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植物乳杆菌对氧化应激肉鸡抗氧化能力和肠道真菌结构的影响

    原君梦赵凡史淑艳李璐...
    2929-2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益生菌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提高肉鸡的抗氧化能力,但肠道真菌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鲜有研究.因此,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P8 对氧化应激肉鸡回肠形态、抗氧化能力和盲肠真菌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300 只体重相近的1 日龄肉鸡,随机分为3 组,每组10 个重复,每个重复 10 只鸡.对照组(Con组)肉鸡饲喂基础饲粮,地塞米松(DEX)处理组(DEX组)肉鸡饲喂基础饲粮并于试验第 16 天腹腔注射DEX,DEX和植物乳杆菌P8 共处理组(DEX P8 组)肉鸡饲喂含有 1×108 CFU/g植物乳杆菌P8 菌粉的饲粮并于试验第 16 天腹腔注射DEX.试验第 21天采集肉鸡血浆、回肠和盲肠内容物,测定回肠形态、抗氧化指标和盲肠内容物真菌组成结构.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DEX处理对肉鸡回肠形态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血浆和回肠黏膜中核因子E2 相关因子 2(Nrf2)、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血红素氧合酶-1(HO-1)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饲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P8 菌粉对DEX处理肉鸡回肠形态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血浆和回肠黏膜中Nrf2、GSH含量及HO-1 活性和T-AOC(P<0.05).2)盲肠内容物ITS测序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DEX和DEX P8 的处理改变了肉鸡盲肠内容物真菌组成结构.与Con组相比,DEX组肉鸡盲肠内容物中未分类的格孢腔菌属、鬼伞属、肉座菌属、拟点霉属、亚隔孢壳属、未分类的格孢腔菌种、Coprinellus hiascenen、Trichoderma arundimaceum、未分类的拟点霉种和未分类的亚隔孢壳种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马拉色氏霉菌属和限制马拉色氏霉菌种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与DEX组相比,DEX P8 组肉鸡盲肠内容物中发菌科、间座壳科、亚隔孢壳科、锁霉属、亚隔孢壳属、拟点霉属、Itersonilia perplexans、未分类的亚隔孢壳种和未分类的拟点霉种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接合菌门、酵母科、被孢霉科、接合酵母菌属、被孢霉属、未分类的接合酵母菌种和长枝被孢霉种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3)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回肠GSH含量与酵母菌属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浆Nrf2 含量与锁霉属和未分类的伞菌属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回肠HO-1 活性与嗜热子囊菌属相对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合以上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植物乳杆菌P8 能够有效地缓解肉鸡氧化应激并调控盲肠内容物真菌结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植物乳杆菌P8 可能通过调控盲肠真菌结构提高氧化应激肉鸡的抗氧化功能.

