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域研究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域研究与开发
地域研究与开发

冯德显

双月刊

1003-2363

yjkf@vip.sohu.com

0371-67939201

450052

郑州市陇海中路64号

地域研究与开发/Journal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办的地理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1982年创刊,主要刊载地域研究与开发方面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性的最新研究成果。读者对象主要是地理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研究等方面的科研工作者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上海住宅价格时空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分析

    李桂华王俊松齐洁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异和演化是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视角.基于2015-2022 年上海住宅交易数据分析住宅价格的空间结构及演化,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教育、交通、区位等因素对住宅价格影响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上海住宅价格总体呈现多中心圈层递减结构,并出现中心城区高度集聚和住宅郊区化并存的趋势;住宅价格空间格局呈现"圈层+扇形+飞地"的模式.住宅价格受到与市中心距离、教育资源、交通便利程度的显著影响,从时间上看,优质教育资源和公园绿地对邻近住宅价格的影响增强,交通便利度对房价的影响下降;从空间上看,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教育资源、公园绿地和商业配套资源对郊区住宅的影响更大.

    住宅价格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时空演变上海市

    江苏省县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杨亦文欧向军徐玥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江苏省45 个县域单元,通过行政区驻地以及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对各县域的城区进行划定,基于医疗、教育、休闲、交通、餐饮、金融6 类公共服务设施的POI数据,运用核密度比值、标准差椭圆、香农多样性指数、可达性分析及熵值法等对江苏省县城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县域6 类公共服务设施中教育设施配置最为分散,餐饮设施配置最为集中;(2)北部地区县城在县域范围的公共服务设施集聚效应更强;(3)县城内部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混合度高值区分布较为集中;(4)县城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南高北低,分布类型具有地域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

    县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江苏省

    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韧性耦合协调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邹铃石丹关婧文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吉林省九市(州)2007-2021 年面板数据,构建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韧性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以及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吉林省九市(州)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韧性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九市(州)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韧性具有高度相关性,二者发展趋势相似,总体保持波动上升发展态势;(2)九市(州)经济韧性发展水平低于城市人居环境发展水平,属于经济韧性滞后型;(3)吉林省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韧性耦合协调度呈"中、东部高,西、南部低"的格局,相较于其他市(州),长春市耦合协调度增长趋势更为明显,水平更高.针对现存问题,未来要加强各城市的发展合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

    城市人居环境经济韧性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吉林省

    武汉市居民线上-线下购物行为特征及影响机制

    袁满姜浩刘安子单卓然...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武汉市为例,基于调查问卷数据,厘清居民线上-线下购物行为特征,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挖掘线上-线下购物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购物行为迁移,线上购物成为主流方式;购物偏好随商品而变化,部分商品产生"双线融合"的新模式;购物行为空间分异,线上购物由内到外呈现"低—高—低"的空间特征.(2)线上-线下购物行为受到个人社会经济属性、互联网经验、居住属性、购物心理偏好等多重因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中居住属性和购物心里偏好承担着重要的中介作用,线上购物与线下购物存在复杂的交互效应.

    购物行为结构方程模型影响机制武汉市

    新冠疫情冲击下西北五省旅游业韧性复苏及影响路径

    任瀚宋雪梅李凤彩
    10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构建韧性复苏指数揭示西北五省在新冠疫情冲击下的韧性复苏水平及特征,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析西北五省韧性复苏水平影响因素的组态路径,为我国省域旅游业实现危机下的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1)西北五省的旅游业在新冠疫情三年的平均韧性复苏水平呈现陕西、宁夏、甘肃、新疆、青海依次降低趋势.(2)存在3 条路径驱动旅游业高韧性复苏水平,分别为政策主导型、经济驱动型、需求与产业绩效协同型.(3)存在3 条路径导致旅游业低韧性复苏水平,分别为政策制约型、需求制约型和政策与需求共同制约型.(4)综合供给条件、区域创新能力是促进韧性复苏的辅助条件,促进政府引导和刺激市场需求可以有效避免旅游业低韧性复苏水平.

