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蛋鸡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及其衰老模型的建立

    瞿源邵丹杨海明童海兵...
    8041-8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建立蛋鸡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并利用D-半乳糖(D-gal)构建蛋鸡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衰老模型.试验选用产蛋高峰期(35周龄)蛋鸡子宫内膜组织为研究对象,刮取蛋鸡子宫内膜,使用Ⅰ型胶原酶消化,体外分离培养蛋鸡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免疫荧光(IF)对细胞进行鉴定.添加不同浓度(0、8、16、32、64 mg/mL)的D-gal干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通过观察细胞形态,测定干预24 h后的细胞活率,采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蛋鸡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细胞衰老阳性率,筛选出D-gal的最佳干预浓度.结果显示:1)利用刮取结合酶消化法培养的蛋鸡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形态呈铺路石状.2)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运用兔抗细胞角蛋白18(CK18)作为一抗,对蛋鸡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呈阳性,纯度达90%以上.3)与对照组相比,8、16、32、64 mg/mL D-gal组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5),32 mg/mL组的存活率仅剩47.87%.4)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D-gal组细胞衰老阳性率显著增加(P<0.05),16 mg/mL D-gal组的细胞衰老阳性率为41.08%.综上所述,本研究使用的方法能够成功分离、纯化培养并鉴定出原代蛋鸡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采用16 mg/mL D-gal处理24 h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可成功构建其衰老模型.

    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细胞培养衰老模型蛋鸡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3通过提升线粒体功能改善奶牛乳腺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

    马学虎冀思同曹佩佩马燕芬...
    8049-8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3(SIRT3)在氧化应激引发的奶牛乳腺炎性反应中的功能作用,为奶牛乳腺炎性反应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试验分为奶牛体内试验和细胞体外试验,通过采集泌乳后期[(200±20)d]、体况评分(3.0~3.5分)、胎次(2~3胎)相近的10头健康奶牛和10头乳腺炎奶牛血样和奶样,探究线粒体功能、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的变化.通过对SIRT3进行过表达和干扰后,采用过氧化氢(H2O2)损伤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明确SIRT3对氧化损伤BMECs炎性反应的作用.结果发现:1)乳腺炎奶牛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线粒体相关因子核呼吸因子1(NRF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SIRT3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健康奶牛(P<0.01),血浆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5或P<0.01).2)干扰SIRT3(si-SIRT3)后用H2O2处理可显著或极显著上调BMECs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的mRNA相对表达量及活性氧(ROS)荧光强度(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下调BMECs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SH-Px、PGC-1α和TFAM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或P<0.01),诱导BMECs产生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而过表达SIRT3(oe-SIRT3)则可显著或极显著逆转上述反应(P<0.05或P<0.01).综上所述,SIRT3表达在乳腺炎奶牛中显著下调,体外过表达SIRT3可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缓解BMECs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抑制BMECs凋亡,为生产中通过激活SIRT3提升奶牛乳腺健康提供技术支撑.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3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氧化应激炎性反应

    白藜芦醇对非酯化脂肪酸诱导奶牛肝细胞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炎性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安彦昊马学虎户春丽王德志...
    8062-8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RES)对非酯化脂肪酸(NEFA)诱导的奶牛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设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用饥饿培养基孵育肝细胞12 h)、NEFA组(用含1.2 mmol/L NEFA配制的饥饿培养基孵育肝细胞12 h)、RES组(用含20 µmol/L RES配制的饥饿培养基孵育肝细胞12 h)和RES+NEFA组(用含1.2 mmol/L NEFA+20 μmol/L RES共同配制的饥饿培养基孵育肝细胞12 h).结果表明:NEFA组肝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B淋巴细胞瘤-2(Bcl-2)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CON组(P<0.05或P<0.01),肝细胞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的mRNA相对表达量及活性氧(ROS)水平、肝细胞凋亡率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而添加RES则可显著或极显著逆转上述反应(P<0.05或P<0.01).综上所述,添加RES可以缓解奶牛肝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细胞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

