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黄润秋

季刊

1006-4362

dzzh@cdut.edu.cn

028-84078481

610059

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Journal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Preserv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由地球内部动力和外动力以及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岩溶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土壤沙漠化、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方面的治理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成都市含石膏、钙芒硝盐红层的特性及工程勘察问题探讨

    张小林余行健江云柴春阳...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都市含石膏、钙芒硝盐红层在环境水作用下产生不同程度的溶蚀作用,这种溶蚀作用下产生的环境水对地下构筑物产生硫酸盐腐蚀作用,从而引发工程问题.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含石膏和钙芒硝盐红层的分布特征、物质成分、岩体结构构造和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研究发现,成都市的红层分布范围广,物质成分和岩体结构构造复杂.红层中包含有石膏与钙芒硝泥(或砂岩)、石膏与钙芒硝岩以及泥(或砂)质石膏与钙芒硝岩等不同类型的软岩,这些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存在较大的离散性.红层泥岩、砂岩、石膏与钙芒硝岩均属软岩;石膏、钙芒硝岩的力学性质均在较大程度上优于泥岩.白云岩的力学性质均在较大程度上优于石膏、钙芒硝岩.此外,含石膏和钙芒硝盐的红层容易受溶蚀作用,产生溶洞或溶蚀孔.基于上述特点,本文探讨了成都市含石膏和钙芒硝盐红层相关的工程勘察问题.

    成都市红层石膏岩钙芒硝岩工程勘察

    大型振动台试验饱水白云岩相似材料配比研究

    高会会裴向军崔圣华朱凌...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展安县大光包滑坡水激发效应及启动机理进行研究,研制适用于振动台试验的饱水白云岩相似材料是该项工作重要基础,其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由相似材料原材料及配比决定.以正交试验作为研究方法,选取水为掺和剂,9 000型超细水泥为黏结剂,40目石英砂、铁粉、重晶石粉为骨料,选择40目石英砂/固体材料(A)、铁粉/(铁粉+重晶石粉)(B)、9 000型超细水泥/固体材料(C)作为正交设计的3个因素,每个因素选取4个水平,共设计16组方案配比.对配比不相同的相似材料水稳性指标、密度、抗压强度、渗透系数、弹性模量、水稳性指标等性质指标进行测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最终确定相似材料配比.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B因素对于密度控制起主要作用;C因素对于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的控制起主要作用;A因素对于渗透系数的控制起主要作用.研制的饱水白云岩相似材料可为后续斜坡模型试验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也可广泛应用于采矿、水利、地质及岩土等工程领域模型试验.

    水稳性相似材料试验研究敏感性分析

    裂隙对含孔洞岩体力学特性的影响的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丁尧林国进张程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单轴压缩状态下裂隙对含孔洞岩体的力学特性的影响,对含孔洞及预制单一裂隙的水泥砂浆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预制裂隙倾角i、预制裂隙与孔洞距离m、预制裂隙长度l对试件的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当固定其它参数不变时,抗压强度的试验值和数值模拟值随l的增加基本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当固定其它参数不变时,抗压强度的试验值和数值模拟值随裂隙倾角i的变化规律并不固定;固定其它参数不变时,抗压强度的试验值和数值模拟值随距离m的变化规律并不固定.(2)预制裂隙倾角的大小、预制裂隙至圆孔的距离m、预制裂隙长度l的大小对试件的主裂隙发展方向、破坏模式有影响.

    类岩体预制裂隙力学特性

    基于GA-SVM的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研究

    贾荣谷王学祥李育红高连通...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边坡失稳每年在全球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快速精确地判断边坡的稳定状态,保障边坡工程的安全.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采用GA-SVM算法构建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选取6个典型边坡参数:容重、黏聚力、内摩擦角、坡角、坡高、孔隙水压力比作为输入端要素,边坡状态作为输出端要素,结合收集到740个工程实际案例数据构建完成模型训练样本集.结果表明:GA-SVM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2,准确率为0.976,召回率为0.976,精确率0.979,F1 score为0.976,反映出该模型在识别边坡失稳状态时的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预测结果可靠.再结合工程实例验证反映出边坡状态的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说明可将GA-SVM模型应用于实际的边坡稳定性预测,可为边坡的设计施工提供依据,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边坡稳定性机器学习GA-SVM模型稳定性预测

