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梅山猪和杜长大新生仔猪肝脏脂代谢功能差异比较

    张永胜喻礼怀毛俊舟彭众...
    1143-1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品种新生仔猪肝脏脂代谢功能的差异.选取同胎次新生梅山仔猪和杜长大仔猪各6头,不喂食母乳,出生6h内颈动脉放血致死,屠宰取其样品.结果 表明:1)新生梅山仔猪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极显著高于新生杜长大仔猪(P<0.01),2组新生仔猪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2)新生杜长大仔猪肝脏指数极显著高于新生梅山仔猪(P<0.01),肝脏细胞面积及粒径均显著低于新生梅山仔猪(P<0.05).3)新生梅山仔猪肝脏中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新生杜长大仔猪(P<0.01),肝脏中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显著低于新生杜长大仔猪(P<0.05).4)新生梅山仔猪肝脏中LPL 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新生杜长大仔猪(P<0.01),脂肪酸合成酶(FAS) 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新生杜长大仔猪(P<0.01).综上所述,新生梅山仔猪肝脏脂质合成代谢功能强于新生杜长大仔猪,这与两者肝脏脂质合成及分解代谢基因表达差异有关.

    新生仔猪梅山猪杜长大猪肝脏脂代谢

    山竹醇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肌肉抗氧化能力和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影响

    邵亚飞贺琼玉姚卫磊王同心...
    1151-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山竹醇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肌肉抗氧化能力和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80日龄左右、健康状况良好且体重[(35.50±1.50)kg]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公猪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90 d,试验期间,对照组全程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屠宰前30、60、90 d持续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 mg/kg山竹醇的试验饲粮.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随机选择6头试验猪进行屠宰,取其背最长肌样品,检测其抗氧化指标、肌纤维类型组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辅激活因子-1α(PGC-1α)与p300活性以及肌纤维类型和肌肉生长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 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生长育肥猪全程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生长育肥猪屠宰前60和90 d饲喂添加400 mg/kg山竹醇的饲粮均可以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生长育肥猪屠宰前60和90 d饲喂添加400 mg/kg山竹醇的饲粮均可以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Ⅰ型肌纤维的比例(P<0.05),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中Ⅱ型肌纤维的比例(P<0.05).4)各组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中肌球蛋白重链(MyHC)-Ⅱx的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生长育肥猪屠宰前60和90 d饲喂添加400 mg/kg山竹醇的饲粮均可以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MyHC-Ⅰ和MyHC-Ⅱa的mRNA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中MyHC-Ⅱb的mRNA表达量(P<0.05).5)与对照组相比,生长育肥猪屠宰前60和90 d饲喂添加400 mg/kg山竹醇的饲粮均可以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中p300活性(P<0.05),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PGC-1α活性(P<0.05).综合以上结果得出,生长育肥猪屠宰前60或90 d饲喂添加400 mg/kg山竹醇的饲粮可以提高肌肉的抗氧化能力,增加背最长肌中Ⅰ型肌纤维的比例,且具有生理阶段效应.

    生长育肥猪山竹醇抗氧化肌纤维类型p300

    黄花蒿发酵粉对肉仔鸡生长的影响及其抗球虫感染的效果

    胡艳邵丹王强沈一茹...
    1161-1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检测黄花蒿发酵粉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并以抗球虫药物(地克株利)为对照,检测其抗鸡盲肠型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感染的功效.试验选取1日龄体重相近的雪山草鸡公鸡270羽,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饲养试验时间为21 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0.4%、0.8%和1.2%黄花蒿发酵粉的基础饲粮,每周称取体重.在14日龄时,对照组随机分为3个亚组,即阴性对照亚组(不感染+不给药)、阳性对照亚组(感染+不给药)和抗球虫药物(地克株利)对照亚组(感染+给药);各个试验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即阴性试验亚组(不感染+不给药)和阳性试验亚组(感染+不给药),此时每亚组有2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鸡.在15日龄时进行攻虫,感染亚组每羽鸡口服1 mL含105个/mL柔嫩艾美尔球虫卵囊的重铬酸钾水溶液.在21日龄时称取体重,计算死亡率,称取胸浅肌和腓肠肌外侧头重,进行盲肠病变评分和卵囊排出量计数.结果 表明:1)黄花蒿发酵粉对鸡只7、14和21日龄的体重和体增重及21日龄的骨骼肌重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2)感染盲肠型球虫第7天,饲喂添加0.8%黄花蒿发酵粉的感染鸡只的体重和骨骼肌重,与阴性对照亚组的非感染鸡无显著差异(P>0.05).3)黄花蒿发酵粉可显著降低感染鸡的血便数量和盲肠病变评分(P<0.05),减少球虫卵囊排出数量;含0.8%黄花蒿发酵粉的饲粮的抗球虫指数达到139,属于低效抗球虫药物,而含0.4%和1.2%黄花蒿发酵粉的饲粮的抗球虫指数低于120,判定为无抗盲肠型球虫的效果.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黄花蒿发酵粉能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且有剂量依赖效应;黄花蒿发酵粉可以降低盲肠型球虫感染肉仔鸡的卵囊排出量,缓解肠道黏膜损伤,含0.8%黄花蒿发酵粉的饲粮具有一定的抗球虫效果.