    白藜芦醇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细胞凋亡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法筛选调控奶牛酮病的关键基因和代谢物

    户春丽曹佩佩冀国尚沙萍...
    8072-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筛选调控奶牛酮病的关键基因和代谢物.采集酮病奶牛(n=6)和健康奶牛(n=6)的干奶期、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的血液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测序,利用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WGNCA)法分析干奶期、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酮病奶牛和健康奶牛代谢物和基因的变化,并对关键代谢物和基因分别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1)干奶期棕色模块代谢物与奶牛酮病性状显著相关,主要富集在维生素的消化和吸收、泛醌和其他萜类-醌类生物合成物通路上,模块代谢物与差异代谢物有28种共同代谢物.2)围产前期的绿松石模块与奶牛酮病性状显著相关,主要富集在抗叶酸抗性、嗅觉传导和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信号等通路上,模块代谢物与差异代谢物共有18种共同代谢物.3)围产后期绿松石模块与奶牛酮病性状显著相关,主要富集在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等通路上,模块代谢物与差异代谢物有6种共同代谢物.4)1-脱氧甲基鞘氨醇、特非司他辛、11A-乙酰氧基黄体酮和3-β-羟基-23,24-双去甲胆-5-nic酸可能是调控奶牛酮病的关键代谢物.5)WGCNA法分析转录组结果表明,淡青色模块与4种关键代谢物均呈正相关,GO分析富集生物过程部分主要在防御反应、免疫反应和炎性反应等条目上,分子功能部分主要富集信号受体结合、转移酶活性、含磷基团转移和细胞因子受体结合条目上.6)KEGG分析该部分基因显著富集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因子信号传导途径和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7)绘制淡青色模块基因与干奶期、围产前期及围产后期酮病奶牛差异基因韦恩图发现,淡青色模块、干奶期和围产前期酮病奶牛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1(SGK1)和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为共同基因,淡青色模块、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酮病奶牛趋化因子(C-X-C矩阵)配体1(GRO1)为共同基因,淡青色模块、干奶期和围产后期酮病奶牛白细胞介素12β(IL12B)和染色体浓缩调节因子1(RCC1)为共同基因.综上所述,1-脱氧甲基鞘氨醇、特非司他辛、11A-乙酰氧基黄体酮和3-β-羟基-23,24-双去甲胆-5-nic酸可能是调控奶牛酮病的关键代谢物,SGK1、TNFAIP3、GRO1和RCC1可能是调控奶牛酮病的关键基因.

    奶牛酮病WGCNA代谢物基因营养代谢

    牛、羊精料补充料养分含量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构建

    史艳丽王涛孙旭春李飞...
    8088-8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结合改良偏最小二乘法(MPLS)建立牛、羊精料补充料中7种常规营养成分[水分、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和粗灰分(Ash)]和5种矿物元素(钾、磷、钠、镁和铁)含量的快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常规营养成分中,Ash含量预测模型的预测决定系数(R2P)和相对预测偏差(RPD)分别为0.74和1.96,仅能用于快速筛选分析;水分、OM、CP、NDF、ADF和EE含量预测模型的RP2和RPD分别为0.90~0.98和2.95~6.66,均可用于实际定量分析.2)矿物元素中,钾和铁含量预测模型的RP2分别为0.70和0.73,RPD分别为1.84和1.83,可用于快速筛选分析;磷、钠和镁含量预测模型的RP2分别为0.56、0.31和0.63,RPD分别为1.50、1.12和1.65,需进一步调整优化才能用于实际生产.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牛、羊精料补充料营养成分及矿物元素含量的NIRS快速预测模型,多数成分预测准确性高,部分矿物元素模型需进一步优化.

