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低温建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低温建筑技术
低温建筑技术

张锦屏

月刊

1001-6864

Lowtem@163.com

0451-86334097,86335022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60号

低温建筑技术/Journal Low Temperature Architecture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立足三北 面向全国 内容丰富 独具特色《低温建筑技术》1979年创刊,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学术委员会冬季施工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本刊寓实用性、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是中国自然科学建筑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是指导我国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建筑科学技术和冬期施工技术发展的唯一专业性刊物。《低温建筑技术》主要报导三北地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科研、教学与建筑工程冬期施工技术、冻土与地基基础、建筑节能和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成果与应用、混凝土外加剂的研究与应用、冬期施工质量通病:普及建筑技术与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知识等。《低温建筑技术》为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定价8.00元,全年48.00元,邮发代号14-122,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订阅(另附邮资12元/年)。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60号      邮编:150080     E-mail:Lowtem@163.com传真:0451-86334097 电话:0451-86334097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管廊有偿使用费测算标准模型研究

    唐梦芸卢明孙川冯磊...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标准测算问题,文中通过对比综合管廊国内外收费模式,基于"一城一价"模式,提出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测算标准模型.此模型通过方法比选确定入廊费采用直埋成本法,日常维护费采用空间占比法.从鼓励管线单位入廊降低入廊费角度出发,复埋次数取值为管廊设计使用周期减去第1次直埋次数并提出日常维护费测算原则及思路.将此模型运用于A市进行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测算,并将所得结果与其他城市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此测算模型具有合理性及可推广性,可为其他城市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测算提供借鉴作用.

    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测算标准入廊费日常维护费

    沁河特大桥钢混组合梁日照温度效应研究

    彭伟王艳明朱帅通马峰...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为研究日照作用下山区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温度场分布与温度效应,对沿太行山高速沁河特大桥钢-混组合梁温度场进行现场监测与分析.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截面竖向最不利温度梯度进行拟合,采用Midas-Civil软件分析实测温度梯度作用下桥梁力学特性,并提出现场施工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日照作用下组合梁温度变化为升降温两阶段,箱室内日气温变化规律符合正弦函数,竖向温度梯度分布符合线性与指数函数组成的分段函数.实测温度梯度作用下钢梁最大拉压应力分别为18 MPa与-5 MPa,桥面板最大拉压应力分别为0.93 MPa与-1.58 MPa,最大竖向与顺桥向位移分别为3.6 mm与10.4 mm.现场施工控制措施效果良好,研究内容与现场控制措施可为后续桥梁温度效应研究提供参考.

    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日照温度场竖向温度梯度温度效应

    护栏对高速公路整体式路堤风吹雪的影响

    任来鹏杨锋马壮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波形梁护栏和缆索护栏对高速公路整体式路堤全断面风吹雪灾害的影响,以高速公路27m宽整体式路堤断面为例,采用Ansys Fluent仿真模拟软件,建立路基和护栏模型,分别对不同位置、不同护栏形式下的整体路堤断面风速流场结构进行仿真模拟,通过风速流场特性分析积雪位置,并与吉林省高速公路现场调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整体式路堤断面只有路侧和中央分隔带同时设置缆索护栏才不会造成路面积雪,其他情况均会造成不同位置的路面积雪.研究成果可为风吹雪地区整体式路堤断面护栏设置提供参考依据.

    风吹雪高速公路护栏整体式路堤风速流场结构

    某山地建筑主体结构及场地开裂原因探究

    杨成韩力李罡烨汪太珩...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地建筑开裂原因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为探究某山地酒厂厂房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地坪及主体结构出现开裂现象的原因,采用钻探、物探、深层位移监测等现场检测方法,对地层、地坪裂缝以及厂房主体结构变形特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此山地建筑出现开裂的原因主要由场地、降雨、建筑结构自身及工程活动影响所致.极限平衡法计算得到的边坡潜在极限滑动面最大深度与土体深层位移监测到的位移深度相吻合,部分位置呈现了基本无变形的硬支点状态,深部基岩目前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山地建筑地坪裂缝开裂原因深层位移监测

    基于耐震时程法的RC框架减震结构抗震分析

    吕允辉刘文锋郑雄辉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耐震时程法(ETM)是一种对增动量分析法(IDA)进行简化的新型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为验证此方法在RC框架减震结构中抗震分析的可靠性,文中对RC框架减震结构分别进行ETM分析以及IDA分析,将两种方法得到结构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构响应结果总体吻合情况较好,此方法能很好地预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响应,也说明了耐震时程法应用于RC框架减震结构中的可靠性,且是一种计算效率高的结构抗震分析方法.