    黄花蒿发酵粉肉仔鸡生长性能球虫感染

    产蛋高峰期吉林芦花鸡与海兰褐鸡饲粮净能效率比较研究

    武斌张芳毓班志彬闫晓刚...
    1172-1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使用禽用开放回流式呼吸测热装置开展能量代谢试验,在相同饲养环境及饲粮条件下,探究不同品种蛋鸡饲粮净能转化效率的差异.试验共选用产蛋高峰期吉林芦花鸡和海兰褐鸡各60只,采用2×2析因设计,在同一鸡舍内,采用相同的玉米-豆粕型试验饲粮进行饲喂.试验预试期7d,正试期58 d.正试期的第20天和第40天在2组试验鸡中分别选择9只鸡,称重后随机放入呼吸测热装置的6个代谢室内,每3个代谢室测试1个品种,每个代谢室内3只,连续测定2次.代谢室内测定气体交换和排泄物共9d,其中适应期3d、呼吸测热3d、绝食测热3d,呼吸测热的同时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 表明:在体重和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的情况下,吉林芦花鸡的产蛋率和平均蛋重显著低于海兰褐鸡(P<0.05);吉林芦花鸡的表观代谢能、采食产热量和绝食产热量均显著高于海兰褐鸡(P<0.05),这导致了吉林芦花鸡的沉积能、表观代谢能转化为净能的效率(净能/表观代谢能)显著低于海兰褐鸡(P<0.05),净能/表观代谢能值分别为:海兰褐鸡72.21%和71.13%,吉林芦花鸡68.54%和66.31%.结果 提示,在同一饲粮营养水平及环境条件下,由于芦花鸡较高的体产热导致了净能转化效率显著低于海兰褐鸡.

    净能间接测热法海兰褐鸡吉林芦花鸡

    玉米蛋白粉肉仔鸡代谢能预测方程的建立

    郭芳申闫芳杨小军刘福柱...
    1178-1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测定6种我国不同来源的玉米蛋白粉养分含量及其肉仔鸡生物学效价,以建立玉米蛋白粉的肉仔鸡代谢能预测模型.测定6种玉米蛋白粉的常规养分含量、醇溶蛋白(zein)含量、容重和色度,分析其变异情况.采用套算法添加10%玉米蛋白粉配制试验饲粮,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分别于11~13日龄及25~27日龄采用全收粪法测定肉仔鸡的表观代谢能(A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真代谢能(TME)、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并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肉仔鸡代谢能与玉米蛋白粉特性的回归方程.结果 表明:1)不同来源玉米蛋白粉的粗脂肪(EE)、粗灰分(Ash)及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变异相对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46.49%、33.17%、30.62%;粗蛋白质(CP)、总能(GE)及干物质(DM)含量变异相对较小,变异系数分别为6.71%、2.13%、1.20%.2)11~13日龄时肉仔鸡的AME、AMEn、TME、TMEn均值分别为11.55、11.13、10.04、11.04 MJ/kg;25~27日龄时肉仔鸡的AME、AMEn、TME、TMEn均值分别为12.29、11.74、11.79、15.35 MJ/kg.3)以逐步回归模型建立玉米蛋白粉的肉仔鸡代谢能预测方程为:11 ~ 13日龄时AME=-0.007CP+ 0.013b*+0.061Ash+ 11.441(R2=0.959,P=0.024),AMEn=-0.017CP+ 12.245(R2=0.681,P=0.027),TME=-0.011CP+0.011b* +10.351(R2=0.877,P=0.020),TMEn=-0.101CP+0.101b*+ 13.898(R2=0.819,P=0.036);25~27日龄时TME=0.014NDF+ 11.618 (R2=0.646,P<0.05).用该方程计算所得玉米蛋白粉肉仔鸡代谢能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很接近,表明玉米蛋白粉的肉仔鸡代谢能预测模型建立成功.

