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节能(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节能(中英文)
建筑节能(中英文)

邹庆堂

月刊

2096-9422

bee@vip.126.com

024-23853673

110006

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建筑节能(中英文)/Journa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CSTPCD
查看更多>> 《建筑节能》(月刊)是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主管主办,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中国建筑协会建筑材料分会协办的国家级专业技术期刊, 于2007年1月荣获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颁发的“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7年8月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8年4月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2012年12月被英国《科学文摘》(网络版)收录,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2008年1月起参加“期刊编校无差错承诺”活动。国内统一出版物号CN21-1540/TU,国际标准出版物号 ISSN1673-7237。 《建筑节能》以刊登建筑节能技术、工艺、设计、设备、材料为主要内容,读者主要是面向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设计技术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公司等企业的技术主管及技术人员,建筑节能产品生产技术人员,建筑节能行业管理人员,相关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和专业院校师生等。 主要专栏:暖通与空调、新能源及其应用、绿色建筑与设计、保温隔热与材料、生态城市与环境、电气与智能建筑、节能产品与企业、节能改造与技术、标准规范与检测、节能经济与行业研究、绿色施工技术与管理、政策与法规、高层论坛、行业资讯、国际文摘等。 《建筑节能》期刊是目前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唯一经国家批准公开发行的建筑节能专业技术期刊,期刊稳定的专业读者群和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为建设、设计、施工、生产、科研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新浪博客: 新浪微博: 百度百科: 投稿邮箱:bee@vip.126.com 办公邮箱:cce-ed@163.com 联系电话:024-23853673,62123873(兼传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CIM-建筑三维热红外模型库的高热损失建筑感知方法

    李剑桥段盛文郑海超赵立华...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北方建筑采暖能耗在全国建筑运行总能耗中占比较大,在城市更新大背景下,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势在必行,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不同建筑的能耗和室内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使用传统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方法很难对一定区域内的既有建筑群开展热工性能诊治工作,大规模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时,缺乏科学和量化的筛查方法以确定不同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优先级及节能改造潜力.借助无人机红外热像技术,研究城市信息模型(CIM)-建筑三维热红外模型库的搭建方法,并基于此提出采暖建筑高热损失的快速筛查方法,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实现对既有采暖建筑运行热损失的精细化和动态化管理.

    城市信息模型无人机热红外三维重建三维热红外模型

    联网型中原农宅综合能源系统鲁棒优化调度

    肖承仟王锴张磊乔恺...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农村住宅综合能源系统与电网互动的优化调度方案是提高农宅节能效果及经济性的关键.针对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中光伏出力及用能负荷等不确定性因素,建立了完善的电-冷-热综合能源系统模型框架,提出考虑需求响应的两阶段鲁棒优化方法.同时,考虑需求侧调控对能源优化调度的作用,根据实时电价以及相关激励措施,灵活调整用电需求,以达到优化与大电网购售电互动的目的.通过算例分析,分别得到日前、日内的具体调度方案.结果表明:优化调度后的农宅节能效果和成本节约均有显著提升.优化方案能够充分利用光伏发电,合理安排电力、冷热负荷,并根据实时电价进行灵活调整,实现农宅与电网的有效互动.

    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综合能源系统电网互动方案日前调度日内调度

    零碳电力物资仓库的实现路径研究与实践

    周京李梦渔许远超刘震...
    80-8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响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要求,推进零碳电力物质仓库建设,结合电力物质仓库的现状特点,阐述了零碳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对零碳电力物质仓库的实现路径进行研究,提出零碳电力物质仓库建设按照"减→替→抵→管"的原则开展,即先挖掘节能潜力、减少碳排放,其次加快清洁能源替代、优化能源结构,再通过碳抵消策略作为补充实现碳中和,最后应加强能碳管理,维持零碳的可持续发展,并具体从基础设施、仓库建筑、设备能效、能源利用、资源利用、智慧管理等方面论述了零碳电力物质仓库建设的路径方法.以唐山市某电力物质仓库零碳改造项目为案例,介绍了该仓库建设的实施方案,以期为同类仓库的零碳建设提供参考和示范.

    电力物资仓库零碳实现路径碳排放

    南京三级医院分项能耗定额指标研究与应用

    季柳金高兴欢姚鹏葛朝宣...
    84-8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南京合理用能指南》和《南京能耗定额标准》中医院类建筑能耗定额规定的区别与联系.以南京14 个医院建筑的分项能耗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用能设备分项能耗值及能耗占比.依据样本分项能耗占比,采取50%位次设定为参考值,经计算并归一化处理,得到分项能耗比例参考值.将《南京合理用能指南》和《南京能耗定额标准》中医院建筑的能耗定额分别与分项能耗占比相乘,得到了三级医院各分项能耗指标定额参考值,为医院建筑分项系统用能状况深度诊断与分析提供参考.同时进行了案例的应用与分析,得到案例项目中照明系统、电梯及水泵的用能存在节能潜力,应加强该分项设备用能的优化与提升.