    新冠疫情旅游业韧性复苏影响路径西北五省

    新疆旅游经济网络演化的驱动因素及组态研究

    宋学通刘安洁刘文博雷佳会...
    110-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疆15 个地州市城市群为代表,构建新疆旅游经济网络,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方法,探究新疆旅游经济网络演化过程和动力机制,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组态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旅游经济网络发展迅速,整体格局由"单极化"向"多极化"转变.(2)基于地理探测器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程度、产业结构对经济网络演化影响最大.(3)人口因素和旅游资源禀赋条件在双因子交互下能有效提高对经济的影响力.(4)fsQCA组态最终识别出3 个新疆旅游经济网络驱动因素的因果组合配置方案.

    旅游经济网络演化驱动因素组态研究新疆

    新疆乡村旅游示范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杨晶晶徐晓亮关靖云刘旭义...
    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2010-2023 年发布的237 个新疆乡村旅游示范点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统计方法从空间分布均衡度、分布集聚度和分布密度3 个视角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剖析新疆乡村旅游示范点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新疆乡村旅游示范点空间分布较不均衡,呈现北疆多、南疆少且局部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2)新疆乡村旅游示范点整体呈"一极两核一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各地州市核密度以地级行政区首府为中心逐级向四周扩散分布.(3)客源市场、社会经济、旅游发展是影响北疆示范点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客源市场、自然环境是影响南疆示范点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乡村旅游空间格局随机森林模型乡村振兴新疆

    中国乡村地域系统人-地-业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多情景模拟

    陈义勇吕妍洪武扬郭仁忠...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在于探索未来乡村地域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科学路径.在梳理乡村地域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中国乡村地域系统人-地-业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和乡村地域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2021-2070 年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下乡村发展情景.结果表明:中国未来乡村地域系统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人口、产业子系统得分增长速度快于土地子系统,土地子系统是决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继续当前的发展路径虽能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和城镇化水平,但高经济增速会对耕地保护、资源环境带来较大威胁,人-地-业协调发展面临挑战.可持续发展的SSP1 路径是我国乡村地域系统走向高水平耦合协调的最佳选择.未来发展要积极提升乡村人口受教育程度,稳步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规划要推动乡村建设用地减量、劳均耕地面积指数型增长;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乡村人-地-业协调发展.

    乡村地域系统人-地-业耦合协调度多情景模拟乡村地理学

    镇域尺度下福建省三明市空心村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

    王朝晖杨奉海谢钊杨国永...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20 年人口普查分行政村数据,综合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法、空间自相关法、地理探测器模型和Tobit模型分析镇域尺度下福建省三明市空心村空间分异格局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三明市空心村的整体空间分布特征为集聚模式,呈现出明显的"外围密集、中间稀疏"特征,并在全局上表现出显著空间正相关性,主要热点地区集中在三明市西北部,主要冷点区围绕三明市主城区周边;三明市空心村空间分异机制主要由区位交通、产业经济和设施服务层面的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目前三明市空心村的治理应更多关注培育本地产业、促进产业内部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完善设施服务水平等方面.

    空心村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地理探测器Tobit模型福建省三明市

    内蒙古阿拉善盟村镇聚落空间格局演变及成因

    殷俊峰柴泽高王丹白瑞...
    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内蒙古阿拉善盟的村镇聚落空间在复杂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系统环境下的演变与发展,基于1988-2023 年村镇聚落斑块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平均最近邻等空间格局分析工具,引入空间增长指数、位序规模法则等分析方法,对阿拉善盟村镇聚落体系空间格局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聚落空间布局的方向性在逐渐减弱,集聚的区域和范围在不断扩大.(2)聚落规模的增长幅度较大,但增速的波动性也比较强,聚落斑块从大规模高值聚落集聚向复合型小规模依附于大规模聚落集聚转变.(3)首位聚落的垄断性较强,中位序聚落发展缓慢,低位序聚落增长较快.(4)影响阿拉善盟村镇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的因素主要有外部的约束力生态因素、离心力建设因素以及决策力政策因素,内部的驱动力经济因素和牵引力文化因素.

    村镇聚落空间格局影响因素内蒙古阿拉善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