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

月刊

大学教育/Journal University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创新为导向的分子生物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

    伊艳杰周广舟吴兴泉沈云鹏...
    85-8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生物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分子生物学课程发展迅速,几乎渗透到生物学领域所有学科.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以创新为导向,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方面的研究性教学改革,使学生充分理解与掌握分子生物学知识,从而提高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研究性教学改革,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三全育人"的培养目标.

    分子生物学创新研究性教学改革

    OBE理念下学校排球专项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优化

    陈颖如韦汉国韦家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指导下,文章重新审视学校排球专项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排球运动的特点和教育目标,提出通过引入项目式学习和实践导向教学、利用翻转课堂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利用数据化管理活化教学形式、利用虚拟现实等教学辅助技术等创新举措,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加强师生互动、优化教学资源等优化措施,进一步提高学校排球专项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实践证明,该教学改革对相关课程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OBE理念排球专项创新与优化教学方法

    基于DMAIC模型的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管理初探——以食品专业综合实验为例

    刘丹陈林姜燕吴雅红...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对于衡量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实验能力,具有很强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因此,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是实验教学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以食品专业综合实验为例,通过DMAIC五步法(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与总结,通过鱼骨图定性分析和因果矩阵表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找出制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提出涉及课前管理、课中实施和课后考核三方面的改进措施,为高校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实验教学六西格玛管理法DMAIC模型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融合路径初探——以土壤污染生态修复工程课程为例

    姚倩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教育认证要求高校在工程类课程人才培养和课程目标的设置上需结合国家与行业的需求,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土壤污染生态修复工程课程是西安文理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工程实践类选修课程,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文章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初步路径,并结合职业需求及国家政策更新知识体系,调整考核方式,力争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工程教育认证土壤污染生态修复工程课程设计融合路径课程资源

    基于课程思政的消防法规课程教改探索

    朱国庆彭敏董心同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防工程专业课程的主要目的为探索火灾发生、发展和致灾机理,研究火灾预防、灭火救援和火灾调查的技术、装备与工程方法,使学生掌握消防安全管理知识和消防法律法规标准,为我国培养高素质防火灭火的火灾科学家、消防工程师和消防管理人才.消防法规课程作为其中一门重要课程,其主要教学任务是指导学生对国家消防体系的管理规范进行深入了解.本次课程教改基于此,将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在扎实完善学生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融合,以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消防法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微机原理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与实践

    左冬红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课程组设计了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思政案例,并将其融入线上教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实践结果表明,课程思政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

    课程思政案例设计微机原理

    地质类专业课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研究——以长江大学为例

    饶松吴楠林小云王振奇...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举措、新方向,强调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引领.文章以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例,对地质类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度挖掘、系统梳理,减少了思政元素的简单堆砌、重复,以期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布局的地质类专业课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全方位提升思政育人效果.通过发挥专业课程之间的思政协同效应,引导学生继承家国情怀、石油精神等精神财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

    课程思政地质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效果评估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

    刘恒全李峻峰陈善华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学生首先接触的专业课程.文章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从哲学思想、工程伦理、社会责任三个角度整理思政素材,并结合专业特色和课程知识体系进行归纳总结.探索思政元素与课程体系相结合的教学思路与融入模式,通过课程实现途径来体现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权重和评价体系.通过思政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强化使命担当,并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

    思政元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桥梁施工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杨志军滕翠翠荣华
    115-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木工程专业如何在智能建造的时代背景下向新工科教育转型,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是摆在专业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主要以桥梁施工课程为例,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思想,并结合实践,分别从教师团队建设、思政资源库建设、思政元素融入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实现新工科对人才价值塑造的育人功能.

    新工科桥梁施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文化回应教学视阈下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自信教育的融合

    李丽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英语与文化自信教育的融合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机遇,也是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引入文化回应教学的可行性及意义,指出英语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文化背景为"脚手架",确保目标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积累;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自信教育融合的要点,并对未来英语教学与文化自信教育的融合提出了建议.

    文化回应教学大学英语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