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子器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子器件
东南大学
电子器件

东南大学

孙立涛

双月刊

1005-9490

dzcg-bjb@seu.edu.cn

025-83794925

210096

南京市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

电子器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 Devi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向国内外介绍有关电子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和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本刊发扬学术民主,坚持双百方针,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电子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本刊主要刊登真空电子学、微波电子学、光电子学、薄膜电子学、电子显示技术、激光与红外技术、半导体物理与器件、集成电路与微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真空物理与技术、表面分析技术、传感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电光源与照明技术、电子技术应用,并涉及电子科学领域里的最新研究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i基埋置型GaAs芯片封装技术及其热分析

    赵敏周健孙浩伍滨和...
    47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贴置型芯片封装集成度低、散热效果差,为提高GaAs芯片的封装集成度与散热效果,基于MEMS异质集成技术提出一种毫米波硅埋置型三维封装模型结构,借助COMSOL软件开展热学仿真优化,得到芯片温度与封装基板厚度、底座厚度、涂覆银浆厚度、硅通孔(TSV)距离芯片中心位置及个数的变化规律,获得芯片埋置的热学最优化工艺参数.最终确定的模型集成度高、体积小、散热效果好,封装体积仅为20 mm×10 mm×1 mm,可以实现三维堆叠,芯片工作温度要比传统贴片封装模型降低13.64℃,符合芯片正常工作的温度需求.

    封装散热GaAs芯片Si基埋置型TSV通孔热学仿真

    在线生物活细胞浓度和电导率测量系统设计

    张秀艳崔永俊张祥宋雪莹...
    482-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时在线监测活细胞生长状态,进而给细胞培养和生物反应过程提供积极的指导,设计了活细胞浓度和电导率测量系统,由传感探头、激励信号源、调理板、采集板、上位机这五部分构成.传感探头利用四电极,将激励和检测两部分分离,大大降低了电极极化效应给测量带来的影响;激励信号源采用FPGA+DDS方案,为系统提供激励信号;调理电路采差分接收方式并利用同频解调原理解调出电压幅值信息;采集电路将调理信号进行模数转换,采用了过采样技术提高测量精度,结果上传至上位机显示处理.测试表明,测量系统可以检测的细胞介电常数测量范围达400 pF/cm以上,电导率测量范围达到40 mS/cm以上.

    活细胞浓度四电极过采样电导率介电常数

    基于BSO算法的SiO2沉积速率控制

    王叶馨沈景凤
    490-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SiO2薄膜质量,将晶振膜厚控制仪用于沉积速率采集,采用闭环反馈控制电子枪灯丝两端电压,利用Ziegler-Nichols整定经验法确定PID参数范围,并通过天牛须搜索-粒子群算法(BSO)实现参数自整定,从而改变电子束束流大小,实现薄膜沉积速率的稳定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在本控制系统下,沉积速率在4s左右建立稳态且波形无明显振荡,相比于遗传算法,BSO算法全局搜索能力更强,该方法可用于电子束蒸发镀膜过程中不同靶材沉积速率的控制,可进一步提高薄膜表面均匀性.

    电子枪沉积速率天牛须搜索-粒子群算法(BSO)PID遗传算法

    抗金属带反射板可调多频蝶形天线

    谭立容张照锋朱启文李剑...
    495-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多频段通信应用中天线抗金属平台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带反射板可调多频段蝶形天线,包括平行设置的单层天线基板和金属反射板.可通过螺丝钉调节单层基板和金属反射板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调节天线频率.单层基板上的天线包括上表面连接有微带线的钥匙形辐射单元、下表面的蝶形辐射单元和波峰形接地端,目的是实现天线多频辐射.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能同时工作在0.44 GHz/0.635 GHz/1.735 GHz/2.45 GHz多个频段,可以放置在金属平台上使用,并可以和平面电路集成、结构简单.

