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医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医学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

张彦明

月刊

1007-5038

dyjzyilan@263.net

029-87092574

712100

陕西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动物医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Veterinary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原名《国外兽医学—畜禽疾病》,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1980年创刊,1980到1981年由西北农业大学与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合办,从1982年起由西北农业大学主办,1997年,更名为《动物医学进展》。2001年,由于大学合并,我刊主管单位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名为《动物医学进展》。2001年,由于院校合并,本刊主管单位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2002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5年改为月刊。本刊属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动物学先进理论与技术,及时刊载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预防兽医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科技成果,直接服务于科研、教学与生产。读者对象为全国农业、医学院校师生,科研人员,药品研发人员,畜牧兽医人员,包括动物检疫、兽医卫生防疫、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畜禽产品检验与监督、兽药监督管理人员,畜禽疾病、宠物疾病、水生动物疾病、野生动物疾病防治人员,实验动物、比较医学等方面的科研人员,以及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人员。本刊已被多家数据库收录,多次获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猪瘟弱毒标记疫苗候选株RecC-M1垂直传播可能性评价

    许翰坤曹统王作欢张鹏超...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猪瘟病毒(CSFV)弱毒标记疫苗候选株RecC-M1在猪群中的垂直传播能力,采用二次免疫方案,以5.0×103.5TCID50的RecC-M1经颈部肌肉注射接种12头后备母猪,另从试验猪场随机挑选20头按常规免疫程序以750 RID剂量给后备母猪接种猪瘟弱毒C株疫苗作为对照.接种后观察试验母猪临床症状并记录其产仔情况;首免后3、5、7、14 d采集母猪鼻拭子和肛拭子样品,并于母猪妊娠中期和分娩当日进行尾静脉采血,qPCR检测各组猪的病毒血症及排毒情况,ELISA检测猪血清中分别针对BVDV1和CSFV相应抗原的抗体水平;所有接种RecC-M1的母猪在生产当天留取2头新生仔猪(共24头)并在其吮吸初乳前安乐死后剖检,观察主要脏器大体病变情况,采集扁桃体、淋巴结、脾脏和膀胱组织用于组织病理学观察,血液样品用于猪瘟病毒抗体和核酸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母猪免疫后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接种后2周内的拭子样品中未检测到病毒核酸,妊娠中期和分娩时血清中的RecC-M1 E2和BVDV1-Erns特异性抗体均维持在较高水平,RecC-M1接种母猪的胎均仔数、死胎数和弱仔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对RecC-M1接种母猪所产24头新生仔猪的剖检发现,扁桃体、淋巴结、脾脏、肾脏和膀胱均未见出血、肿大等病变;组织学结果显示,扁桃体、淋巴结、脾脏和肾脏的组织结构正常,均未见有出血性变化;仔猪血样和组织样品均无病毒核酸检出,亦未见抗体阳性.结果表明,CSFV弱毒标记疫苗候选株RecC-M1对母猪及仔猪都是安全的,不发生病毒的垂直传播,为该疫苗后选株的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猪瘟弱毒标记疫苗垂直传播

    骨桥蛋白和p38MAPK信号通路在多房棘球蚴原头节发育中的作用

    徐刚毛艺胡帅葛宇飞...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骨桥蛋白(OPN)和多房棘球蚴(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Em)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在Em发育过程的作用,剖检感染Em 4~6月的长爪沙鼠,提取Em原头节后,分别用不同浓度的p38MAPK抑制剂(SB202190)处理Em原头节,选取合适的SB202190浓度后在体外将原头节分为DMSO组、anti-p38MAPK组、PBS组、OPN组、OPN+anti-p38MAPK组,采用伊红染色、caspase-3试剂盒检测caspase-3、EDU和Hoechst染色、活性氧(ROS)检测探针检测原头节的活性、凋亡和增殖情况.结果显示,抑制Em的SB202190适宜浓度为20 μmol/L,SB202190增加Em的伊红染色率、caspase-3水平,减少EDU阳性、ROS水平,OPN可减少Em伊红染色率、caspase-3水平,增加EDU阳性率、ROS水平,且SB202190可逆转OPN对Em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SB202190可抑制Em的活性和增殖、促进凋亡并与浓度正相关,而OPN可促进Em的活性和增殖、抑制凋亡,且SB202190可逆转OPN对Em的作用.研究结果为OPN和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治疗多房棘球蚴病的新分子靶点提供证据.