    肉鸡氧化应激植物乳杆菌肠道真菌

    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中添加酸性蛋白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李洪滨刘延杰陈宁李方方...
    2943-2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蛋白质水平和不同酸性蛋白酶添加剂量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为酸性蛋白酶在肉鸡饲粮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采用 4×2 析因设计,2 个因素分别为酸性蛋白酶添加剂量和饲粮蛋白质水平,4 个酸性蛋白酶添加剂量分别为 0、125、250 和 500 g/t酸性蛋白酶;2 种蛋白质水平分别为正常蛋白质水平(基础饲粮)和低蛋白质水平(低蛋白质饲粮,在基础饲粮蛋白质水平基础上降低约 1%).试验选取体况良好的 7 日龄白羽肉鸡1 440 只,随机分为 8 个组,每个组 6 个重复,每个重复 30 只鸡.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Ⅰ组)、基础饲粮+125 g/t酸性蛋白酶(Ⅱ组)、基础饲粮+250 g/t酸性蛋白酶(Ⅲ组)、基础饲粮+500 g/t酸性蛋白酶(Ⅳ组)、低蛋白质饲粮(Ⅴ组)、低蛋白质饲粮+125 g/t酸性蛋白酶(Ⅵ组)、低蛋白质饲粮+250 g/t酸性蛋白酶(Ⅶ组)和低蛋白质饲粮+500 g/t酸性蛋白酶(Ⅷ组),其中饲喂基础饲粮的Ⅰ组和低蛋白质饲粮的Ⅴ组为对照组.试验期为 42 d.结果显示:1)在基础饲粮条件下,与对照组(Ⅰ组)相比,Ⅱ组肉鸡前期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Ⅲ、Ⅳ组肉鸡后期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Ⅱ、Ⅳ组肉鸡全期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在低蛋白质饲粮条件下,与对照组(Ⅴ组)相比,Ⅶ组肉鸡前期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Ⅶ、Ⅷ组肉鸡全期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2)在基础饲粮条件下,与对照组(Ⅰ组)相比,Ⅱ、Ⅲ、Ⅳ组肉鸡对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Ⅲ、Ⅳ组肉鸡对粗蛋白质、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在低蛋白质饲粮条件下,与对照组(Ⅴ组)相比,Ⅵ、Ⅶ、Ⅷ组肉鸡对干物质、半胱氨酸、缬氨酸和酪氨酸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Ⅶ、Ⅷ组肉鸡对粗蛋白质、丝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Ⅷ组肉鸡对天门冬氨酸、苏氨酸、谷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3)基础饲粮条件下,Ⅱ、Ⅲ、Ⅳ组每只鸡毛利润比Ⅰ组分别提高 0.64、0.44、0.62 元;低蛋白质饲粮条件下,Ⅵ、Ⅶ、Ⅷ组每只鸡毛利润比Ⅴ组分别提高 0.32、0.63、0.57 元.综上所述,在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中添加酸性蛋白酶均能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并降低死淘率.在基础饲粮中,试验前期和后期推荐肉鸡饲粮中分别添加 125 和 500 g/t酸性蛋白酶;在低蛋白质饲粮中,试验前期和后期推荐肉鸡饲粮中分别添加 250 和 500 g/t酸性蛋白酶.

    肉鸡酸性蛋白酶生长性能氨基酸表观消化率

    甘草提取物、乳酸菌及其联合添加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李帅兵符璐田程程蒋苏苏...
    2956-2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甘草提取物、乳酸菌及其联合添加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健康状况良好的 1 日龄雄性良凤花肉鸡420 只,随机分为 4 组,每组 7 个重复,每个重复 15 只.4 组试验鸡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0.1%甘草提取物(甘草组)、基础饲粮+4.5×107 CFU/g嗜酸乳杆菌(乳酸菌组)和基础饲粮+0.1%甘草提取物+4.5×107 CFU/g嗜酸乳杆菌(联合组).试验期 84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甘草组和乳酸菌组肉鸡 56 和 84 日龄体重显著增加(P<0.05),57~84 日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甘草组和联合组肉鸡 29~56日龄及 57~84 日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提高(P<0.05).联合组肉鸡 56 和 84 日龄体重、57~84 日龄ADG和ADFI及 1~84 日龄ADFI显著高于甘草组和乳酸菌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甘草组、乳酸菌组及联合组肉鸡全净膛率显著提高(P<0.05),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腹脂率显著低于甘草组和乳酸菌组(P<0.05).3)甘草组、乳酸菌组及联合组肉鸡胸肌红度(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甘草组和乳酸菌组显著高于联合组(P<0.05),其他肉质性状指标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甘草组、乳酸菌组和联合组肉鸡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和粗纤维(CF)表观代谢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且联合组显著高于甘草组和乳酸菌组(P<0.05).5)28 和 84 日龄肉鸡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尿素氮(UN)含量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甘草组和乳酸菌肉鸡 28 日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及 84日龄血清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联合组肉鸡28 和84 日龄血清TC和LDL-C含量均显著低于甘草组和乳酸菌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甘草提取物或乳酸菌可提高育成期和育肥期肉鸡生长性能,提高屠宰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对肉品质无不良影响,且不损伤肉鸡肝脏功能.与单独添加甘草提取物和乳酸菌相比,甘草提取物与乳酸菌联合添加可协同提高育成期和育肥期肉鸡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和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