    玉米蛋白粉营养特性肉仔鸡代谢能预测方程

    包被肉桂醛对夏季高温条件下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及空肠形态结构的影响

    宋文静韦启鹏赵品刘林秀...
    1188-1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包被肉桂醛对夏季高温条件下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及空肠形态结构的影响.选取21日龄体重接近的健康大余麻鸭360羽,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公母各1/2).对照组1饲喂不添加抗生素的基础饲粮,对照组2饲喂添加100 mg/kg杆菌肽锌的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添加200 mg/kg包被肉桂醛的基础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 表明:1)试验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空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显著高对照组2(P<0.05).2)对照组1的料重比、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均高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1的血清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以及空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3)试验组其他生长性能(初始体重、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屠宰性能(屠宰率、全净膛率、腹脂率和腿肌率)及空肠形态结构指标(隐窝深度)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200 mg/kg的包被肉桂醛能缓解热应激对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

    包被肉桂醛热应激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抗氧化肠道形态结构

    饲粮棕榈粕添加水平对产蛋期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器官发育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王爽张亚男AHMED MOHAMED FOUAD陈伟...
    1196-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棕榈粕添加水平对产蛋期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器官发育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为生产中棕榈粕在蛋鸭饲粮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选择600只健康的20周龄福建龙岩麻鸭,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鸭.各组蛋鸭分别饲喂棕榈粕添加水平为0、3%、6%、9%和12%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2周.结果 表明:饲粮棕榈粕添加水平对蛋鸭平均蛋重、蛋黄重和蛋壳重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棕榈粕添加水平的升高,平均蛋重、蛋黄重和蛋壳重呈下降趋势;饲粮棕榈粕添加水平对其他产蛋性能和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棕榈粕添加水平对蛋鸭血浆和肝脏抗氧化指标及器官重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以平均蛋重为评价指标,推荐蛋鸭饲粮中棕榈粕添加水平不高于3%;饲粮中棕榈粕添加水平达6%~12%时可降低平均蛋重,但并未影响蛋鸭器官发育和抗氧化功能.

    棕榈粕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抗氧化

    体外法研究壳聚糖对无乳链球菌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孙铭维童津津蒋林树熊本海...
    1204-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采用体外法研究壳聚糖(CTS)对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首先,采用不同浓度(0、15.625、31.25、62.5、125、250、500和1 000 mg/mL)的CTS处理BMECs 12和24 h后,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BMECs活性,根据BMECs活性筛选出CTS的适宜作用时间(24 h)和作用浓度(31.25、125和250 mg/mL),用于后续试验.然后,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以不进行CTS处理和S.agalactiae诱导的BMECs作为对照组,以S.agalactiae诱导6h的BMECs作为S.agalactiae组,以不同浓度(31.25、125和250 mg/mL)CTS处理24 h的BMECs作为CTS组,以不同浓度(31.25、125和250 mg/mL) CTS处理24 h后再经S.agalactiae诱导6h的BMECs作为CTS(-)+sgc组,每组4个重复.使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各组BMECs的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IL-8、Toll样受体2(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TAK1)的mRNA表达量,使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各组BMECs的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NF-κB-p65(p-NF-κB-p65)、磷酸化p38(p-p38)、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和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显示:1)31.25和125 mg/mL的CTS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BMECs的IL-6、IL-8、TLR2、MyD88、IRAK4和TRAF6 mRNA表达量(P<0.05或P<0.01);31.25、125和250 mg/mL的CTS极显著降低了S.agalactiae诱导的BMECs的IL-6、IL-1β、TNF-α、IL-8、TLR2、MyD88、IRAK4、TRAF6和TAK1mRNA表达量(P<0.01).2)31.25、125和250 mg/mL的CTS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BMECs和S.agalactiae诱导的BMECs的p-NF-κB-p65、p-p38、p-ERK1/2和p-JNK蛋白表达量(P<0.05或P<0.01).由上述结果可知,CTS可以通过抑制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转导来降低S.agalactiae诱导BMECs产生炎症反应,从而有效保护细胞,降低炎性损伤作用.

