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

月刊

大学教育/Journal University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路径研究

    顾晨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在阐明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思想挑战的基础上,指出了具体的引育原则,并重点从三方面指出了具体的引导路径,包括坚守育人本位,加强文化建设;依托新媒体平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力;强化群体价值意识,积极发挥朋辈教育作用.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实困境引导路径

    OBE理念下课程思政融入内分泌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黄济华黄炫赓蒋飞霞黎英荣...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详细探讨了OBE理念在内分泌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旨在通过OBE理念的有效应用,将课程思政融入内分泌学教学中,以提升医学生的专业素养、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文章提出通过明确学习成果、修订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建立评价体系等具体措施,为医学院校的内分泌学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OBE理念课程思政内分泌学课程改革

    "广西故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研究

    甘怀敏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是东盟了解中国的前沿和窗口,是衔接"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故"广西故事"是中国故事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广西故事"就在学生身边,师生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大学英语作为广西高校的公共必修课,学生多、课时长,是课程思政的理想"阵地".挖掘"广西故事"思政元素并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爱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怀,提高学生面向东盟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讲好"广西故事"的能力,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因此,文章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12个主题探究建立富含思政元素的"广西故事"资源库,便于教师将其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解决学生"文化失语"的教学痛点.最后,从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方面,探讨"广西故事"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路径.

    "广西故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大学英语路径

    区域性元素融入地方高校生态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邓健王文强赵满兴刘冲...
    103-10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性元素是地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宝贵资源.文章以延安大学生态学课程为例,分析了课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延安精神为核心,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家国情怀教育、科研创新精神等为支点的"双核心多元素"思政教学资源体系内涵,从课程思政资源挖掘和案例建设、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有关教学评价和效果反馈表明,将区域特色元素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助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达成,但在实际应用中还要注重持续建设、师资培养、资源优化和全面保障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为实现"三位一体"教育目标提供支撑.

    地方院校课程思政生态文明延安精神教学体系建设

    课程思政背景下历史专业师范生德育培养策略——以历史教育实践课程为例

    冷宣卓关娴娴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课程思政、落实德育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德育育人能力已成为教师职前教育的时代诉求与教师的必备素质,师范教育应以学生现实需求为本,关注德育教育.课题组针对历史教育实践课程育人属性不突出、学生向中等教育德育工作者角色转变不明显、历史课程德育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构建历史教育实践课程德育教育能力培养的"同心圆四层协同推进"模式,以立德树人为导向,运用高校和中学教育基地的资源平台,深化历史教育实践课程改革,凸显新时代历史师范教育的特色优势,探索理念指导和实践兼具的实践课程新范式.

    德育培养课程思政历史专业师范生教育教育实践

    "立德树人"背景下基础医学课程人文育人体系的构建研究

    刘雪萍梁振涛王琦王桂秋...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为问题导向,通过党建领航,立德铸魂,打造"三全育人"新格局,构建"学建赛行"递进式教学模式.利用课堂内外协同育人模式,开展党建品牌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技能竞赛平台搭建、志愿者健康素养宣传等活动,拓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深入打造有人文、有情怀、有温度的基础医学课程育人体系,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医学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铸造一支时代先锋党员队伍,实现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充分发挥党支部育人战斗堡垒作用.

    医学生"立德树人"基础医学课程人文育人体系

    产教融合背景下虚拟仿真实验对通信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作用探析

    王鸿赵海涛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变革快速发展,产教融合成为通信工程专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5G+工业互联网"的生产流水线具有现实不可及、建设成本高、效果无法直观呈现、过程不可逆等特点,难以通过真实环境开展大规模的"5G+工业互联网"实验教学,无法满足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文章以"5G+工业互联网"资源优化虚拟仿真实验为例,分析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开展虚拟仿真实验的必要性,阐述了"5G+工业互联网"资源优化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特色,并进一步探讨了虚拟仿真实验对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方面的促进作用.

    产教融合虚拟仿真实验通信工程"5G+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

    以设计制造一把菜刀为牵引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探索

    聂小武蔡明灯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典型的传统制造业专业,开设的学校多、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如何达到新工科建设的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特色的突围成为提升该专业学生竞争力的关键.文章对标新工科建设要求和材料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结合当地刀剪产业的智能制造发展需求,提出了以设计制造一把菜刀为牵引的跨学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产业学院、微专业建设、专业竞赛、实践教育等方面实施改革创新,全面融入课程思政,优化评价体系,以期培养出卓越工程师.

    菜刀制造卓越工程师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

    虚拟仿真实验助力高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

    张文科崔萍周守军罗南春...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旨在为能源应用及环境保护领域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复合专门人才,设置制冷、热电、能环等方向.实验的多样性及复杂性使培养方案的制订及实践面临一定的挑战.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重点为解决真实实验项目条件不具备或实际运行困难的问题,如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大型综合训练等问题.文章揭示了虚拟仿真实验的内涵和意义,强调其在实现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目标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课程实验、融入实验周的实验、助力专业实践等夯实人才培养质量的环节.在部分高校实验条件有待提高和完善的背景下,虚拟仿真实验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专业教学任务.

    虚拟仿真实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交互操作三维

    新文科背景下通专融合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唐小燕王新哲杨宏昌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文章基于新文科建设宣言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对通专融合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通专融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价值引领、课程体系、产教融合、教师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通专融合人才培养路径,以期能为地方高校推进通专融合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新文科通专融合人才培养通识教育专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