    甘草提取物乳酸菌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表观代谢率血清生化指标

    古典音乐对不同饲养密度下肉鸡屠宰性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

    高新磊龚建刚李丽华刘彦慈...
    2969-2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古典音乐对不同饲养密度下肉鸡屠宰性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 2×3 因素设计(有/无音乐刺激×3 个饲养密度),有音乐刺激组播放古典音乐,3 个饲养密度水平分别为15.5、17.9 和20.3 只/m2.将540 只1 日龄科宝肉鸡随机分成6 个组,每组6 个重复.试验期 42 d.结果表明:1)随着饲养密度的提高,肉鸡宰前活重、屠宰率和胸肌率显著降低(P<0.05),而播放古典音乐能够显著提高肉鸡宰前活重(P<0.05).2)播放古典音乐有增加肉鸡空肠(P=0.088)和回肠(P=0.057)相对长度的趋势.3)随着饲养密度的提高,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显著降低(P<0.05),空肠和回肠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播放古典音乐能够显著提高肉鸡空肠绒毛高度(P<0.05),有降低空肠(P=0.058)和回肠(P = 0.080)V/C 值的趋势;播放古典音乐可以显著提高高饲养密度(20.3 只/m2)下肉鸡回肠V/C值(P<0.05).4)提高饲养密度会显著降低肉鸡盲肠未培养细菌 f 瘤胃球菌科(uncultured bacterium f Ruminococcaceae)和粪杆菌属(Fecalibacterium)相对丰度(P<0.05);播放古典音乐对肉鸡盲肠菌群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笼养条件下,20.3 只/m2 的饲养密度导致科宝肉鸡宰前活重、屠宰率和胸肌率下降,造成肠道形态结构和菌群失调,推荐饲养密度以 17.9 只/m2 为宜;而给予古典音乐刺激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肉鸡宰前活重,改善肠道发育,建议在古典音乐刺激背景下,科宝肉鸡的饲养密度可提高至20.3 只/m2.

    饲养密度古典音乐肉鸡屠宰性能肠道发育

    蛋鸡产蛋高峰至后期生产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特征研究

    陈炳旭宋丹段涛王薇薇...
    2981-2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产蛋高峰至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以及血浆、肝脏和输卵管氧化损伤随时间的变化特征.选取 135 只健康、体况基本一致的 34 周龄海兰褐蛋鸡,设 9 个重复,每个重复 15 只鸡.试验期 48 周,在 34、46、58、70 和 82 周龄采样,测定蛋品质、血浆氧化损伤标志物和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34、58 和 82 周龄蛋鸡肝脏、输卵管膨大部和子宫部的氧化损伤标志物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1)与 34、40 和 46 周龄相比,76 周龄时产蛋率显著降低(P<0.05);与 34 和 40 周龄相比,76 周龄时平均蛋重显著提高(P<0.05);与 64 周龄相比,82 周龄时破蛋率显著提高(P<0.05).2)82 周龄时蛋壳强度和蛋黄颜色显著低于 34、46 和 58 周龄时(P<0.05),70 和 82 周龄时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显著低于 34 和 46 周龄时(P<0.05),70 和 82周龄时蛋壳指数显著高于 34 和 46 周龄时(P<0.05).3)82 周龄时血浆中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和硝基酪氨酸(NT)含量显著高于 34 周龄时(P<0.05),58 周龄时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 34 和 46 周龄时(P<0.05),46 和 58 周龄时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歧化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 34、70 和 82 周龄时(P<0.05);82 周龄时肝脏中MDA、8-OHdG、NT含量以及T-AOC和SOD、GSH-Px活性显著高于 34和 58 周龄时(P<0.05);82 周龄时输卵管膨大部中MDA、8-OHdG和NT含量显著高于 34 周龄时(P<0.05),82 周龄时输卵管膨大部中T-AOC和GSH-Px活性显著低于 34 周龄时(P<0.05),58 周龄时输卵管膨大部中SOD活性显著高于 34 和 82 周龄时(P<0.05);82 周龄输卵管子宫部中MDA和 8-OHdG 含量显著高于 34 周龄时(P<0.05),58 周龄输卵管子宫部中 SOD 和GSH-Px活性显著高于 34 和 82 周龄时(P<0.05),58 和 82 周龄时输卵管子宫部中T-AOC显著低于 34 周龄时(P<0.05).综上所述,从产蛋高峰期到产蛋后期,蛋鸡的生理代谢活动会随周龄增长而变化,导致蛋鸡生产性能降低,蛋品质下降,输卵管膨大部和子宫部抗氧化能力退化.

