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唾液乳杆菌SNK-6和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汶上芦花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刘玮韩海霞李大鹏雷秋霞...
    874-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唾液乳杆菌SNK-6和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汶上芦花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肠道组织形态以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432只40周龄健康汶上芦花母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采用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在14.5%、15.5%和16.5%CP水平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和2×108 CFU/kg唾液乳杆菌SNK-6.预试期2周,正试期10周.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唾液乳杆菌SNK-6对汶上芦花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15.5%和16.5%CP水平组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显著高于14.5%CP水平组(P<0.05),唾液乳杆菌SNK-6和饲粮CP水平的互作效应对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有显著影响(P<0.05).2)饲粮添加唾液乳杆菌SNK-6可显著提高蛋壳强度(P<0.05),16.5%CP水平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15.5%和14.5%CP水平组(P<0.05),唾液乳杆菌SNK-6和饲粮CP水平的互作效应对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添加唾液乳杆菌SNK-6能够显著提高血清钙、磷含量(P<0.05),15.5%和16.5%CP水平组血清尿酸含量显著高于14.5%CP水平组(P<0.05),唾液乳杆菌SNK-6和饲粮CP水平的互作效应对血清尿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4)饲粮添加唾液乳杆菌SNK-6能够显著提高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饲粮CP水平以及唾液乳杆菌SNK-6和饲粮CP水平的互作效应对血清抗氧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5)饲粮添加唾液乳杆菌SNK-6能够显著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盲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P<0.05),16.5%CP水平组血清干扰素-α含量显著高于14.5%CP水平组(P<0.05),15.5%和16.5%CP水平组盲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14.5%CP水平组(P<0.05);唾液乳杆菌SNK-6和CP水平的互作效应对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盲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6)饲粮添加唾液乳杆菌SNK-6可显著提高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P<0.05),15.5%和16.5%CP水平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均显著高于14.5%CP水平组(P<0.05),唾液乳杆菌SNK-6和饲粮CP水平的互作效应对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以及空肠绒毛高度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2×108 CFU/kg唾液乳杆菌SNK-6可显著提高40~50周龄汶上芦花鸡蛋壳强度,提高血清钙、磷、免疫球蛋白G和盲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改善小肠组织形态;本试验条件下,通过在饲粮中添加2×108 CFU/kg唾液乳杆菌SNK-6,40~50周龄汶上芦花鸡饲粮CP水平可降低至15.5%.

    唾液乳杆菌粗蛋白质汶上芦花鸡蛋品质肠道组织形态

    低非植酸磷饲粮添加植酸酶对蛋种鸭产蛋性能、种蛋蛋壳品质和孵化性能及子代骨骼发育的影响

    夏伟光黄雪冰王胜林王爽...
    892-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通过研究在低非植酸磷(NPP)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对蛋种鸭产蛋性能、种蛋蛋壳品质和孵化性能、子代骨骼指标和粪磷含量的影响,旨在明确低NPP水平饲粮与植酸酶在蛋种鸭中的应用效果.试验采用2×2两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其中NPP水平分别为0.18%和0.25%,植酸酶添加水平分别为0和500 FTU/kg.试验选取54周龄龙岩山麻鸭种母鸭24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单笼饲养.试验期27周.结果表明:1)0.25%NPP组蛋种鸭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0.18%NPP组(P<0.05).饲粮NPP和植酸酶水平对蛋种鸭产蛋率、平均蛋重、日产蛋重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0.25%NPP组出壳雏鸭体重显著高于0.18%NPP组(P<0.05).饲粮NPP和植酸酶水平对出壳雏鸭体重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其中0.18%NPP+500 FTU/kg植酸酶组出壳雏鸭体重显著高于0.18%NPP+未添加植酸酶组(P<0.05),且与0.25%NPP+500 FTU/kg植酸酶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NPP和植酸酶水平对种蛋蛋壳相对重量、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3)0.25%NPP组蛋种鸭子代雏鸭龙骨长显著高于0.18%NPP组(P<0.05).4)0.25%NPP组蛋种鸭血浆甲状旁腺素含量显著高于0.18%NPP组(P<0.05).5)0.25%NPP组蛋种鸭粪水溶性磷含量显著高于0.18%NPP组(P<0.05).与未添加植酸酶相比,饲粮中添加500 FTU/kg植酸酶显著降低粪总磷含量(P<0.05).由此可见,蛋种鸭饲粮NPP水平从0.18%提高至0.25%,能够显著提高雏鸭出壳体重和龙骨长;在NPP水平为0.18%的饲粮中添加500 FTU/kg植酸酶可显著改善雏鸭出壳体重,降低蛋种鸭粪磷含量.