    近红外光谱技术精料补充料常规养分矿物元素快速预测模型

    棉籽糖对黄曲霉毒素B1诱导的小鼠肝脏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张丽涵张杰兴魏翔建刘冰雪...
    8100-8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棉籽糖(Raf)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的小鼠肝脏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将20只6~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Raf组(给予50 mg/kg BW Raf)、AFB1组(给予 1.5 mg/kg BW AFB1)、低剂量 Raf 治疗组(给予 25 mg/kg BW Raf 和1.5 mg/kg BW AFB1)、高剂量 Raf 治疗组(给予 50 mg/kg BW Raf 和 1.5 mg/kg BW AFB1),每组4只.小鼠每隔1 d灌胃1次,共灌胃15次,为期30 d.灌胃期结束后进行生长性能、生化指标、相关蛋白表达检测以及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1)Raf干预后,AFB1诱导的小鼠摄食量减少、体重增长速度降低的趋势被抑制.2)Raf可以抑制AFB1诱导的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的极显著升高(P<0.01).3)肝脏组织病理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AFB1组出现较多变性的细胞,并且排列不均匀,提示肝细胞受损,Raf干预后肝细胞受损情况得到改善.4)Raf可以抑制AFB1诱导的小鼠肝脏中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极显著降低(P<0.01)以及Bcl-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极显著升高(P<0.01).5)Raf可以极显著降低AFB1诱导小鼠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AFB1诱导小鼠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P<0.01).6)Raf可以抑制AFB1诱导的小鼠肝脏中氧化应激相关蛋白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蛋白表达水平的极显著升高(P<0.01)与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的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所述,Raf对AFB1诱导的小鼠体重增长速度降低、肝脏功能受损、肝脏氧化损伤具有改善作用.

    黄曲霉毒素B1棉籽糖小鼠氧化应激凋亡

    发酵温度和时间对杏鲍菇菌糠发酵质量的影响

    刘博林凌竹杜云龙杨晓雪...
    8110-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发酵温度和时间对杏鲍菇菌糠发酵质量的影响,并结合隶属函数分析确定不同发酵温度下的最优发酵时间.本试验基于吉林省地区的全年气候温度条件(≥0 ℃ 时),设定 5 个发酵温度,即(4±1)℃(T1 组)、(10±1)℃(T2 组)、(16±1)℃(T3 组)、(22±1)℃(T4组)、(28±1)℃(T5组),在上述设定温度下用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1号、福邦活性酵母混合发酵杏鲍菇菌糠,于发酵0、5、15、30、45、60、75、90 d时采集发酵菌糠样品,进行感官评定以及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和发酵品质指标的测定,同时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其发酵效果.结果表明:1)在90 d结束发酵时,各组发酵菌糠均无腐败变质情况.2)与未发酵菌糠相比,不同发酵温度下发酵菌糠的pH均在发酵30 d时下降至4.2以下,随后开始趋于稳定.发酵菌糠的乳酸含量在各发酵温度下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均有显著变化(P<0.05);发酵菌糠的乙酸含量在不同发酵温度下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均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3)发酵菌糠中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均显著升高(P<0.05);在各发酵温度下,发酵菌糠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呈线性下降(P<0.0 5);在同一发酵时间下,发酵温度对发酵菌糠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4)隶属函数分析表明,T1组于发酵30 d后开始趋于稳定,T2组在发酵30~60 d时处于发酵稳定阶段,T3组在发酵30 d时处于合适发酵期,T4和T5均在发酵5 d时发酵效果较好.综上可知,杏鲍菇菌糠可在吉林省全年气温≥0 ℃时进行发酵,其在(4±1)℃下发酵30d时、(10±1)℃下发酵超过15d后、(16±1)℃下发酵超过5d后、(22±1)℃和(28±1)℃下发酵5 d时可达到较高发酵水平,且其在完全密封状态下至少可以发酵保存90 d以上.