    周龄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能力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美藤果油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以及蛋黄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维生素E富集的影响

    陈晗DANSOU Dieudonné Mahukpégo余雅男汤超华...
    2990-3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美藤果油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以及蛋黄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与维生素E富集的影响.选取 40 周龄健康、产蛋率和体重相近的海兰褐蛋鸡450 只,随机分为5 个组,每组6 个重复,每重复15 只.对照组饲粮中添加0.67%的玉米油,亚麻籽油组(FO 组)饲粮中添加 2.0%的亚麻籽油,其他 3 组饲粮中分别添加 2.0%(SO2.0组)、2.5%(SO2.5组)、3.0%(SO3.0组)的美藤果油,试验期 12 周.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美藤果油对蛋鸡的产蛋率、料蛋比、平均日采食量和蛋品质均无显著影响(P>0.05),SO3.0组的平均蛋重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美藤果油显著提高了蛋黄中ω-3 PUFA含量(P<0.05),并显著降低了ω-6/ω-3 PUFA比值(P<0.05);随着美藤果油添加水平的提高,鸡蛋中ω-3 PUFA的沉积效率呈现降低趋势,SO2.5组与FO组具有相近的ω-3 PUFA沉积效率.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美藤果油对蛋黄中维生素E的总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可知,在蛋鸡饲粮中添加美藤果油可大幅提高ω-3 PUFA在蛋黄中的沉积量,降低ω-6/ω-3 PUFA 比值,且对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无不良影响,可用于生产ω-3 PUFA强化鸡蛋.

    美藤果油鸡蛋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蛋鸡玉米-豆粕-棉籽粕型饲粮低蛋白质水平及氨基酸平衡模式的研究