    耐震时程法增量动力分析RC框架减震结构结构抗震分析

    智能化桥梁称重试验系统研究与应用

    冉兴雯杨光平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将人工或半自动化的称重试验过程改进为自动化和智能化试验过程,通过分析系统需求,分解称重试验系统的功能,设计并研制了一种智能化桥梁称重试验系统,此软件系统采用C#编写.依托实际工程项目对它进行验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此系统能有效降低施工现场称重试验的劳动强度、提升称重试验数据的工作效率和称重试验结果的精准性.

    大跨连续梁桥摩阻力矩智能化桥梁称重

    惠肇东江特大桥主桥设计关键技术

    李保磊邹建波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复杂建设环境下的特殊斜拉桥结构受力特性,解决设计难题.文中以东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通过边跨密索区梁段的特殊设计与全桥施工模拟分析,实现无辅助墩不对称全悬臂施工设计,有效保护了水源保护区和降低了水中高支架施工的风险.对比规范等效静力计算和数值动力模拟分析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得到防撞力和结构损伤情况,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基于塔柱拉索锚固区精细化仿真分析结果,得到了锚固区受力分布特点,加强了结构设计.研究为同类建设环境下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混凝土斜拉桥全悬臂施工墩柱防撞设计塔柱拉索锚固

    箱型截面圆弧曲梁的扭转强度验算方法

    邱如佳张草宏张磊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弧形梁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但由于受力复杂其抗扭强度验算较为困难.我国规范和设计手册未提供弧形梁的抗扭强度验算方法,现有研究的计算方法较为复杂,不利于实际工程应用.文中对常用的箱型截面圆弧梁的抗扭剪应力展开研究,同时针对两种典型边界条件下圆心角较小的圆弧梁的扭矩分布和最大扭矩进行研究,提出简单的计算方法.研究可以为实际工程提供依据和参考.

    弧形梁箱形截面扭转应力自由扭转翘曲扭转

    冲刷腐蚀下连续梁桥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邵林海朱云会黄琮赵文剑...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桥梁服役时间的延长,桥梁基础受到水流冲刷的影响,其稳定性逐渐降低.若发生地震,桥梁极易受到破坏.因此,确定结构的极限状态是进行易损性分析的关键.文中通过实际工程,比较在相同冲刷深度和腐蚀程度下不同性能水平的易损性曲线,在相同抗震性能水平和冲刷深度条件下不同腐蚀程度的易损性曲线,以及在相同性能水平和腐蚀情况下不同冲刷深度的易损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抗震性能水平的提高,结构的超越概率降低;而冲刷情况对结构易损性曲线的影响显著,冲刷程度越深,相应性能水平的超越概率越大.这些发现为桥梁的安全评估和维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强调了在设计和运营过程中应重视基础稳定性和材料退化的影响.

    冲刷腐蚀连续梁桥易损性曲线

    饱和地层稳态渗流盾构开挖PIV试验研究

    汪宇航丁智
    91-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以稳态渗流下盾构隧道为研究背景,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不同水头高度下稳态渗透下的饱和土地层盾构开挖面失稳及其地表沉降.研究基于量纲分析法和力学相似规律理论,通过对制备不同水头高度下的饱和土进行离心模型试验,从而模拟盾构开挖面失稳破坏.研究结果表明,土体变形失稳范围随着水深比(H/D)的增大不断增大.开挖至极限状态时,主要沉降影响范围为以盾构开挖面前方0.5D处为中心的2D区域内.地表沉降最大值随着水深比(H/D)的增大而大幅增加,沉降形状由"W"型逐渐变为"V"型.失稳破坏时,主要沉降影响范围为以盾构开挖面前方0.4D处为中心的2D区域内,当水头高度达到超过2D后,地表沉降最大值基本稳定,不会随水深比的增加大幅增大.沉降由不对称逐渐变为对称且沉降形状基本为"V"型.研究可为饱和地层盾构开挖的工程风险监测提供参考.

    稳态渗流饱和土地层地表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