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孟兆怀

双月刊

1674-5248

scwlxyxb@163.com

0818-2790080;2790079

635000

四川省达州市塔石路519号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贯彻“双百方针”,突出地方特色,推出学术精品,促进学术交流,扶植学术新人,繁荣科学文化。读者对象: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小学教师以及广大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夜间叙事"

    成立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夜间叙事",呈现出了丰富的戏剧场面,它在优化戏剧结构,烘托戏剧气氛,拓展读者想象空间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同时还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和突出的象征意义.

    罗密欧与朱丽叶夜间叙事艺术价值文化意蕴

    上古汉语OV语序前置宾语的构成、语义特点、语用功能研究

    李武伟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古汉语OV语序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句式,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宾语前置于动词.与以往着眼于前置宾语描写的不同,重点关注前置宾语的构成、语义特点、语用功能.在构成上,前置宾语由体词性成分、谓词性成分和主谓结构充当;在语义特点上,具有指同、指别的特点;在语用功能上,具有凸显焦点、篇章衔接和对比的功能.对前置宾语的全面考察,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前置宾语的特点,还有助于更加清晰认识上古汉语OV语序的性质和汉语语法史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为语言类型学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提供语料支撑.

    上古汉语OV语序前置宾语构成语义特点语用功能

    绘本图画叙事中的情节展示艺术探析

    黄岚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叙事学理论为指导研究绘本的图画叙事、版式设计和画框调节是实现绘本图画叙事的重要手段.利用版式设计和画框变化页面中的图画形态及其关系,使绘本中的系列图画在读者的视知觉及想象中形成连贯性、叙事性,以及叙事节奏的起伏变化.

    绘本图画叙事故事情节版面设计画框

    "绿"在网络语境中的语义、结构变异

    刘玙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民在网络上评论和交流时,为了追求表达上的"简洁、便利、新奇",会改变词语的通用意义和用法,使得词义在网络语境下发生变异.以单音节词"绿"为研究对象,在微博、虎扑检索收集相关语料,然后分析整理,总结出"绿"在网络语境下的7个新义,分析这些意义间的引申演变关系,从而了解网民的语言习惯和偏好,并为进一步的网络语研究提供参考.

    "绿"网络语言语义变异语法功能结构变异

    论唐诗中"羽人"形象的诗风及文化内涵

    郑小琼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隔千载,"羽人"形象千变万化,其起源与发展脉络清晰.发展至唐代,"羽人"原始形象渐趋褪去,逐步与道教"仙人"形象趋近或重叠.在35位诗人中,他们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主要呈现出三种不同诗风,体现在雄奇壮丽、闲适恬淡、幻化浪漫三方面.在《全唐诗》中,有48首诗作借"羽人"形象或言志或传情,他们或传递崇道的向往之情;或寄寓壮志难酬的苦闷;或表达坚定爱国爱民的信念;或抒发对现实的沉重哀切;或代表一种超然的心境;或追求一种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唐代诗人情感内涵丰富,概言之,他们咏'羽人'形象的诗作蕴含着两种深刻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反映他们受道家思想文化影响较深,在诗歌创作中追求道家崇尚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境界,典型地体现时代性、思想性与文化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珍爱,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渴求.

    唐诗"羽人"诗风文化内涵

    品位、品牌及其传播和影响——对高校学报哲社版的一种理论观察

    孔明玉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承载科研成果、传播学术文化、弘扬科学精神主阵地之一的我国高校学报,在当前社会多元价值并存的背景下,由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及其影响,使一些高校学报的学术品位呈现下降趋势.以高校学报哲社版的发展现状作为考察对象,试图通过对它的学术品位、品牌效应的现代重构,编辑人员应当具备怎样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编辑能力,以及如何提升学报的传播能力这三个方面进行理论探索,为高校学报哲社版在今后康健的发展,实现学术品位、品牌效应的升华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高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术品位重构编辑队伍建设传播能力提升

    基于安全社交距离的社区公共空间优化设计——以成都市玉林社区为例

    陈岚桂唯谭林陈春华...
    11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成都市玉林社区为研究对象,对居民在社区公共空间中的社交距离实现情况、活动行为数据进行统计,针对社交距离影响要素感知作问卷调查与半结构访谈.研究发现,居民日常在社区公共空间中安全社交距离的实现与社会政策、自然气候、日常作息、周边空间功能等密切相关.在物质空间层面,社区公共空间的空间承载量、物质空间布局、物质要素的灵活性对社交距离的实现存在影响;在社会意识层面,社会对居民的意识培养、社区总体管理规定、社区对于公共空间的管理对社交距离的实现存在影响.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玉林社区社交距离安全性提升优化建议,并为未来健康社区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提供了一般思路:空间利用集约化、空间规划弹性化、空间功能多样化、空间管理智慧化.

    后疫情时代安全社交距离社区公共空间建成环境健康社区

    配音艺术的类别及发展现状

    李林翰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社会处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背景下,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腾飞,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新的发展途径和发展方向.配音艺术也不例外,以多元化的形式出现在了各类艺术作品中,基于这样的发展态势,配音艺术的形式和类别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色彩.对研究配音艺术中语言配音类别和该领域发展现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配备艺术配音类别发展现状

    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问题反思与完善路径

    刘永红陈洋浠
    13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人们正在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时代在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关问题,其中对个人信息权利的侵害就是当下人们所关注的话题.尽管我国在2021年出台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但关于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规定却比较粗略,实践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争议.基于此,在对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做出理论概述的基础上,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反思,提出了通过确立个人信息权、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程序制度、设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以及建立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资金账户等路径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问题反思完善路径

    "教惩"融合: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处遇理念优化的实践路径

    昌雯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处遇体系发轫于未成年人"福利主义"与"责任主义"的优化厘革和未成年保护处置制度的演化发展.教育与惩治是罪错未成年人处遇的重要手段,实践中两者不可并行误解导致选择的博弈,导致社会与未成年人利益的背离.然教育与惩处背因理论的共同性是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处遇理念优化的逻辑基础,"教惩"融合是切合罪错未成年人处遇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逻辑进路,有利于弥补教育与惩处的实践偏差,为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处遇提供新的实践路径选择.

    未成年人罪错行为教育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