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

月刊

大学教育/Journal University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工程类专业课程产出导向(OBE)达成情况评价方法——以基础导学与初步实践课程为例

    李修华胡立坤韦善革丁璐...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教学是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和主体,课程目标的达成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为了准确全面地评价OBE模式下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文章提出将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相融合,建立学生能力和课程目标的映射关系,制定课程达成情况评价办法,帮助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持续改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文章以基础导学与初步实践课程为例,展示了该评价方法的实施过程,反映出较强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OBE课程目标达成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教学改革

    "五育并举"的光电特色专业劳动课的设计与实施——以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为例

    何艳艳周海党云丽朱广志...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部分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被弱化,劳动教育内容专业性不强、创新性不够等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面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了光电特色专业劳动课.该专业劳动课包括劳动目的的确定、劳动设备的选择、劳动培训与示范、学生创意设计、采用专业软件设计二维和三维结构图形、采用先进设备进行结构件成型与组装及调试、线上线下答疑解惑、现场验收、劳动总结等环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该专业劳动课以具有实用性、趣味性的光电小制作为牵引,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和劳动热情;以使用专业设备进行结构件成型、组装及调试为主导,突出光电特色.从劳动效果来看,该专业劳动课设计将德智体美劳融入其中,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光电特色光电小制作专业劳动课专业劳动课的设计与实施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四为协同"路径研究——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江丽萍
    53-5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是学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高职院校要结合校情,与时俱进,不断拓宽劳动教育的路径,即以课程为中心,发挥主导作用;以实践为依托,发挥协同作用;以育人为目标,发挥引领作用;以机制为准则,发挥保障作用,真正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得到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四为协同"路径研究

    基于"互联网+"智慧教学的混合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基础力学课程为例

    周继磊代祥俊王玥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将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挖掘技术深度融入基础力学课程线下以及线上教学场景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方法、网络教学平台和课堂教学平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进行高校基础力学课程整合式一体化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根据课程思政和新工科建设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以雨课堂为载体,将慕课和网络教学平台等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优化教学环节、调整教学流程和重组教学步骤,将课堂时间和空间向课外延伸,为高校工科大学生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互联网+"雨课堂课程思政工程教育认证教学模式

    基于去雾模型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综合实验设计及实施

    王文成吴小进吴萍何为凯...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新工科建设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基础实验教学已难以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文章在分析当前该课程实践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图像去雾模型的相关理论和将其用于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并以去雾模型为教学案例提出实验设计的总体思路和准则,从兴趣引导、文献检索、理论辅导、建模仿真、报告撰写和效果评价几个环节介绍综合性实验设计的过程性框架,同时提供通用的实验平台界面设计方案.多年的教学效果评价表明,该实验设计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了解科技前沿,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为将其培养为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数字图像处理图像去雾实验平台综合实验

    四元教学设计模式视域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探索

    何书刘强唐鹏杨菊...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混合式教学设计普遍存在碎片化、分割化倾向以及学习迁移悖论问题,引入四元教学设计模式,构建一套基于面向完整任务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在系统分析四元教学设计模式与混合式教学的内在关联性基础上,提炼出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实现路径,为混合式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与方法指导.

    四元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学习任务完整任务教学设计

    模块化培养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何含杰梁小翠闫文德曾柏全...
    70-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能力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教育强国和科技兴国的动力.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较滞后.文章分析了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创建了以理论知识模块为基点、以实验技能模块为主线、以创新创业模块为核心的研究生创新能力模块化培养新体系,构建了以"N+3"考核评价模块为标准的创新能力评价机制,有效提升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课题组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科学家精神,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助力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研究生创新能力模块化培养科学家精神

    果树栽培实践课程教学优化策略探讨

    钱铭钱晶晶袁鹏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果树栽培是当前我国高校园艺专业的重点课程.其中,果树栽培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知识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学校应不断优化实践课程的教学策略,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基于此,文章提出一系列优化策略,包括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地实践、组织实践活动、确定实践教学日历等,以期提高果树栽培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多有实际技能的专业人才,满足现代农业教育的需求.

    园艺果树栽培实践课程教学优化

    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思政体系的路径探究

    范钰婧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高校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构建"三全育人"思政体系是提升新时代青年学生思政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协同理论中所蕴含的多元、有序、协作等基本精神和理念要素,为实现高校"三全育人"思政体系构建提供了启示和借鉴.基于协同理论,高校应通过树立协同育人理念、完善管理机制建设、提升思政队伍水平、搭建资源共享平台、营造协同育人氛围等举措,促进育人主体内外协同,推动育人阶段有序协同,加强育人载体交贯协同,构建多元主体、多样载体、多种资源协同联动的"三全育人"思政体系,从而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标.

    协同理论"三全育人"思政教育路径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双闭环全链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周凯锋鲁润林王顺龙龚沛堂...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培养与塑造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品质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课程思政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之一.文章从两个方面对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革新,如构建以思政知识为内闭环、专业知识为外闭环的双闭环教学模式,建立教师自身引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环环相扣的全链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在内闭环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融入思政元素,旨在用"隐性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外闭环中,坚持专业知识阶段化,采取案例教学模式,借助"显性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践证明,结合具体理论知识模块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的双闭环全链条育人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专业教学和思政育人方面同频共振,更好地实现全过程育人.

    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链条双闭环教学模式课程思政自动控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