    多房棘球蚴多房棘球蚴病骨桥蛋白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鸡源产气荚膜梭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及枯草芽孢杆菌对其抑制作用

    叶碧锦欧兰欣王定爱方肆云...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产气荚膜梭菌在黄羽肉鸡重要养殖区域的流行及耐药情况,采集广东、广西等华南地区,安徽、江苏、福建等华东地区6个规模化肉鸡养殖场9份肠道病变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毒素分型检测、耐药性分析,琼脂扩散试验检测野外分离枯草芽孢杆菌BSGZ7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从肠道样品中分离到7株A型和2株G型产气荚膜梭菌,9株分离菌和1株标准菌均对阿莫西林、青霉素、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头孢氨苄、氟苯尼考、头孢曲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链霉素、磺胺异恶唑、林可霉素、红霉素、多黏菌素B等抗菌药物普遍耐药,枯草芽孢杆菌BSGZ7发酵液均对10株菌有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一定抑菌作用,有望成为防控鸡坏死性肠炎的新型绿色安全的抗菌制剂,同时也为临床上鸡坏死性肠炎的防控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产气荚膜梭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活性

    禽白血病病毒p27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及抗原表位的鉴定

    陈桂娥容芳苟鑫孙荣航...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禽白血病病毒(ALV)p27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ALV p27蛋白,将其作为免疫原免疫注射Balb/c小鼠,用杂交瘤细胞融合和ELISA等筛选出阳性单克隆抗体细胞,对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的抗体亚型、效价及特异性进行鉴定,将目的蛋白截短成4段,初步鉴定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区域.结果表明,共筛选出4株单克隆细胞,其抗体亚类皆为IgG1型,其中3A1抗体效价为1∶64 000,3B2为1∶256 000,5F1为1∶128 000,5G2为1∶8 000;4株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在1-60 aa之间.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建立ALV相关免疫学检测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禽白血病病毒p27蛋白单克隆抗体抗原表位

    谱系1和8重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邹舟黎颖韦莹莹刘惠僮...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从广西疑似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猪场的病猪肺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PRRSV,将其命名为GXWZ20230831.采用RT-PCR扩增其全基因组序列并测序,分析遗传进化特点.结果显示,GXWZ20230831能够在Marc-145细胞上增殖,且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该毒株全基因组长度为15 019个核苷酸(nt),与基因2型PRRSV谱系1 NADC30-like毒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4.0%,与基因1型PRRSV代表毒株Lelystad virus同源性最低,仅为60.0%;通过Nsp2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发现GXWZ20230831存在NADC30-like典型的131(111+1+19)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模式;与美洲型代表株VR2332相比,GXWZ20230831的GP5蛋白在非中和抗原表位发生了 V27A、V185A以及R191K 3处突变,同时在GP5蛋白中存在4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构建的全基因组序列、nsp2基因、ORF5基因遗传进化树均显示该毒株处于谱系1的分支;重组分析表明,GXWZ20230831是1株以谱系1经典毒株NADC30为骨架,谱系8毒株提供重组片段的重组毒株,重组断点位于基因组的nsp1(458-1 821 nt)和Nsp4(5 405-8 179 nt)中.研究结果可为掌握广西地区的PRRSV遗传变异规律提供参考,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离鉴定重组遗传进化分析

    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生物被膜形成前后药物敏感性分析

    吴莹邵长军刘文华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检测5株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首先用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测定5株不同来源的产气荚膜梭菌对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筛选高敏药物测定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来源产气荚膜梭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高敏药物对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能力.药敏结果显示,5株不同宿主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均对氨苄西林高度敏感,对其余6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氨苄西林对不同菌株的MIC值在0.031~2.000 µg/mL之间;所有菌株均能生成生物被膜,但生物被膜生成能力有差异;不同菌株在各自4、2、1 MIC下生物被膜的生成受到不同程度抑制,而亚抑菌浓度的氨苄西林能刺激生物被膜的生成,氨苄西林对已经生成的生物被膜不能完全清除.结果表明,不同来源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生物被膜前后对药物敏感性不同,可为产气荚膜梭菌的临床用药选择及使用剂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产气荚膜梭菌生物被膜最小抑菌浓度耐药性