    多频段天线抗金属带反射板天线蝶形天线可调节

    SN74LS00N芯片高电平输出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刘晓东涂丽平
    500-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流行的四家SN74LS00N与非门集成电路芯片的高电平输出特性(输出电压VOH与拉电流IOH的关系)的理论和实测研究,给出几乎所有讲解74LS00门电路的《数字电子技术》教材中忽略的和缺失的但确实应该给出的真实输出特性,同时还给出了拟合两个关键的内部电路参数的方法,这对廓清许多教师和电子工程师对输出高电平最小电压VOH(min)和最大电流IOH(max)的理解有帮助,并对该系列电子器件的实验教学、相关电子工程设计,以及对该课教材的编写、出版和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TTL门电路集成与非门SN74LS00N高电平输出特性拉电流

    基于支路有功功率的拓扑错误辨识方法

    何欣井天军田昀李文娟...
    505-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确的拓扑网架是确保电力系统状态估计准确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针对现有拓扑辨识方法复杂、量测信息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支路有功功率的拓扑错误辨识新方法.该方法利用直流潮流模型将支路两端相角差表示成支路有功功率和支路电纳的函数,进而推导极坐标情形下不同量测量以支路有功功率为变量的量测方程,最终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求解状态量并以此判断线路是否投运.本文方法充分考虑了各种量测信息,较传统状态估计方法状态量少,可有效避免量测冗余度不足问题,能同时适用于输电网和配电网.在IEEE9测试系统和IEEE33配电测试系统中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拓扑辨识支路有功功率量测冗余度加权最小二乘法

    基于单因素与多因素灰色理论在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对比分析

    宁波邵鹏祁鑫王运...
    511-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力一直是中国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作为电力规划、投资、生产、调度和交易等工作的基础,在电力安全和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电力负荷增长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因此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测,本文针对电力负荷预测的难题,讨论基于灰色理论的两种预测模型,即单因素负荷预测与多因素负荷预测.笔者搜集了10年的社会用电数据,通过不同结构的用电量数据,分别建立基于多因素与单因素的GM(1,1)用电负荷预测模型.最后分析并对比了基于多因素与单因素的灰色模型预测误差.基于多因素与单因素的电力负荷预测结果表明,基于多因素与单因素两个模型预测平均误差均小于5%,但本文推荐使用基于多因素的负荷用电预测模型,因为其结果更为精确,最大平均误差仅为1.57%.上述研究对于完善灰色预测理论,丰富电力负荷预测手段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单因素多因素灰色理论电力负荷预测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光伏阵列短期功率预测

    付宗见梁明亮王艳萍
    516-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光伏系统短期预测准确率对光伏系统平稳运行、协调电力系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短时间的光伏阵列功率具有随机非平稳特征,现有小波预测、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受到训练初始值局限,不能准确预测短期光伏系统功率.就非平稳随机特征的光伏阵列功率初始值引入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改进BP神经网络方法,对光伏阵列短期功率进行预测.实验表明该方法能适应于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短期光伏阵列功率预测,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光伏阵列功率预测遗传算法神经网络

    基于随机共振原理的行波降噪方法研究

    郝建军王启银张兴忠
    52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波信号的有效准确提取,对电网故障行波定位与保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噪声背景下行波信号提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共振原理的行波降噪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在信号处理方面的随机共振原理,研究了行波、噪声和非线性单稳态系统三者协同作用产生的随机共振现象;然后构造了改进的变步长四阶龙格-库塔算法,并以峭度和波形相关度来优化算法结果,使得到波形特征最大化而不失真的降噪行波信号.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强噪声背景下能有效准确地提取行波信号,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与实用性,并对其他相关信号的降燥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随机共振行波降噪峭度波形相关度

    基于模糊理论的一二次融合断路器状态评估

    李志余绍峰吴钢胡景博...
    528-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借助组合赋权和模糊理论对一二次融合断路器的性能状态进行综合评估.首先根据一二次融合断路器自身性能特点建立了一种能够反映性能状态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熵值法确定客观权重,并通过组合权重法确立了各指标的综合权重;最后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已投运的设备进行模糊综合评估,利用模糊理论确立所需的隶属函数,运用反模糊综合评判量化评估结果.将评估结果与测试系统的检测结果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以及评估模型的有效性.

    一二次融合断路器状态评估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模糊综合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