    医院建筑分项能耗能耗定额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北京市某公共建筑综合节能改造与能效评估

    褚赛魏俊辉刘启明孙林娜...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北京市东城区某综合园区为例,根据园区现状对其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供暖空调、建筑照明及用水器具进行节能诊断及能耗分析.结果显示:建筑供暖耗热量及照明耗电量占比分别为58.96%和10.24%,为挖掘改造潜力并确定基准能耗提供了依据;通过围护结构保温层加装、门窗更换、高效空调设备更换、照明灯具更换及节水器具更换等节能技改措施进行综合节能改造,计算改造后能耗;将不同能源类型能耗归一化为标煤,经测算,改造后项目节能量约为71.0 tce,综合节能率35.52%,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175.38 t,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为类似地区公建节能改造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本次能评估多采用理论模拟计算方法,还需改造后实际运行数据对比支撑.

    公共建筑节能诊断节能改造节能率

    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村庄评价标准》解读

    张圣楠邓琴琴宋波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了DB11/T1977-2022《绿色村庄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编制背景、意义、编写思路、关键指标确定等情况.《标准》确定了北京市绿色村庄的定义,建立了绿色村庄的指标体系,包括4 项一级指标以及1 项提高与创新加分项.对绿地率、村庄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围护结构、被动式设计、清洁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固体废物处理、管理与保障机制等内容进行了规定.《标准》编制过程中对北京市 10 个区县、31 个镇、109 个村庄、253 户展开实地调研,根据调研北京地区农房现状、经济情况、农民可承受程度,为绿色村庄提供了切实合理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从绿色村庄的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基础设施、能源利用等多个方面,为北京市绿色村庄的创建及发展提供了支撑与引导,促进北京市村庄的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助力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同时为其他地区绿色村庄建设提供参考,保证了绿色村庄创建工作有序进行.

    绿色村庄北京市绿色村庄创建绿色村庄指标构建

    建筑屋面方形溢流口溢流量计算公式分析及探究

    孙宏伟张坡殷玉兵方坤...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屋面溢流口的设计计算关系到屋面结构安全,对现有国家规范中墙体方形溢流口溢流量计算公式进行了分析对比,通过对水力学不同堰流形式、宽顶堰基本计算公式、流量系数及侧收缩系数等方面的分析推导,得出按现有规范公式计算出的溢流口几何尺寸偏小.结合屋面不同雨水斗对斗前水深的要求及建筑屋面的不同排水形式,提出了墙体方形溢流口属于宽顶堰,明确了溢流口的溢流水位高度和上游坎高度的取值范围,进而采用数学工具推出了屋面方形溢流口溢流量新的计算公式,并从水力学和数学角度对新公式进行了合理性分析,可供设计同行参考.

    溢流口宽顶堰流量系数斗前水深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外建筑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述评

    张艺凡杨崴张煦康李奇芫...
    109-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生命周期评价作为一种评估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主流方法,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国内外建筑生命周期评价研究概况,以"Web of Science"和"CNKI"中的建筑生命周期评价期刊文献为对象,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绘制了该领域研究的总体特征和演化进程知识图谱,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分析表明:在研究内容上,国外生命周期评价研究多学科交叉,涵盖能源利用、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已从细分阶段进入到整合阶段;而国内研究更多从建筑和环境学科出发,侧重于建筑节能减排,目前处于多元细分阶段,存在体系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外建筑生命周期评价均以量化清单为基础,但具体的评价指标与技术路径存在差别,国外在LCA不确定性分析方面较为领先,而国内在此方面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未来国内建筑LCA研究应关注对框架体系的扩展与完善,重视从建筑单体到群体、从单学科到多学科的变化趋势,并加强对建筑LCA不确定性的关注.

    建筑生命周期评价文献计量知识图谱对比研究

    基于LMDI和泰尔指数的长江经济带公共建筑碳排放变化研究

    王永坤张云辉梁旸
    119-12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LMDI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 2010-2019 年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综合系数、能源强度、产业结构、经济水平和城镇化率对公共建筑碳排放变动的影响,并利用泰尔指数测算了公共建筑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的发展是促进公共建筑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产业机构的调整和能源强度的降低则抑制了碳排放的增加.(2)基于能源强度和经济水平的碳排放泰尔指数均表明区域内差异是造成该经济带公共建筑碳排放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各区域阶梯效应削弱,区域内部呈现分化发展的局面.(3)政府应重点关注区域内部互联,建立以经济水平碳排放为约束指标的碳减排协同治理机制,实现长江经济带公共建筑业的协调发展.

    公共建筑碳排放LMDI因素分解泰尔指数长江经济带

    历史建筑保护与低碳再生设计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丁学贵王谷一心张馨月张泽宇...
    12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建筑作为城市文脉记忆的传承,对其进行保护与更新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20 年提出"双碳"战略以来,低碳建筑理念和技术逐渐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中,但在历史建筑保护与再生设计相关研究中尚未得到充分的考量,通过文献综述研究,可以为历史建筑低碳再生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 2013-2022 年的研究动态进行可视化定量分析,并结合定性分析予以辅助.结果表明:我国历史建筑与低碳再生设计领域研究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主要研究内容为历史建筑原真性保护与更新策略,在历史建筑碳排放、节能优化方面研究较少.因此,运用数字化技术与建筑节能新技术等开展历史建筑低碳再生设计将会成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低碳再生设计Cite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