    层状岩体的真三轴加卸载力学特性的PFC数值模拟

    何正勇熊良宵
    9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层状岩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FC3D对层状岩体在真三轴加卸载条件下的力学特性进行数值试验研究,分析主应力方向与层理之间的几何关系、应力水平对真三轴加卸载条件下层状岩体的强度和变形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真三轴加载条件下,保持中间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不变时,节理面倾角β由0°增加至90°时,试样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规律,试样的泊松比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当保持中间主应力不变时,试样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随着最小主应力的增加而增加,试样的泊松比随着最小主应力的增加而减小.(2)当中间主应力相同、破坏时最小主应力相同时,当节理面倾角β为0°、15°、30°、45°和90°时,真三轴加载的抗压强度和真三轴卸载的抗压强度基本相同,但真三轴加、卸载对试样的峰值应变的影响比较明显.

    层状岩体真三轴加卸载力学特性PFC

    高低温循环作用后水泥砂浆试件的单轴压缩性能的试验研究

    许满吉莫振泽李鹏刘述森...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高低温循环作用后水泥砂浆的力学特性,对水泥砂浆试件先进行不同温度的高温循环作用,然后再对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高温循环次数、高温循环的温度对高温后试件的单轴抗压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当经过相同温度的高温作用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试件的峰值应变的变化规律则不固定.当经历高温循环的次数相同时,随着高温温度的增加,试件的抗压强度逐渐减小.(2)当试件的水灰比相同,试件经历3次不同温度的高温循环作用时,当第一次高温作用的温度相同时,随着第二次高温温度的增加,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试件的峰值应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高低温循环水泥砂浆抗压强度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高原地区冰湖堆积体稳定性分析

    魏松韦志远路涵裕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冰湖作为陆地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对气候变化做出较敏感的反应,溃决后将对生态和人们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获取覆盖监测区近3 a来的73景Sentinel-1升轨数据,采用SBAS-InSAR(短基线干涉测量技术)对监测区13个较大的冰湖堆积体进行形变监测.结果表明:监测区绝大部分地方形变速率为-10~20 mm/a,极少部分地方形变速率较大,监测区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冰湖L9和L10周围有少量大于30 mm/a的形变点,结合典型形变点时序分析结果,堆积体近1 a多来累积形变量发生了收敛,最终累积形变量较小,稳定性较好,其余冰湖堆积体形变较小,稳定性较好.研究成果可对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防灾减灾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冰湖堆积体SBAS-InSAR形变监测稳定性

    MATLAB在CSAMT数据全区视电阻率求取中的应用

    李能勇刘春超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CSAMT在其标量测量模式下,野外采集数据存在"近场效应",数据产生畸变.为了快速、有效地对"过渡区"和"近区"数据进行校正,达到消除"近场效应",增加勘探深度的目的,利用MATLAB作为编程计算工具,直接利用实测的卡尼亚视电阻率和对应的少量测量参数,从卡尼亚视电阻率公式出发,采取正演迭代方法求取全区视电阻率,并给出了计算程序代码.验算结果表明,该正演迭代计算方法求取全区视电阻率,实现"近场效应"校正效果显著,并且具有较高运算精度和速度,程序代码可直接作为处理CSAMT实测数据的工具.

    CSAMTMATLAB全区视电阻率卡尼亚电阻率

    一种岩石强度参数预测模型

    胡海军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石抗剪强度主要指岩石抵抗剪切滑动的能力,是岩石力学与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方法,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用于石灰岩抗剪强度参数预测模型.利用收集到的221组石灰岩数据,选择单轴抗拉强度、单轴抗压强度和围压作为其输入参数.通过与其他模型的对比表明,本文建立的岩石强度GEP模型的预测结果较好,其决定性系数为0.994,可以为岩石抗剪强度参数的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基因表达式编程单轴抗拉强度单轴抗压强度围压

    基于BIM和GIS的超前地质预报可视化方法

    杨党锋王宇昀庞琦许墨陶...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超前地质预报通常采用书面报告的形式呈现,直观性差,信息获取效率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IM和GIS的超前地质预报可视化方法.该方法以GIS和BIM模型为载体,结合现场施工进度数据,将超前地质预报数据在二维和三维视图中进行动态表达,提高了获取超前地质预报信息的效率.根据该方法基于微服务的基本框架,开发了超前地质预报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超前地质预报信息,可有效地辅助现场施工,保障施工安全.

    地下工程BIMGIS超前地质预报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