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王刚

半周刊

1002-7661

dxs1985@126.com

010-89702077/010-81679527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84-161/162信箱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Journal Duyuxie
查看更多>>旨在推广教育新理论、新经验,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深入推动素质教育。湖北总部电话0724-6060842 咨询QQ:564535801 北京编辑部电话:010-89702077 81679527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王兴礼
    184页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究

    贺得波
    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问题情境,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激发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克服困难,进而获得成功体验的数学教学情境.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方式

    重视识数教学,让数感在思维意识中扎根

    庄明铨
    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识数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数的认识不仅是获得数学语言符号,更要培养学生的数感意识.文章从创设识数情境,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数感;结合生活识数,在生活体验中培养数感;注重动手实践,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数感;注重动手实践,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数感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小学数学识数教学数感学生

    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朱恩印
    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教育行业的改革,进而新课程改革在不断的深入.新课程改革对数学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并且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实现学生的长远学习和长远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

    数学课堂实施创新教育

    低段数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刘利
    189-190页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之我见

    姚依妮
    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的教学必须做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做到一切围绕学生现阶段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展开,通过对一些富有趣味性情境的创设,提升学生观察、动手以及交流等方面的技能,并能对一些数学的基本知识予以掌握,进而能够做到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对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以及动手操作等过程的不断历练,从而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经验,进而解决其他的一些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不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试论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赵斌
    19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方式."反其道而行之",由果索因,知本求源,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其思维模式,培养其双向思维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逆向思维方式的培养和锻炼一向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潜力,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培养逆向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

    曾海兵
    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十年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新课标被推广实施,原有的初中数学教学宗旨已经改变.当前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而主动提问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改变教学意识、培养良好师生关系、改变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而形成习惯是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

    数学教学提问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运用探讨

    任红艺
    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的教学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基地,也是有利于形成学生数形结合思想,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利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手段,将复杂和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变成透明化,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解决能力.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运用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数形结合运用探讨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詹华胜
    194-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的前提是预设,生成使得预设更上一个高度,将这两者一联系就造就了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课堂上,只要老师能够较好地为学生创造一种气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同时,老师应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引导,把握学生的亮点,以肯定、欣赏和赞扬的态度与他们进行沟通,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感受到他们的需求,并及时做出方案的调整,这样的话,预设与生成才可能实现,教学效果才能向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小学数学预设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