    非植酸磷蛋种鸭产蛋性能孵化性能

    饲粮烟酸水平对产蛋高峰期山麻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脂类代谢的影响

    王爽张亚男李凯潮夏伟光...
    903-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烟酸对产蛋高峰期山麻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脂类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1 050只体重一致的24周龄福建龙岩山麻鸭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鸭.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各组饲粮烟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15、30、45、60、75和90mg/kg.试验期为16周.结果表明:1)饲粮烟酸水平对山麻鸭产蛋性能和蛋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饲粮中烟酸添加水平的提高,蛋黄中脂肪含量逐渐下降(P<0.05),全蛋脂肪比例也逐渐下降(P<0.05),同时蛋黄中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升高(P<0.05);其中,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75和90 mg/kg烟酸显著降低蛋黄中脂肪含量(P<0.05),饲粮添加75 mg/kg烟酸显著降低全蛋脂肪比例(P<0.05),饲粮添加45、60、75和90 mg/kg烟酸显著提高蛋黄中游离脂肪酸含量(P<0.05).3)饲粮烟酸水平对血浆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4)当饲粮烟酸添加水平为15 mg/kg时,肝脏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同时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及载脂蛋白A1(ApoA1)的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综上所述,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烟酸对山麻鸭产蛋性能和蛋品质无显著提升效果,但饲粮烟酸添加水平超过75 mg/kg时,可以促进脂肪在蛋中的分解,降低蛋黄中脂肪含量.

    烟酸山麻鸭产蛋性能蛋品质脂类代谢

    前期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仔鹅后期体重、血液指标和骨骼指标的影响

    陈文强李宁张晨悦贺鑫鑫...
    91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前期饲粮非植酸磷(NPP)水平对仔鹅后期体重、血液指标和骨骼指标的影响.选用1日龄江南白鹅公雏30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仔鹅前期(1~35日龄)分别饲喂NPP水平为0.18%、0.28%、0.38%(对照组)、0.48%和0.58%的玉米-豆粕型饲粮,后期(36~63日龄)统一饲喂正常NPP水平(0.35%)的玉米-豆粕型饲粮.结果显示:42日龄时,0.18%组仔鹅血清钙含量、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中趾骨钙含量显著低于0.28%和对照组(P<0.05),0.58%组仔鹅体重、胫骨钙含量和中趾骨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胫骨磷含量和胫骨灰分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3日龄时,0.28%组仔鹅血清ALP活性、胫骨钙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得出,后期(36~63日龄)饲喂正常NPP水平(0.35%)饲粮可以缓解前期(1~35日龄)低NPP水平(0.18%)饲粮对仔鹅体重、血液指标和骨骼指标的负面作用;在仔鹅生产中,若后期使用正常NPP水平(0.35%)饲粮,在前期饲粮钙水平为0.80%时建议对应的NPP水平为 0.28%~0.38%.

    仔鹅非植酸磷生长性能血液指标骨骼指标

    饲粮钙水平对夏南牛生长性能、钙磷代谢、养分利用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张相伦祁兴磊林凤鹏程建波...
    92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钙水平对夏南牛生长性能、钙磷代谢、养分利用及血液指标的影响.选用40头体重[(240.86±5.56)kg]相近、健康的夏南牛公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各组分别饲喂钙水平为0.45%、0.54%、0.65%和0.73%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00 d,分2个阶段,每个阶段50 d.结果表明:1)第1阶段,各组之间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第2阶段和全期,0.65%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0.45%组和0.54%组(P<0.05).2)各阶段钙采食量随饲粮钙水平升高显著升高(P<0.05).第1阶段,0.73%组粪钙排泄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45%组钙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0.73%组粪磷排泄量显著高于0.54%组(P<0.05),0.73%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0.54%组(P<0.05).第2阶段,0.45%组钙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第1阶段,0.65%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0.45%组(P<0.05).第2阶段,各组之间养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4)各组之间各阶段血液钙、磷、骨钙素和降钙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5)第1阶段,各组之间血液铜、铁、锌、锰、镁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第2阶段,0.54%组血液铜含量显著低于0.45%组和0.73%组(P<0.05),各组之间血液铁、锌、锰、镁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240~330 kg夏南牛的饲粮适宜钙水平为0.65%.

