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

月刊

大学教育/Journal University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立德树人视域下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高质量协同育人路径探析

    周媛缑文彤
    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是"三全育人"格局下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更是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的使命要求。目前,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有待完善,育人主体和优势资源缺乏整合,工作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有待建立。要将哈肯的协同理论广义应用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就应当在育人目标、育人功能和育人方式上进行协同,从而实现育人效果的叠加。一是实现理念协同:突出育人目标的一致性,完善同向同行的管理框架。二是实现功能协同:强调育人优势的互补性,搭建有机联系的协作平台。三是实现路径协同:体现育人方式的互嵌性,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研究生立德树人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导学关系构建

    刘晶朱婧怡陈睿尹学锋...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科生教育中的导学关系构建,旨在倡导导师不仅为学生提供大学适应性教育,还应以学业导师身份,为学生安排明确的学习任务并及时给予反馈,依据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训练其自我发展和批判反思能力。然而,在实践中构建有效的导学关系仍存在认识有偏差、缺乏有效抓手、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文章聚焦双边需求的导学关系构建,提出利用信息化、数智化的手段增强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导学相长的可持续性,以科研问题为导向,以课题项目为载体,以实验室平台为依托,全过程引导学生进阶式开展科研探索和科技创新,同时健全管理机制设计,以保障导学关系的良性发展。

    导师制导学关系本科导师

    一流本科课程半导体照明技术建设及教学改革研究

    林介本吴荣琴李银成张保平...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课程组从课程改革目标、改革方向出发,阐述了闽南科技学院半导体照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产教融合平台、依托平台等建设情况,论述了课程改革的方法与特色,提出了梳理课程知识体系、面向地方特色产业、培养交叉学科意识等有机结合的课程建设方法。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和经验,为新工科背景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供了参考。

    半导体照明技术一流本科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创新创业

    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与智慧化发展路径探析

    乔莉萍
    16-1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文章提出了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与智慧化发展路径,包括优化信息化与智慧化的硬件设施,提高教职工的信息技术素养,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与智慧化的制度和流程,构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与智慧化发展模式,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与智慧化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智慧化发展路径

    审核评估视角下具有海洋行业特色的高校质量文化体系构建

    曲学智刘俊鹏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质量文化建设是持续提升大学教育质量的内生动力,也是新一轮审核评估中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针对当前国内大学质量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缺少抓手、上热下冷、千校一面、缺乏特色等问题,文章以海洋行业特色高校大连海洋大学为例,从精神质量文化、制度质量文化、行为质量文化、物质质量文化四个维度,阐释根植大学特色土壤、自下而上构建质量文化的实践路径,旨在构建具有推广价值的地方行业高校质量文化构建模式。

    质量文化海洋行业特色大学文化

    发挥理工科院校特色 探索国情教育新路径——以北京工业大学留学生科技国情课程建设规划为例

    孙妍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但在文化传播领域,西方国家依然拥有绝对的话语优势。留学生课堂作为对外传播第一线,急需一种有效方式正面阐发中国声音,使各国学生获得关于中国的正确认识和准确解读,但目前该领域传播手段单一、内容表层化,缺少对深层文化的关注;多数院校的学历留学生(非中文专业)国情类课程仅有中国概况课一门,且存在内容简单、教学方法单一、效果难达预期等问题。在此情况下,高校应优化现有的中国概况课,改变内容过于宽泛且缺少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融合第一、第二课堂的体验型教学模式,以科技主题作为国情教育侧重点,向学生正面讲述有理工科院校属性的"当代中国科技故事"。

    国情教育理工科科技课程建设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海南岛西线为例

    丁圆婷韩奇韩瑞梅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实践教学是自然地理学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地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海南岛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热带景观,是开展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理想场所。文章以海南岛西线为例,介绍了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路线和实习内容,讨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相关专业在海南岛开展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提供参考。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实践教学海南岛

    新工科背景下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探索

    王静艾德海江·马那甫陈燕龚政...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需要,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实践途径三个方面分析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及对策。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对策包括三方面:以基础为核心的模块化项目设计,丰富教学内容的高阶性设计;应用知识图谱打通知识点壁垒,转变枯燥教学为融合建模;以实践案例丰富多学科领域应用内涵,为工程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借鉴。

    新工科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课程建设

    "金课"建设视角下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工业通信网络理论基础与技术体系课程为例

    吴江裘莹戴燕云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工科建设,为符合"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文章针对工业通信课程现有的教学问题,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提出"一体两翼三驱动四融合"的教学改革思路,并在此基础上重构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引入目标与关键成果工作法建立教学评价体系,通过这些教学改革举措提高该课程的"两性一度"。从学生评价可以看出,以上教学改革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研究生教育"金课"建设OKR教学改革

    "双碳"目标背景下太阳能电池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冯全友邹辉解令海
    45-4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正朝着绿色低碳方向迈进,这将进一步促进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应用,同时必将加剧光伏产业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文章旨在探讨"双碳"目标背景下太阳能电池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课程内容及思政元素、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教学改革措施,以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课堂授课质量,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满足培养碳中和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

    "双碳"目标太阳能电池技术思政元素虚拟仿真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