Rapid Rail Transi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都市快轨交通》宣传国家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各项方针、政策,介绍地铁与轻轨国内外建设、运营过程的经验,实时报道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及重要技术信息,促进同行间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以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本刊面对行业主管人员、业界广大科技人员、各大城市交通院校师生以及对地铁与轻轨关心的其他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铁工程事故案例库建立与风险评估研究

    吕培印王亚利马啸刘发明...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收集20多年来国内地铁工程施工累计的2 000余项事故案例及对应的经济损失数据,建立迄今地铁工程建设领域数量最多的事故案例数据库,且可持续进行数据的更新.利用事故案例及经济损失数据库,建立定量化的风险等级标准和事故统计分析、预测、风险估计计算模型,从而可根据工程所在的区域、工法、作业类型等条件,定量化估计发生某种类型事故的概率、经济损失和风险水平,有效地解决了地铁工程项目定量化安全风险评估和工程保险行业确定风险损失率的难题.研发基于工程事故案例的定量化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可按地区、城市、线路、工法、事故类型等条件查询发生某类事故的情况资料、发生的频率、经济损失等信息,实现统计分析、推演预测和定量风险估计等功能,并在全国20多个在建地铁城市的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和保险项目中得到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风险定量评估事故案例库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监控平台建设及应用

    米保伟王术明张强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整体效率,提升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管控的科学决策、精准施策,以青岛地铁为例,通过建立一体化安全监控平台,集成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盾构/TBM监控、教育培训、应急资源管理、视频监控等业务系统,实现各业务之间的数据共享及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增强协同联动,为多线网地铁建设信息化的更新升级提供借鉴与指导.

    城市轨道交通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监控平台

    多信息融合的地铁基坑安全状态评价方法

    张浩吕培印张晓阳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的监测项目,将基坑工程自身监测对象分为地表沉降类、围护结构类和内支撑类.根据基坑开挖深度,设定预警监测点的预警关联分析范围,并将此范围作为基坑安全状态评价的对象.在监测预警分级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案例数据、基坑变形力学关系等,确定地表沉降类、围护结构类和内支撑类的预警标准,并引入熵权理论、区间数和危险度,对预警关联分析范围内的上述3类预警进行融合,创建多因素、多指标综合分析评价基坑安全状态的方法.该方法可实现对多源工程监测数据的融合,客观、快速地评价基坑的安全状态,避免单指标预警和人为判断基坑安全状态时的不全面、不准确等问题,为深基坑安全状态的快速、准确判定提供参考.

    地铁基坑工程监测关联分析范围基坑安全状态熵权理论区间数危险度

    盾构近距离上跨既有线风险评估研究

    张强米保伟王术明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隧道间近距离穿越工况风险,以青岛地铁6号线峨—富区间盾构隧道上跨既有1号线峨—石区间隧道工程为例,该工程具有超浅埋、上软下硬地层、近距离上跨既有线等工程特点,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峨—富区间盾构施工对峨—石区间隧道结构变形影响,提出盾构施工风险管控对策,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实时比对计算结果.研究表明:峨—富区间盾构施工过程中,峨—石区间隧道结构变形较小,采取地层预加固、试验段先行、自动化监测综合控制对策,盾构上跨顺利通过,过程中峨—石区间隧道结构各项位移值均为正常,最大位移值约为1mm,为计算值的1.5倍.此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城市轨道交通超浅埋盾构隧道上软下硬地层近距离上跨有限元计算控制对策

    基坑工程定位系统与BIM模型共建技术

    闫海生吕培印唐明明刘淼...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管理要求高,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手段被用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其中,BIM建模和人员定位系统在明挖基坑工程中广泛应用.然而,将基于UWB(超宽带)定位技术的人员二维空间定位数据叠加到三维模型中时,由于维度不同,数据无法实现三维匹配.为解决数据匹配问题,依托北京地铁12号线北岗子站基坑工程,通过将基坑土方模型进行分层建模,并创建人员模型X方向自变量与Z方向因变量的关系式,土方模型随施工进度逐层挖除,人员模型Z坐标与土方模型动态吻合,实现人员定位与BIM模型的三维共建,从而实现定位数据在BIM模型上的融合展示.通过实际工程对三维共建技术进行应用与验证,为其他类似工程三维共建提供实例参考.