    赵前程赵国先马可为郝艳霜...
    3001-3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通过研究玉米-豆粕-棉籽粕型饲粮蛋白质水平及氨基酸平衡数量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养分表观代谢率以及氮排放的影响,探究蛋鸡玉米-豆粕-棉籽粕型低蛋白质饲粮的可行性,并确定适宜的蛋白质水平以及合理的氨基酸平衡模式.选取 504 只 400 日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 7 组,每组 6 个重复,每个重复 12 只鸡.各组饲粮类型均为玉米-豆粕-棉籽粕型,其中1 组(对照组)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5.5%,2、3、4 组饲粮蛋白质水平在对照组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基础上降低 1.5%并分别平衡蛋氨酸(Met)+赖氨酸(Lys)、Met+Lys+苏氨酸(Thr)和Met+Lys+Thr+色氨酸(Trp),5、6、7 组饲粮蛋白质水平在对照组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基础上降低3%并分别平衡Met+Lys、Met+Lys+Thr和Met+Lys+Thr+Trp.试验期为 91 d,其中预试期 7d,正试期 84 d.结果显示:1)饲粮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产蛋率和料蛋比(P<0.05).氨基酸平衡数量显著影响产蛋率(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与氨基酸平衡数量对产蛋率和料蛋比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与对照组相比,2、3、4 组的各项生产性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5、6、7 组的产蛋率显著降低(P<0.05),料蛋比显著增加(P<0.05).2)饲粮蛋白质水平和氨基酸平衡数量对蛋品质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与氨基酸平衡数量对蛋品质各项指标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3)饲粮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P<0.05).氨基酸平衡数量对粗蛋白质、能量和粗灰分表观代谢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与氨基酸平衡数量对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与对照组相比,2、3、4 组的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均显著提高(P<0.05).4)饲粮蛋白质水平和氨基酸平衡数量均显著影响粪中吲哚、粪臭素以及氨气含量(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与氨基酸平衡数量对粪中吲哚、粪臭素以及氨气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与对照组相比,3、4、5、6、7 组粪中吲哚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2、3、4、5、6、7 组粪中粪臭素和氨气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5)2、3、4 组的利润均高于对照组,且以 2 组的经济效益最好.综上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蛋鸡生产中应用玉米-豆粕-棉籽粕型低蛋白质饲粮具有可行性.玉米-豆粕-棉籽粕型饲粮蛋白质水平由 15.5%降至 14.0%并平衡Met+Lys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无负面影响,同时可提高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减少氮排放,具有最好的经济效益,此时饲粮氨基酸平衡模式为Lys∶Met∶Thr∶Trp=100∶45∶54∶15;玉米-豆粕-棉籽粕型饲粮蛋白质水平由 15.5%降至12.5%时,即使平衡Met+Lys+Thr+Trp,依旧会对蛋鸡的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蛋鸡低蛋白质豆粕棉籽粕氨基酸平衡模式

    14~35日龄北京鸭25-羟基维生素D3与维生素D3需要量及其相对生物学效价的研究

    高可欣张博孙伟丽高惠...
    3014-3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形式和不同水平的维生素D对 14~35 日龄北京鸭生长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北京鸭 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与维生素D3 的需要量及其相对生物学效价.试验选取 728 只 14 日龄健康且体重相近的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13 个组,每组 8 个重复,每个重复 7 只鸭.试验设 1 个基础饲粮组(不添加维生素 D),6 个25-OH-D3添加组和 6 个维生素 D3 添加组,添加水平均为 100、200、400、800、1 200 和2 000 IU/kg.试验期为3 周.结果表明:1)与基础饲粮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维生素D3 对14~35日龄北京鸭生产性能并无显著影响(P>0.05),而饲粮中添加 25-OH-D3 可显著提高北京鸭平均体重(BW)和平均日增重(ADG)(P<0.05).2 种形式维生素D组间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2)与基础饲粮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维生素D3 或 25-OH-D3 均显著降低 35 日龄北京鸭血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P<0.05),显著提高血浆钙含量(P<0.05),而 2 种形式维生素D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维生素D 的形式与饲粮维生素 D 水平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3)随着维生素D3 或 25-OH-D3 添加水平的增加,血浆中 25-OH-D3 含量均呈显著线性增长(P<0.01)和二次曲线变化(P<0.01),且维生素D的形式与饲粮维生素D水平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25-OH-D3 添加组血浆中 25-OH-D3 含量显著高于维生素 D3 添加组(P<0.05).4)以血浆ALP活性和钙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二次曲线-折线模型估测 14~35 日龄北京鸭维生素D3的需要量分别是 440.7 和 100.0 IU/kg,25-OH-D3 的需要量均为 100.0 IU/kg.5)以血浆ALP活性和 25-OH-D3 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指数模型估测 14~35 日龄北京鸭 25-OH-D3 的生物学效价分别为维生素D3 的 2.16 和 2.37 倍.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维生素D3 或25-OH-D3 均可提高血浆中钙和 25-OH-D3 含量,降低ALP活性;但饲粮中添加 25-OH-D3 对于血浆中 25-OH-D3 沉积效率更高,并可提高肉鸭生产性能.

