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方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方言
方言

麦耘

季刊

0257-0203

fy_yys@cass.org.cn

010-85195390

100732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方言/Journal Dialec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汉语方言专业刊物。主要登载有关汉语方言研究的有关文章,包括专题论文、调查报告、书评书目以及资料介绍等。读者对象包括方言研究人员、语言工作者、大学语言专业教师及学生。有英文目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晋语、中原官话汾河片、兰银官话表"看"义的"瞄"[(?)mau]/[(?)mau]

    邢向东莫昱鼎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晋语、中原官话汾河片、兰银官话中有一个表"看、细看、探望"的"瞄"[(⊂)mau]/[(⊄)mau],一般写作方言字"眊".文章利用"猫描緢茅苗矛"在古今文献中有开口、齐齿两读的情况,推断"瞄"[(⊂)mau]/[(⊄)mau]是本词.该词是一个后起的口语词,语音上同"猫描緢茅"具有平行关系:中古韵书中"猫描緢茅"有二等、三等的异读,今方言中"猫茅"仍然有开口、齐齿的异读;"瞄"在普通话和大多数方言中读齐齿呼,在晋语等方言中读开口呼.文章认为,利用声符相同的"同根字"读音的平行关系考察某些方言的本词,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晋语中原官话汾河片兰银官话"瞄"[(⊂)mau]/[(⊄)mau]本词

    闽语蟹摄开口四等齐韵字的读音层次——兼与南部吴语比较

    施俊
    13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指出闽语蟹摄开口四等齐韵字共有四个层次,其中层次Ⅰ读如咍韵及止摄脂微韵,层次Ⅱ读如止摄,层次Ⅲ读如蟹摄二等韵,层次Ⅳ大多为[i]及其变体,南部吴语对应闽语层次Ⅰ和层次Ⅳ.早期层次对应说明南部吴语和闽语具有共同的底层,南部吴语缺少闽语中间的两层,说明两者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层次Ⅳ的对应说明该层的扩散具有较强覆盖性,其不同变体则体现创新音变的区域性,闽东的[i]多有两类音变,一是以调类为条件的条件音变,另一类是词汇扩散式的裂化音变,南部吴语各片没有同时兼有这两类音变的;南部吴语瓯江片[i]在不同声母组下发生条件音变,而闽语各片无此类音变,这是异的方面.闽北片大多是[i]及[ie]的变体,[ie]是词汇扩散式的后裂化音变,南部吴语上丽片亦是如此,而闽南片、莆仙等地[i]无变体,南部吴语金衢片大多不变,这是同的方面.

    闽语南部吴语蟹摄开口四等齐韵读音层次

    第十一届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会议筹备组
    151页

    四川、重庆客家话蟹摄开口四等齐韵字的读音

    陈斯洁
    15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重庆客家话的蟹摄开口四等齐韵字今韵母可分为5种类型.这种分别除了与各方言点原籍地不同有关外,还与语音系统制约下所发生的增生介音、调值分韵、单元音韵母复化等现象有关.文章还指出"梯楼~"读同"胎"[(⊂)t'ai]是东南方言的共性音韵特征,并非方言接触下的语音借用现象.

    四川、重庆客家话蟹摄开口四等齐韵调值分韵"梯楼~"的读音

    朝鲜时期汉语教材中"给"与"馈"的记音及其他——关于"给"读音的资料补充

    赵葵欣
    16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全面考察朝鲜时期汉语教材谚文版中"给"和"馈"的记音,指出在这些对音文献中给与义"给"与"馈"当时读音完全不同:"给"现实音读[tɕi],而"馈"为[kəi].朝鲜文献对"给"记音的处理,还显示了当时学者对给予义"给"直承中古缉韵见母"给居立切"的认识.不见于本土文献的给予义"馈"在朝鲜文献中分布也很不均衡,它应该是新兴的方言口语音(北京音)一时不被认知和接纳的体现.

    朝汉对音老乞大朴通事北京音

    安徽马鞍山(博望)方言的三个晚起音变

    侯超
    16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皖交界地区的马鞍山博望区方言处于吴语和江淮官话的交界地带,晚近时期发生了三个特殊音变.其一,为保持[(I)]、[i]韵在[tɕ]组声母后的对立,[(I)]韵前的[tɕ]组声母发生了舌尖化[ts]音变.其二,咸山宕江摄转变为元音韵,咸山摄开口一二等字的元音高化引起了蟹止摄韵母的连锁式音变.其三,由于跟官话方言的接触,流摄侯韵的读音[*ei]被[əu]所替换,蟹(止)摄合口字的读音[*ei]/[*uei]也被[əu]/[uəu]所替换.

    安徽省马鞍山(博望)吴语三个晚起音变

    《中国方言学报》征稿启事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秘书处
    174页

    安徽黟县(宏村)方言的儿尾和儿化

    黄维军
    175-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徽黟县方言的小称形式主要是儿化."儿"[nε(i)ɐ(ɩ)]尾也可以表示小称.黟县方言的儿尾和儿化具有不同的分布和功能.儿尾词数量较少,是一种正在消失的语言残存现象.

    安徽黟县方言徽语小称儿尾儿化

    陕西永寿方言中的反听者预期标记"一个"

    唐正大
    185-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索陕西永寿方言句末语气词"一个"的使用条件和限制,并认为,"一个"是反听者预期标记.以"一个"煞尾的句子所表达的命题,与上一话轮所表达、预设或隐含的命题呈现逆反关系.同时,听者预期和言者反预期必须都是双方预先共同知晓的信息.二者的反预期关系实际上是共知范围内部的分歧,是"预期中的反预期".

    陕西永寿方言中原官话反预期听者预期语气词

    甘肃方言表"肚脐"义的词考源

    雒鹏
    196-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肃方言表"肚脐"义的词,有"肚"[*tu(˃)]型和"腹"[*(⊂)p'u]/[*(⊄)p'u]型两大类."肚"[*tu']型使用地域较广,"腹"[*(⊂)p'u]/[*(⊄)p'u]型只在部分地方使用,二者大致呈互补分布.表"肚脐"义的词都为合成词,复合式的为偏正型,附加式的为后附型.甘肃方言里"腹"[*(⊂)p'u]/[*(⊄)p'u]型的说法早于"肚"[*tu(˃)]型.

    甘肃方言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肚脐"义构词本字音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