    城市轨道交通基坑工程人员定位建筑信息模型三维共建

    北京地铁地连墙基坑变形规律研究

    祝建勋杨春阳罗正高郭涛...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北京地铁地连墙基坑受力变形特征,采用统计法对近5年期间北京在施地铁基坑变形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按照围护结构厚度及支撑体系类型对地连墙基坑进行分类,得出不同类型基坑地表、墙体、格构柱的变形规律以及基坑沉降槽曲线,提出地表隆起及墙体变形的新模式.结果表明:1)基坑监测范围内的地表变形中,地表隆起占比高达20%~45%,支撑体系类别及围护结构厚度不同对地表隆起比例与最大变形范围存在不同影响;2)根据墙顶变形方向及幅度,将墙体变形分为4种类型,开挖深度对墙体变形量的影响要大于围护结构厚度对土体变形的约束作用;3)墙顶的变形规律以上浮为主,占统计数据的90%以上;4)格构柱同样以隆起为主,大于墙顶隆起.

    城市轨道交通地连墙基坑支护体系变形监测变形模式

    公募REITs在城市轨道交通的适用性研究

    董书芸殷伟马魁姚瑞香...
    43-4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公募REITs特点和城市轨道交通特点及发展现状,分析REITs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适用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开展REITs试点的前提条件.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型基础设施,属于准公共产品,一般实行政府定价,较低的票价和较高的建设运营成本使得票务收入难以覆盖运营成本,据统计,近几年全国平均运营收支比为65%~78%,因此现阶段轨道交通项目不满足REITs自身盈利的前提条件,不适合直接作为REITs的底层资产.通过资产重组实现REITs,不管是"以网入池"方式,还是"以运入池"方式,都将带来财政补贴增加、政府债务增加等问题,因此现阶段我国尚不具备大范围推广REITs的条件,可以选择重点城市的优质项目进行试点.建议通过项目自身盈利情况和政府财力情况判断是否属于优质项目,对于试点项目还应关注再投资项目情况、资产管理人水平、租金及委托运营管理费等收费标准等.

    城市轨道交通公募REITs适用性底层资产优质项目

    基于激光技术的车辆基地列车动车预警系统设计

    沈豪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既有以人控为主的管理机制下,由于地铁车辆基地内检修库、运用库为半开放式区域,人员进出和列车出入库较为频繁,故存在人车冲突的安全隐患.通过对车辆基地检修库、运用库的股道列位设置以及列车运用场景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的车辆基地列车动车预警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以激光测距技术为基础,测量出列车运动过程中的不同距离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逻辑处理后,分析出列车的不同运动情形,实现列车动车的自动预警.目前已在上海地铁12号线金桥车辆基地试点应用,试点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合理可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业人员人车冲突的安全风险.

    轨道交通激光车辆基地距离预警

    车辆段上盖开发平台雨水蓄水案例分析及优化

    杨晓娟江琴黄云峰刘庆...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开发平台在未开发前具有雨水汇水面积大、径流系数大的特点,市政冲击负荷大.结合西安市某车辆段上设盖板平台的雨水调蓄具体设计案例,从合理性、合规性、安全性及经济性角度出发,提出采用车辆段盖板作为雨水调蓄池的设计理念,通过增加外挂檐沟侧壁高度、减小沟底雨水管管径等措施,达到降雨时盖板边蓄边排的目的.研究分析表明方案安全可靠,同时具有节约用地、节约投资、削减洪峰流量的实际效果.

    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临时雨水蓄水错峰排放

    城市轨道交通跨线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研究

    陈磊段晓宇柏赟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迅速扩张和客流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针对现有的单线运营模式导致的乘客换乘次数多、系统资源共享程度不高等问题,研究跨线列车开行方案优化以弥补上述不足.根据设施设备跨线运营基本条件、列车跨线次数和跨线客流需求生成跨线交路备选集,以备选跨线交路和本线交路的发车频率为决策变量,考虑线路通过能力、列车满载率和区间交路数量上限约束,以乘客换乘次数最少和出行时间最短为原则,对各OD乘客组进行客流分配,建立线网层面的跨线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最小化列车运行成本和乘客出行成本.应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模型.南宁地铁线网的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单线运营模式,跨线运营模式可使总成本降低6.18%,其中乘客时间成本降低7.33%,乘客换乘次数减少13.79%,可实现成本节约,提升线网服务质量和乘客出行效率的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营列车开行方案发车频率换乘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