    北京鸭25-OH-D3维生素D3生长性能碱性磷酸酶需要量相对生物学效价

    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邹函峪王宝维张名爱凡文磊...
    3025-3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健康的影响.选择健康的 7 日龄樱桃谷鸭 180 只,根据体重均匀分为 6 组,每组 5 个重复,每个重复 6 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C组饲喂添加凝结芽孢杆菌的试验饲粮,CB组饲喂添加丁酸梭菌的试验饲粮,BC+CB(1∶1)组饲喂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复合菌制剂(以1∶1比例混合)的试验饲粮,BC+CB(1∶2)组饲喂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复合菌制剂(以1∶2比例混合)的试验饲粮,BC+CB组(2∶1)组饲喂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复合菌制剂(以 2∶1 比例混合)的试验饲粮,试验饲粮中益生菌制剂总添加量均为 0.3%.预试期 5d,正试期 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BC+CB(1∶2)组的12~35 日龄、12~49 日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BC+CB(1∶2)组和BC+CB(2∶1)组的 12~35 日龄、12~49 日龄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各组之间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3)BC+CB(1∶2)组和BC+CB(2∶1)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BC组(P<0.05).各组之间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氨基酸含量和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4)BC+CB(2∶1)组的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B组(P<0.05).各组之间肠道肿瘤坏死因子-α 和白细胞介素-1β 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5)与对照组相比,BC+CB(1∶1)组、BC+CB(1∶2)组和BC+CB(2∶1)组的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6)与对照组相比,BC+CB(2∶1)组的盲肠鲁森杆菌属(Ruthenibacterium)、未分类的丹毒丝菌科(Erysipelatoclostrichaceae-unclassified)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盲肠盐单胞菌属(Halomonas)、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海洋螺杆菌目(Oceanosprillales)和考克斯菌属(Kocu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与单一菌制剂相比,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复合菌制剂更有利于促进樱桃谷鸭的生长性能,提高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改善小肠形态,提高免疫力,维护肠道菌群结构.在本试验条件下,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添加比例为 2∶1 时效果最优.

    复合菌制剂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形态发育高通量测序

    饲粮维生素B1添加水平对产蛋期种鹅繁殖性能、血清生殖激素指标、肠道组织形态及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

    李倩张名爱王宝维凡文磊...
    3041-3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B1 添加水平对产蛋期种鹅繁殖性能、血清生殖激素指标、肠道组织形态及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 150 只体况相近的 34 周龄五龙鹅种鹅,随机分为 6 组,每组 5 个重复,每个重复 5 只鹅(1 公 4 母).各组维生素B1 添加水平分别为 0(对照组)、1、2、3、4、5 mg/kg.预试期 1 周,正试期 10 周.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种蛋合格率、种蛋受精率、种蛋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之间血清催乳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睾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 mg/kg 维生素 B1 组血清孕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 1、3、4、5 mg/kg维生素B1 组(P<0.05),2、3 mg/kg 维生素 B1 组血清促卵泡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2 mg/kg维生素B1 组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 mg/kg维生素B1 组(P<0.05).4)2 mg/kg维生素B1 组盲肠菌群的Inv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科水平上,2 mg/kg维生素B1 组的盲肠弯曲杆菌科(Campylobacteraceac)、纤维单胞菌科(Cellulomonadaceae)、甲基杆菌科(Methylobacteriaceae)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属水平上,2 mg/kg维生素B1 组的盲肠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维生素B1 有利于提高产蛋期种鹅血清生殖激素含量,促进肠道组织发育,优化盲肠菌群结构.建议产蛋期种鹅饲粮维生素 B1 添加水平为2 mg/kg.

    维生素B1产蛋期种鹅血清生殖激素肠道组织形态盲肠菌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