    壳聚糖无乳链球菌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性损伤保护作用

    壳聚糖抗无乳链球菌引起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性反应

    孙铭维童津津蒋林树熊本海...
    1216-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研究壳聚糖(CTS)对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引起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和分子机制.试验用含不同浓度(0、15.625、31.250、62.500、125.000、250.000、500.000和1 000.000 mg/mL)CTS的脑心浸出液(BHI)培养基培养S.agalactiae,通过测定600 nm吸光度(OD)检测细菌活性;试验用含不同浓度(0、31.25、125.00和250.00 mg/mL) CTS的细胞培养基培养bMECs 24 h后,用S.agalactiae刺激细胞6h,使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Toll样受体2(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TAK1)的mRNA表达量,使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核因子-κB-蛋白65(p-NF-κB-p65)、磷酸化蛋白38 (p-p38)、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和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表明:1)CTS呈浓度依赖性抑制S.agalactiae的活性.2)S.agalactiae极显著提高了bMECs的IL-6、IL-1β、TNF-α和IL-8 mRNA表达量(P<0.01);31.25、125.00和250.00 mg/mL的CTS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S.agalactiae诱导的bMECs的IL-6、IL-1β、TNF-α和IL-8 mRNA表达量(P<0.05或P<0.01).3)S.agalactiae极显著提高了bMECs的TLR2、MyD88、IRAK4、TRAF6和TAK1 mRNA表达量(P<0.01);31.25、125.00和250.00 mg/mL的CTS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S.agalactiae诱导的bMECs的TLR2、MyD88、IRAK4、TRAF6和TAK1 mRNA表达量(P<0.05或P<0.01).4)S.agalactiae显著提高了bMECs的IκB-α、p-NF-κB-p65、p-p38和p-JNK蛋白表达量(P<0.05);31.25、125.00和250.00 mg/mL的CTS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S.agalactiae诱导的bMECs的IκB-α、p-NF-κB-p65、p-p38、p-ERK1/2和p-JNK蛋白表达量(P<0.05或P<0.01).综上所述,CTS可以呈浓度依赖性抑制S.agalactiae活性.CTS通过抑制核因子-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转导,减少了炎性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和IL-8 mRNA表达,从而减弱S.agalactiae诱导的bMECs的炎性损伤作用.

    壳聚糖无乳链球菌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性反应

    代乳品中不同蛋白质源组合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和能氮代谢的影响

    刘云龙杨磊马延鑫付彤...
    1227-1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代乳品中不同蛋白质源组合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和能氮代谢的影响.选取64头初生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成4组(每组16头),分别饲喂4种代乳品,代乳品中的总蛋白质由乳源蛋白(MP)和植物蛋白按照3:7的比例提供,植物蛋白分别为大豆分离蛋白(SP)、小麦水解蛋白(WP)和大米分离蛋白(RP).各组代乳品中蛋白质源组成如下:A组,30%MP+70% SP;B组,30% MP+40% SP+ 10% WP+ 20% RP;C组,30% MP+ 10% SP+ 40% WP+ 20%RP;D组,30%MP+ 10% SP+20% WP+40% RP.试验期63 d.结果 显示:1)14~ 63日龄,B组犊牛体重、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A组(P<0.05),各组之间开食料采食量、干物质采食量及饲料转化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2) 14~63日龄,各组犊牛的腰角宽、胸围和体斜长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犊牛的体高、十字部高显著高于A组(P<0.05).3)28日龄时,C组犊牛的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和消化能代谢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各组之间粪氮和氮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但是氮沉积率差异不显著(P>0.05).56日龄时,各组之间在能氮代谢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4)28~56日龄,B组、C组和D组犊牛血清中生长激素(GH)水平均高于A组,其中D组与A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B组、C组和D组犊牛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综上所述,饲喂复合植物蛋白代乳品能够影响哺乳期犊牛的生长性能及能氮代谢,且综合来看B组饲喂效果最佳.

    哺乳期犊牛植物蛋白代乳品生长性能能氮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