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复旦国际关系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

苏长和

半年刊

200433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文科楼618室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Journal Fud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澜湄次区域多边禁毒合作的困境与改革

    贺嘉洁
    257-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毒品问题一直是澜湄地区重要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次区域国家早在三十余年前就开始了禁毒合作,并逐渐建构起三种分别由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东盟以及中国牵头的多边机制,即谅解备忘录机制、《东盟和中国禁毒合作行动计划》以及澜湄执法安全合作机制.然而,在过去十余年间,次区域的多边禁毒合作陷入了发展的瓶颈,不仅缺少维持和深化的动力,而且也未能遏制毒品问题的扩大.这是因为既有机制一方面依然受到利益分化和地区权力分布不平衡等旧问题的困扰,另一方面又难以适应诸如合成毒品兴起、跨国贩毒集团壮大、毒品贩运路线调整以及交易方式改革等新的毒品形势.为此,本文提出,澜湄次区域的禁毒合作需要向毒品治理转型,以整合不同行为体的优势,从执法、公共卫生、社会经济等角度发力,开拓新的合作方向以实现既"擒贼"也"擒王".

    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机制《东盟和中国禁毒合作行动计划》澜湄执法安全合作毒品治理

    印蒙关系的历史演变与特征

    汪金国祁治业
    284-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印度和蒙古国自1955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建交探索期(1955-1971年)、政治盟友期(1971-1991年)、友好伙伴期(1991-2015年)和战略伙伴期(2015-2022年).尽管两国高层努力推动经贸合作,但长期以来"政热经冷"的局面仍未改变,印度对蒙投资和双边贸易规模十分有限.不过印蒙基于共同的战略需要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值得警惕,双方在铀供应方面的合作也需高度关注.近年来,印度对蒙开展的教育外交、佛教外交、文化外交、援助外交、国际组织外交等均成效显著.现在,印蒙已经探讨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比肩中蒙关系和俄蒙关系.

    印蒙关系战略伙伴关系东向行动政策佛教外交

    全球发展倡议的规范内涵与实践来源

    何越朱杰进
    321-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视角出发,本文将全球发展倡议理解为中国倡导的一种统筹治理的新型国际规范.其中,坚持发展优先原则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原则是新型国际规范的核心内涵,具体表现为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人民与国家的新型治理理念.从实践来源看,这一新型国际规范源于中国近年通过澜湄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等机制来重塑周边区域治理的一系列成功实践.在澜湄合作中,除了回应下游国家对跨境水资源合作的需求外,中国倡议开展跨境安全合作以及社会人文领域的合作,平衡该流域既有机制偏重经济合作和国家间合作的倾向,实现了发展与安全、人民与国家的统筹治理.在上海合作组织中,除了推进俄罗斯偏好的中亚安全合作外,中国倡议开展中亚经济合作和人文合作,平衡该机制侧重安全合作和国家间合作的倾向,也实现了发展与安全、人民与国家的统筹治理.

    全球发展倡议统筹治理新型国际规范澜湄合作上合组织

    逆流而动:利益集团与美国退出国际组织

    张雪滢
    344-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政治对美国在国际组织的外交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历史上,尽管美国通过创立和维护国际组织获得了巨大收益和全球影响力,但因为国际组织的政策目标与美国利益之间的冲突,美国也会选择退出某些组织.本文认为,美国国内政治中存在着具有不同国际制度偏好的众多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持续影响了美国政府与国际组织间的长期对话和议价谈判.利益集团的偏好及其对政策制定者的影响力和国际组织对美国改革诉求的反应程度,共同决定了美国是否退出国际组织.通过对美国退出国际劳工组织和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实证研究,本文揭示了利益集团对国家偏好影响的两个阶段:第一,对国际制度持保留态度的利益集团会游说美国与国际组织重新谈判,以使政策目标更符合美国利益;第二,谈判结果将反过来影响各利益集团的力量平衡.如果美国在国际层面上采取拒绝支付会费等措施向国际组织施压但未能成功,那么对国际制度偏好较弱的利益集团的议价能力将相对得到提升,最终可能促使美国退出该组织.

    美国利益集团退出谈判国际劳工组织教科文组织

    三角关系中行为体的策略分析——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例

    孙畅驰
    374-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多次出现三国鼎立格局.与当代国际体系下的三角关系不同,它是一种在封闭环境中你死我活的博弈.每个行为体的最终目的是消灭另外两方,统一天下.根据强弱对比的不同,可以将这种三角关系分为三方均衡、一强两弱、一弱两强的三种格局.行为体在不同格局中有不同的最优策略.本文选择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蜀吴、前秦前燕东晋、陈北周北齐三个案例,以过程追踪的方式验证了假设,总结了行为体在不同三角关系格局中争取利益最大化的策略.

    魏晋南北朝三角关系行为体策略

    中国的区域国别学:新视野与新方法

    孙德刚马文媛
    中插1-中插2,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国别研究是国家、组织、群体和个体跨境互动的产物,从弥散到统合,大致经历了古代感性认识时期、近代欧洲中心主义时期、当代美国中心主义时期,以及新时代多极化时期四个阶段.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上升,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政治、经济和人文联系日益紧密,区域国别研究从自在到自觉,正朝着建立区域国别学的方向努力.中国的区域国别学以学科交叉与融合为手段,以建立自主知识体系为目标,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任务.它源于基础学科,坚持问题导向和综合创新,既服务国家战略,又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利用学科群的优势,解决人类安全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在中国区域国别学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建设过程中,学科建制、教材体系、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学术分工、二级学科设置等是国别学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需要认真处理好基础与应用、存量与增量、一般与特色之间的关系.

    区域国别研究自主知识体系区域国别学学科交叉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