    阿拉善双峰驼脓肿病病原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李明哲王立华明亚娟崔阿拉腾乌拉...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双峰驼脓肿病呈现高发趋势,严重威胁骆驼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论文基于阿拉善双峰驼脓肿病自然病例,采集其脓液与痂皮进行病原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和扫描电镜观察分离菌形态特征,扩增分离菌16S rDNA进行碱基序列比较分析,并结合CLSI标准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从病料样品中分离得到3种病原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和奇异变形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16种抗菌药物中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3种病原菌均表现敏感,对指导临床兽医合理用药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阿拉善双峰驼脓肿病病原分离与鉴定药敏试验

    奶牛乳房炎5种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王雪容张宇张海森杨王浩...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一种能快速检测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氏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根据大肠埃希氏菌pho A基因、无乳链球菌ef-tu基因、肺炎克雷伯氏菌Khe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和肠炎沙门氏菌inv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PCR反应体系与反应程序并进行特异性试验,同时分别构建含病原菌基因的pMD-19T重组质粒进行灵敏性试验.结果显示,多重PCR反应的最适引物工作浓度为0.8 μmol/L,最适退火温度为59.6 ℃,最佳延伸时间为40 s,最合适的循环数为30次;优化后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可扩增出5种目标病原菌的特异性条带;5种病原菌PCR检测灵敏度可达到5 copies/μL.进一步利用该多重PCR反应体系对采集的108份乳房炎乳样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108份样本的阳性检出率为77.8%,大肠埃希氏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3.1%、8.3%、34.3%、8.3%、5.6%.结果表明,建立了一种具有良好特异性和灵敏性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在临床生产实践中可用于快速鉴定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为奶牛乳房炎的诊断、防控与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方法基础.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多重PCR

    兔源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小鼠感染试验

    张鲁星石晴晴陶梦珂李苗苗...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某规模化兔场仔兔呼吸道感染合并腹泻引起死亡的原因,无菌采集病兔气管、肺、肝组织进行病毒和细菌检测.通过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RNA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确定分离菌株种属.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及动物回归对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从同一只仔兔的肺脏、气管中分离得到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分别将其命名为KF1、KQ2,从肝脏中分离得到1株大肠埃希氏菌并将其命名为EG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KF1、KQ2和EG3均对黏菌素和氨苄青霉素钠耐药,对阿米卡星和氟苯尼考敏感.3株菌均检出耐药基因mcr-1和bla TEM.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KF1组小鼠5 h后死亡50%,24 h全部死亡;混合组小鼠12 h后全部死亡;KQ2和EG3组48 h全部死亡.以上研究表明,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混合感染是引起仔兔死亡的主要原因,3株分离株单独及混合感染均能引起试验小鼠死亡.

    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分离鉴定耐药基因

    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鸡毒支原体和鸡滑液囊支原体的血清学调查与分析

    薛琛璐张艳刘海隆晁哲...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鸡毒支原体(MG)和鸡滑液囊支原体(MS)的感染情况,采集来自海口、文昌、琼海、儋州4个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的13个不同规模鸡场未经MG、MS疫苗免疫的文昌鸡血样1 726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MG、MS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MG和MS的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42.00%和31.75%;4个地区以琼海市的MG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68.00%;儋州市的MS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36.67%;冬季MG的感染率较高,抗体阳性率达47.48%,夏、秋两季MS的感染率较高,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7.85%和35.87%;成年文昌鸡MG和MS的抗体阳性率高于雏鸡和育成鸡(P<0.05),分别为74.45%和59%;小规模场的MG、MS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4.10%和46.45%;不同养殖类型的文昌鸡以商品代蛋鸡MG的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83.33%,商品代肉鸡MS的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37.04%.结果表明,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普遍存在MG、MS感染.提示各养殖地区应针对性地加强对文昌鸡MG和MS的防控,以减少疫病发生.

    鸡毒支原体鸡滑液囊支原体血清学文昌鸡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