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茶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茶叶
福建茶叶

汤鸣绍

双月刊

1005-2291

fjtea@163.com

0591-87601225

350001

福建省祥福州市湖东路189号“凯捷大厦”6层西侧

福建茶叶/Journal Tea in Fujia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的茶叶科技期刊。办刊宗旨是提高茶叶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掌握技术信息,以及交流生产管理经验和市场流通等方面的经验。立足福建,面向全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特色农业背景下的茶叶经济发展路径

    王园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阶段,在特色农业背景下发展茶叶经济需制定一套完善的指标和方案,相关单位主体应当对特色农业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知,从供应链角度来完善茶叶经济发展模式。在品种选择和培育方面需结合当地的优势产品;而在生产技术领域则需要连同多家机构、多个部门进行技术创新;另外,产业地还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打造特色品牌形象;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地需结合供应链思维,提升产业链的附加价值,从而提高茶叶经济发展维度和广度;后续,在发展茶叶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农民培训,建立起相应的合作社,促进信息资源、技术共享,提高产业发展水平;除此之外,还需要在相关领域借助文化传播,在全社会掀起良好的产业文化学习风尚,从而为茶叶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对特色农业背景下茶叶经济发展路径进行分析探讨。

    特色农业茶叶经济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视角下特色茶产业营销的实践策略

    许煜琨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产业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需要致力于开展当地特色的茶产业,以提升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述了乡村特色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接着从茶叶产品质量、营销模式、销售渠道、定价等角度分析了乡村特色茶产业营销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增强特色茶叶品牌意识、丰富茶产业营销模式、优化营销渠道、划分特色茶叶质量等方面探讨了乡村振兴下特色茶产业的营销策略,让特色茶产业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乡村振兴特色茶产业营销模式

    乡村振兴背景下茶旅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杨瑞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将旅游业打造成地区性支柱产业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茶旅融合是以茶业为媒介,以地方资源优势为基础,以旅游作为核心方式的一种新模式、新业态。推动茶文化与旅游行业的深入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乡村振兴茶旅融合发展路径

    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角的中国茶文化传承策略

    李知烜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展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文化韵味。在茶文化的传承发展中,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展现出了重要的指导价值。文章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角下茶文化传承发展机制与传承发展原则作出了分析与论述,并从政策供给、茶文化与教育体系的融合、茶文化与社会生活的融合、茶文化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及茶文化交流等几个方面,对中国优秀茶文化传承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优秀茶文化传承发展

    浅谈碧螺春制作技艺

    周永明林夏青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产业作为我国农业生产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更是乡村振兴的战略引擎。洞庭碧螺春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这一战略的重要推手。本文主要阐述了洞庭碧螺春茶制作技艺。

    碧螺春茶高温杀青热揉成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

    白琳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及初制工艺

    张钦委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琳工夫"红茶原产于福鼎,是以主产地福鼎市白琳镇地名命名,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或原生菜茶群体种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的。其制作技艺创制于清代,迄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了福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具有"外形条索细长弯曲,茸毫多呈颗粒绒球状,色泽黄黑,内质汤色浅亮,香气鲜纯有毫香,味清鲜甜和,叶底鲜红带黄"的品质特征,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看好。

    白琳工夫品质特征初制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浅析安溪乌龙茶晒青萎凋技艺对品质的影响

    李淑云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分析了安溪乌龙茶制作过程中晒青萎凋技艺对茶叶品质的多方面影响。通过深入剖析晒青的目的、作用及程度要求,揭示了晒青技艺在乌龙茶制作中的核心地位和科学原理。研究表明,晒青不仅通过物理和化学的双重作用使鲜叶达到适度的萎凋状态,为后续工序奠定良好基础,还在促进茶叶香气形成、提高茶叶滋味品质、改善茶叶外观形态、增强茶叶耐泡性以及促进茶叶品质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晒青程度的要求上,本文指出应根据茶叶品种、季节、气候及采摘时段等因素灵活掌控。具体而言,晒青程度需使鲜叶水分适度散发,同时保留足够的内含物以供后续发酵。进一步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晒青要求时,本文强调了气温低、湿度大的环境下晒青程度应适当加重,以促进茶叶内部水分散发和酶活性激活;而在气温较高、湿度较低的环境下,晒青程度则需适当减轻,以防茶叶过度失水。此外,本文还探讨了不同采摘时间(早青、午青、晚青)对晒青程度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策略。本文结合安溪乌龙茶晒青萎凋技艺的精髓,并结合现代茶叶制作技术的革新,提出了优化晒青工艺的建议。通过科学掌控晒青技艺,可以为提高乌龙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从而进一步提升安溪乌龙茶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满意度。

    乌龙茶晒青萎凋技艺品质

    英葟黄茶加工关键技术初报

    陈海强何辉星赵崇真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英红九号黄化品种"黄玉"作为加工研究对象[1],根据广东地区气候特点,结合广东大叶青和黄小茶的加工工艺,提出采用"黄玉"品种制作的名优黄茶"英葟黄茶"的加工工艺:"鲜叶采摘-萎凋-杀青-摊凉-揉捻造型-闷黄-初烘-复包闷黄-摊放-干燥"各个工序的操作方法、控制程度、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等。该茶品质优异,特别是内质香气的"甜玉米香"是目前国内黄茶产品甚至名优茶产品中较为稀缺的,为进一步提升传统广东大叶青品质及开发广东名优茶产品提供一定的研究制作依据。

    英葟黄茶黄玉加工工艺品质

    与现代工艺融合下的福鼎白茶制作工艺创新

    周瑞银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鼎白茶,作为中国传统名茶的一种,其制作工艺的创新在融合现代技术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在保持福鼎白茶传统工艺精髓的同时,引入现代化技术以优化生产流程,可提升茶叶品质。文章内容涵盖了从原料采摘、初加工工艺到质量控制与监测的各个方面。特别强调了在采摘、萎凋、干燥等关键步骤中融入现代技术的可能性及其对提高茶叶品质的积极影响。此外,还讨论了通过这种创新工艺如何提升福鼎白茶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现代工艺融合制作工艺

    基于清洁化复式萎凋技术的白茶生产优化研究

    蔡晨啸鄢碧华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茶是中国传统六大茶类之一,起源于福建省,其制备过程中的萎凋环节是茶叶制造中非常关键的步骤,但由于传统方法容易不规范,导致茶叶质量稳定性不足。另外,传统方法的防尘保湿效果差,环境温湿度难以控制,茶叶发酵过程控制难度大,茶叶品质稳定性低,而且茶叶存储和运输易受湿度和温度影响。清洁化复式萎凋技术则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些问题,通过引入净化设备和精确控制仪器,能够大幅提高萎凋环境的卫生洁净并精确控制温湿度。同时,采用密封设备可以提高防尘保湿效果,自动化控制和优化设计则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能够更好地提高白茶的制备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清洁化复式萎凋技术白茶生产优化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