    夏南牛生长性能养分利用血液指标

    补饲活性干酵母对延边黄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冯鑫栾嘉明杨东旭张敏...
    93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补充活性干酵母(ADY)对延边黄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485±38)kg的延边黄牛(公牛)20头,随机分为2组(CON组和ADY组),每组10头.CON组饲喂基础饲粮(全混合日粮),ADY组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基础上补饲1 g/(头·d)ADY[菌株为酿酒酵母CNCMI-1077(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NCMI-1077),活菌数≥8.0×109 CFU/g].试验期 100 d,其中预试期 10 d,正试期 90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ADY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2)与CON组相比,补饲ADY显著提高了牛肉的大理石花纹评分和胶原蛋白溶解度(P<0.05),使肌内脂肪含量具有一定上升趋势(P=0.067),同时显著降低了剪切力(P<0.05),趋向于增加肌纤维密度(P=0.067),趋向于减小肌纤维直径(P=0.071);3)与CON组相比,ADY组血清中MMP-2、MMP-9、MMP-13和牛肉中MMP-2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综上可知,补饲1 g/(头·d)ADY可提高延边黄牛的采食量和大理石花纹评分,ADY可能通过增加MMPs的浓度、胶原蛋白在牛肉中的溶解度以及肌内脂肪的含量,改善肌纤维密度和肌纤维直径,进而影响牛肉的嫩度.

    活性干酵母延边黄牛肉品质嫩度基质金属蛋白酶

    饲粮中添加烟酸对热应激肉牛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龙凡邹必成王丽华瞿明仁...
    941-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烟酸对热应激肉牛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脂肪代谢的影响.选取36头月龄和体重相近的锦江黄牛,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适温组(TN组)和热应激组(HS组)饲喂基础饲粮,热应激+烟酸组(HN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00 mg/kg烟酸.TN组采用降温系统,保证试验牛处于适温条件下;而HS组和HN组均饲养于夏季高温高湿环境.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HS和HN组牛舍的平均温湿指数大于79,属于中度热应激.2)与TN组相比,HS组肉牛第30、60天的血清甲状腺素(T4)含量显著降低(P<0.05),第60天的血清皮质醇(COR)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HS组相比,HN组肉牛第30、60天的血清COR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TN组相比,HS组肉牛屠宰率显著降低(P<0.05),腹脂率和背膘厚度显著提高(P<0.05);与HS组相比,HN组肉牛的各项屠宰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4)与TN组相比,HS组肉牛背最长肌pH45min、pH24h显著降低(P<0.05),背最长肌失水率和剪切力显著提高(P<0.05);与HS组相比,HN组肉牛背最长肌pH45min、pH24h显著提高(P<0.05),背最长肌失水率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5)与TN组相比,HS组肉牛背最长肌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HS组相比,HN组肉牛背最长CP含量有升高的趋势(P=0.057).6)与TN相比,HS组肉牛第30天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有提高的趋势(P=0.060);与HS组相比,HN组肉牛第60天的血清TG含量显著降低(P<0.05).7)与TN组相比,HS组肉牛背最长肌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显著降低(P<0.05),背最长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和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HS组相比,HN组肉牛背最长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有提高的趋势(P=0.082),背最长肌FAS活性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热应激会改变肉牛血清激素含量,降低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促进脂肪分解.在饲粮中添加烟酸可以增强肉牛的抗热应激效果,降低肌肉的失水率和剪切力,提高肌肉pH,改善肉品质,并且能够调控肉牛脂肪代谢,促进脂肪沉积.

    烟酸热应激肉牛屠宰性能肉品质脂肪代谢

    奶牛围产后期血液代谢物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王菲菲孔维怡段静丹岳康...
    953-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揭示奶牛围产后期血液代谢物动态变化规律,为围产后期营养调控和代谢性疾病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选取体况相近、胎次相同的荷斯坦奶牛7头,尾静脉采集产后0(分娩当天)、7、14和21 d血液样本,制备血浆,进行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代谢组学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1)奶牛产后7、14和21 d血液代谢轮廓较产后0 d发生了明显改变,而产后7、14和21 d之间相比,血液代谢轮廓未发生明显变化.2)与产后0 d相比,产后7 d能量代谢相关代谢物丙酮酸、L-乳酸、D-葡萄糖和甜菜碱相对含量显著下调[P<0.05,变量重要性投影(VIP)≥1,差异倍数(FC)≤0.5],脂代谢相关代谢物肉碱C11∶DC、肉碱C12:1、肉碱C13:0等和氧化三甲胺(TMAO)相对含量显著下调(P<0.05,VIP≥1,FC≤0.5),氧化应激相关代谢物还原型谷胱甘肽和L-半胱氨酸相对含量显著下调(P<0.05,VIP≥1,FC≤0.5),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相对含量显著下调(P<0.05,VIP≥1,FC≤0.5),胆汁酸代谢相关代谢物甘氨胆酸、甘氨脱氧胆酸、23-脱甲脱氧胆酸和甘氨鹅脱氧胆酸含量显著上调(P<0.05,VIP≥1,FC≥2).研究结果表明,围产后期奶牛处于代谢应激和氧化应激状态,为奶牛产后护理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

