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

月刊

大学教育/Journal University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BOPPPS的"案例式、双融合"混合式教学实践——以机械设计课程为例

    林国英陈菁张慧杰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岗位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多学科交叉知识和较强的实践综合能力.机械设计课程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开展"案例式、双融合"混合式教学实践.课程内容突破传统教材的局限,依据OBE理念重构课程知识体系,将创新设计实践与3D打印实验融入课程各环节.课堂上基于BOPPPS模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用"工程、生活、思政"三案例串联知识,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互通"课内与课外,实践与实验",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表明,通过理论与实践、专业与思政的双融合,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为新时代机械设计岗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BOPPPS"案例式、双融合"混合式教学综合实践能力

    数据赋能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线上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朱云娴何婧吴润民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数据赋能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线上教学的关键环节切入,聚焦数据赋能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线直播课与平台资源学习教学情境,系统化地总结了线上课程资源建设、教学实施、学习评价三大阶段的核心要素,并借助实践案例,对基于数据赋能的在线教学实施流程进行定义、优化重组和精细化处理.研究认为,加大数据赋能线上教学改革的投入和推广、提升教师的数据素养和协同意识、重视在线课程运行效果评价和持续性的维护、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建设和实施中,是切实提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线上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继续教育高等学历数据驱动教学数据赋能

    大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的"三全育人"模式: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方位育人

    黎曦李函硕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的"三全育人"模式对培养具有法治意识的公民、构建和谐法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三全育人"即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方位育人模式,强调通过顶层设计与全局规划,动员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构建法治教育共同体;将法治教育融入各个成长阶段,形成连贯的教育体系;以法治文化建设与数字化教育推进为两翼,拓展法治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法治教育"三全育人"法治文化建设

    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为例

    孟玉梅李永涛
    66-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要精准把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发挥自身在大学生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把劳动教育有机地融入高校教育的各个方面,积极创设广泛多样的实践平台.项目组以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为例,结合高校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以及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学科特点、校园文化和资源条件,从课程、师资、实践、考核、文化等方面对大学生劳动教育进行了初步尝试,得到了一些经验和思考,为进一步开展实践育人打下了基础.

    高校高校图书馆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大学生劳动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刘旭梅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对融入过程中的教育媒介、教育者及受教育者三个层面上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究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因素,进而提出构建具有良好历史人文底蕴的校园育人环境、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者素养、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宣传矩阵等实践路径,为进一步研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晋商文化、家训文化、社火文化等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

    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贾艳辉罗彦茹
    75-7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械设计是工科相关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章在分析当前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机械设计系列课程为闭环,系统规划课程思政目标,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采用比较视野下的思政教学方法和多通道的评价方式,将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贯穿于专业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全过程,构建了机械设计系列课程的全过程育人模式.

    课程思政机械设计教学方式

    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析——以变频控制技术课程为例

    于林鑫吴东升费连越盛肖炜...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新工科背景下,将思政教育引入课程教学对培养新兴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然而,部分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得并不充分,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跨越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最后一公里",高校教师需要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与思考,以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文章根据变频控制技术课程的特点,在深度探索和精细分类相关思政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融入问题导向法、研究性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现代教学策略,构建一种将理工科专业课程与立德树人目标有效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对新工科背景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其他相关课程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参考.

    新工科课程思政专业教学育人机制变频控制

    高校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经贸类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

    方梅陈静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高校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文章分析目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不足,强调课程思政教学首先要建立在教师思想及角色转变的基础上,然后结合经贸类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指出思政元素的挖掘要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利用各类平台资源,并且注重发挥学生在思政元素挖掘中的作用.最后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变以及实践或劳动教育等方面探析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具体融合路径.

    高校思政元素挖掘融合

    建筑环境学课程思政探索——以人体热反应机理为例

    杨建明李丽张先勇操瑞兵...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索了在建筑环境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在人体热反应机理课堂中,运用"温水煮青蛙"实验和热舒适问卷评价,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研究兴趣;通过分析防疫工作服的热舒适例题,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识与职业精神;在课后思考题中,引入我国"双碳"目标与低碳节能概念,以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通过采用二维码问卷和现场结果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创新研究兴趣,从而增强专业能力和思政素质.此外,探索了建筑环境学课程思政教育不同阶段成效的评价方法,为建筑环境学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课程思政建筑环境学课程热舒适节能

    化工原理课程思政的探索

    樊红莉李风海郭明晰韩国鹏...
    93-9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面临教师和学生课程思政意识薄弱、工科课程内容引入思政元素难度大的问题.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类专业的核心基础和技术基础课程.基于化工原理课程思政的现状,文章对化工原理课程思政的三种强化途径进行了阐述,阐明了化工原理课程思政的两种策略,并且给出了六种具体的融合案例,以期为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使立德树人的目标在润物无声中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化工原理课程课程思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