    杏鲍菇菌糠发酵时间发酵温度隶属函数

    高产纤维素降解菌筛选、诱变选育及其秸秆降解效果研究

    陈欢史子浩吴春会李秋凤...
    8126-8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选育高产纤维素降解菌,以提高纤维素降解效率.试验从肉牛瘤胃液中通过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纤维素降解菌,然后经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后筛选出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株,并对其秸秆降解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肉牛瘤胃液中筛选得到初始菌株纤维素降解菌C8,其全酶(FPA)、外切葡聚糖酶(C1)、内切葡聚糖酶(CMC)和β-葡萄糖苷酶(β-Gase)活力分别为3.96、1.08、2.21和0.51 U/mL,其秸秆干物质降解率为35.79%,经生物学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命名为枯草芽孢杆菌C8.2)以枯草芽孢杆菌C8为初始菌株通过ARTP进行诱变,筛选得到突变菌株AC83,其FPA、C1、CMC和β-Gase活力分别为 6.31、1.18、3.63 和 1.05 U/mL,相较初始菌株分别提高了 59.34%、9.26%、64.25%和105.88%;秸秆干物质降解率为43.64%,较初始菌株提高了 21.93%.3)突变菌株AC83经过连续6代培养,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本研究筛选得到突变菌株AC83具有较强的纤维素降解能力,为提高饲料转化率提供了更多可能.

    纤维素枯草芽孢杆菌ARTP诱变纤维素酶活力降解率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

    马欣怡王璐瑶刘禹彤杨冠华...
    8137-8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从发霉玉米中筛选分离出一株降解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效果较好的菌株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试验以DON为唯一碳源,采用富集培养、划线分离技术从发霉玉米中筛选分离目标菌株,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菌株在24 h内对DON的降解率,筛选出一株降解效果较好的菌株并命名为BT-11;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与16S rRNA、gyrB序列比对等方法对菌株BT-11进行鉴定;通过培养时间、温度、pH、接种量和毒素浓度的优化试验探究菌株BT-11的最适生长条件和降解条件,并初步探究菌株BT-11的降解机制.结果表明:1)成功从发霉玉米中筛选分离出一株降解效果较好的菌株,该菌株在24 h内对DON的降解率为(80.07±0.96)%.2)鉴定出菌株BT-11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最适生长和降解时间、温度与pH分别为24 h、37 ℃和7.0,同时在接种量5%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在DON浓度为2~10 mg/L环境下均具有一定毒素耐受性;经活性物质定性试验推测BT-11降解DON的主要活性物质为不耐热胞外酶.综上所述,本研究从发霉玉米中分离到一株可高效降解DON的枯草芽孢杆菌,拓宽了降解DON微生物的候选菌种,为畜禽生产中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处理DON污染的饲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生物降解芽孢杆菌霉菌毒素分离鉴定

    宏基因组分析揭示健康圈养川、滇、黔金丝猴肠道微生物群落特征

    朱荣霞滑荣任雅莉罗财裕...
    8149-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基于宏基因组技术,比较圈养川、滇、黔金丝猴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功能.晨饲前分别采集北京动物园内饲养的3只川金丝猴、3只滇金丝猴及4只黔金丝猴粪便样本,用于宏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在α多样性分析中,川金丝猴肠道微生物群落在属水平的丰富度、均匀度及多样性均低于滇、黔金丝猴;3种圈养金丝猴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中,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Uroviricota;优势菌属为另枝菌属(Alistipes)、颤螺旋菌科未分类属(unclassified_f_Oscillospiraceae)、梭菌纲未分类属(unclassified_c_Clostridia);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种圈养金丝猴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在属水平上差异较大.门水平和属水平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差异性检验及功能性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黔、川金丝猴的肠道微生物组都有较高的代谢活性,而3种圈养金丝猴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相近.本试验共检测出10种丰度差异显著的微生物标志物[线性判别分析(LDA)评分>3],其中滇、黔金丝猴各5种,均属于 Candidatus_Aenigmarchaeota 和 Candidatus_Lokiarchaeota;在功能预测方面,3 种圈养金丝猴肠道微生物与代谢功能有关的基因最多,其中以全局概览图的丰度最高,碳水化合物代谢次之,这符合金丝猴的食叶特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圈养金丝猴的饲养与营养代谢等方面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圈养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川金丝猴宏基因组肠道微生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