    奶牛围产后期代谢组学代谢应激氧化应激

    过瘤胃脂肪对牦牛血清生化指标、内源激素、脂肪合成及代谢相关酶与肉品质的影响

    王哲文贺安祥宋和键张康林...
    968-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过瘤胃脂肪(RPF)对牦牛血清生化指标、内源激素、脂肪合成及代谢相关酶与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32头4岁左右、体重为(181.55±23.59)kg的健康牦牛,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个组,分别对照组(CON组,RPF添加水平为0)、试验1组(RPF1组,RPF添加水平为1.2%)、试验2组(RPF2组,RPF添加水平为2.4%)和试验3组(RPF3组,RPF添加水平为3.6%),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预试期10 d,正试期100 d.结果表明:1)随着RPF添加水平的提高,牦牛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呈线性和二次曲线提高(P<0.05),其中RPF2组血清AST活性显著高于CON组、RPF1组和PRF3组(P<0.05);随着RPF添加水平的提高,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呈线性降低(P<0.05),其中RPF3组血清TG含量显著低于CON组和RPF1组(P<0.05).2)RPF2组和RPF3组牦牛血清胰岛素(INS)含量显著高于CON组和RPF1组(P<0.05).3)RPF1组和RPF3组牦牛血清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活性显著高于CON组(P<0.05).4)随着RPF添加水平的提高,牦牛背最长肌粗脂肪含量呈线性提高(P<0.05).5)与CON组相比,饲粮添加不同水平RPF对牦牛肌肉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RPF能促进牦牛肌内脂肪的沉积,但对牦牛肝脏功能有不利影响.

    过瘤胃脂肪牦牛血清生化指标内源激素脂肪代谢肉品质

    补饲开食料对早期断奶牦牛犊牛胸腺和脾脏发育的转录组学分析

    郝文君薛国良刘书杰郭文杰...
    977-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解析补饲开食料对早期断奶牦牛犊牛胸腺和脾脏部分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选取出生日龄和体重相近、健康的大通牦牛犊牛(公)20头,随机等分为2组,即对照组(CON组)和试验组(SS组).CON组犊牛饲喂代乳粉和苜蓿干草,SS组犊牛在CON组的基础上补饲开食料,2组每天代乳粉饲喂量相同,CON组饲喂的苜蓿干草和SS组饲喂的苜蓿干草+开食料的干物质量相同.当牦牛犊牛固体物质的干物质采食量达到1 kg/d时,2组牦牛犊牛各屠宰5头,采取胸腺、脾脏组织进行转录组学测序与比较分析.预试期为30 d,正式试验期100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补饲开食料显著提高了早期断奶牦牛犊牛的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改善了牦牛犊牛的生长性能.2)胸腺的转录组学测序与定量验证表明,SS组与CON组胸腺组织对比有2 004个差异基因,其中有793个是上调基因,1 211个是下调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DEGs)注释到796条GO条目,其中生物过程(BP)类别414条,细胞组成(CC)类别 100条,分子功能(MF)类别282条;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显示,SS组与CON组胸腺组织共富集到差异信号通路38个,补饲开食料主要通过下调磷脂酰肌醇-3-激酶和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和上调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增强牦牛犊牛胸腺的免疫功能.3)脾脏的转录组学测序与定量验证表明,SS组和CON组脾脏组织对比有772个差异基因,其中有389个是上调基因,383个是下调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注释到582条GO条目,其中BP类别331条,CC类别201条,MF类别50条;KEGG分析结果显示,SS组与CON组脾脏组织共富集到13条差异信号通路,补饲开食料主要通过上调补体和凝血级联、抗原处理和呈递路径增强脾脏的免疫机能.4)牦牛犊牛胸腺和脾脏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表明测序结果准确.综上所述,补饲开食料能增加早期断奶牦牛犊牛的营养摄入水平,提高其生长性能;补饲开食料主要通过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和上调NF-κB信号通路来启动免疫反应,增强胸腺的部分免疫机能;补饲开食料通过上调抗原处理和呈递、补体和凝血级联等信号通路来增强脾脏的细胞免疫,加强机体对炎症的抵御能力.

    牦牛犊牛开食料胸腺脾脏转录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