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园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园艺
东南园艺

叶新福

季刊

2095-5774

fjgs0591@yahoo.com.cn

0591-87572655

350013

福州新店埔党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

东南园艺/Journal Fujian Fruit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提供果树科研、开发、生产信息,为发展果树业和促进水果基地建设服务,本刊以南方果树为重点,着重报导热带亚热带果树科研成果,学术活动、技术经验、生产动态和国内外果树科技信息。稿源充裕,选稿范围广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孢蘑菇菌被发生与防控研究进展

    陈文智曾志恒蔡志欣卢园萍...
    241-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孢蘑菇是世界上种植最多的食用菌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富含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等,具有潜在的抗癌、抗氧化、抗肥胖和抗炎特性.菌被又称子座(菌丝垫状结构),是双孢蘑菇制种和栽培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对蘑菇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害.通过菌株特性、菌丝角变、菌种退化、环境因素等方面对菌被发生成因进行了阐述,并从制种过程、基质选择、菌种保藏、环境控制等方面为菌被防控提供依据.

    双孢蘑菇菌被角变生理性病害

    桂花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刘向国
    250-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桂花叶斑病严重影响桂花的观赏价值,为明确其病原菌,并筛选出可用于防治桂花叶斑病的杀菌剂.[方法]从福州市金山公园采集桂花叶斑病样品,切片镜检,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真菌菌株,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所获菌株是否为桂花叶斑病的致病菌;综合形态特征和多基因(ITS、TUB、TEF、CAL和HI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该菌鉴定到种;在此基础上,测定了该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结果]明确了菌株FZ-GH-1是福州桂花叶斑病的病原菌,其被鉴定为Diaporthe grandiflori;FZ-GH-1在12 h光暗交替和全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速率最快,生长最适温度为24~28℃,最适pH值为5.0,生长所需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和蛋白胨;在供试药剂中,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450 g/L咪鲜胺水乳剂对FZ-GH-1菌丝生长的EC50 分别为0.108 mg/L和0.053 mg/L,明显低于3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20%三唑酮乳油.[结论]确定了福州桂花叶斑病的病原菌为Diaporthe grandiflori,甲基硫菌灵和咪鲜胺对该菌抑制作用强,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研究桂花叶斑病的发病规律和化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桂花叶斑病间座壳属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生物学特性室内毒力测定

    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二次发酵过程细菌结构变化趋势研究

    陈德局陈梅春蓝江林王阶平...
    260-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明确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二次发酵过程中细菌结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二次发酵过程细菌群落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基质中共有细菌物种OTU数目 1 128 个,包含 26 个门、66 个纲、164 个目、257 个科、454 个属和 687 个种.细菌种群结构在发酵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发酵初始优势细菌属为尿素芽胞杆菌属、芽胞杆菌属、赖氨酸芽胞杆菌属、拉梅尔芽胞杆菌属及库特氏菌属,发酵末期优势细菌属则为norank_f__Limnochordaceae、氢孢菌属、嗜热双孢菌属和盐孢菌属.发酵中期和发酵末期细菌组成结构相似,与发酵前期呈显著差异.冗余分析显示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球形杆菌属和特吕珀菌属与氨气浓度呈正相关,球形杆菌属、热多孢菌属和norank_f_Steroidobacteraceae与发酵温度呈正相关,而库特氏菌属与发酵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基质经过二次发酵可有效降低了有害细菌的丰度,释放氨气浓度可作为二次发酵终点判断指标之一.

    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二次发酵细菌多样性

    大球盖菇颗粒原种培养基筛选及其应用

    曾志恒陈文智戴建清曾辉...
    271-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筛选适宜的大球盖菇原种培养基,研发菌丝活力强、萌发点多、松散均一的颗粒原种,并确立合适的扩繁透气袋栽培接种量.[方法]以'大球盖菇 8 号'为试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由小米、细木屑、玉米芯、菜籽粕等主要组分的不同培养基的颗粒原种扩繁栽培种效果,对比不同接种量对透气袋栽培种满袋时间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佳大球盖菇颗粒原种培养基配方为XGM(小米 50%、蔗糖 2%、细木屑 20%、硅藻岩 26%、轻质碳酸钙2%),培养基的碳氮比是 32.5,培养的大球盖菇颗粒原种菌丝生长速度为 2.99 mm/d.颗粒原种XGM扩繁透气袋栽培种最佳接种量为 1.25%,透气袋栽培种平均满袋时间为 13.4 d.[结论]通过研究优化了颗粒原种培养基,初步建立透气袋栽培种生产工艺,为工厂化生产大球盖菇透气袋栽培种奠定基础.

    大球盖菇颗粒原种培养基透气袋栽培种优化

    红托竹荪液体发酵培养基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江晓凌林辉杨驰肖冬来...
    27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开展红托竹荪液体菌种发酵培养基的筛选,为红托竹荪液体菌种应用于工厂化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考察培养基营养物质及培养方式对红托竹荪液体发酵的影响.[结果]麦芽糖浆、玉米糖浆、玉米粉、发酵专用豆粕粉和黄豆粉可作为红托竹荪液体发酵培养基的适宜营养物质.当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玉米糖浆用量为 20 g/L时,菌丝体生物量最大,为 7.13 g/L.玉米粉、发酵专用豆粕粉、黄豆粉在供试范围内(0~4 g/L)可显著促进菌丝生长,当使用量为 4 g/L时,菌丝体生物量达到最大,分别为 2.1 g/L、1.8 g/L、1.7 g/L.[结论]采用 250 mL三角瓶,红托竹荪液体发酵的适宜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5.5,装液量 100~120 mL,接种量 16%,培养时间 14 d.

    红托竹荪液体菌种培养条件

    两种叶色血叶兰的转录组分析

    吴英详杨俊杰陈芸芸蔡坤秀...
    285-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丰富血叶兰转录组数据信息,以期帮助兰科植物的功能基因挖掘.[方法]本试验通过Illumina测序平台对两种叶色血叶兰的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两种叶色血叶兰样品各三个重复总计产出 37.23 Gb Clean reads,共获得 97 089 条Unigene序列,平均长度 1 038.76 bp,N50 达到 1 892 bp.将得到的Unigene和 8 个公共数据库进行比较,31 095 个Unigene获得注释.其中 29 730 条Unigene在NR数据库中获得注释,与铁皮石斛的同源序列最多.与GO数据库进行比对,23 871条Unigene在细胞组分、生物进程和分子功能三大类别中获得注释.通过与 KOG数据库的比对,14 791个Unigene获得注释,这些基因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三大功能类别:普通功能预测、蛋白的翻译后修饰以及信号转导.在两个品系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共 5 791 个.与暗紫色叶片相比,绿色叶片中 3 120 个基因的表达量升高,2 671 个基因表达量降低.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富集结果表明,最显著性富集的是植物与病原菌相互作用,其次是植物MAPK信号途径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光合作用-天线蛋白、还有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类黄酮代谢途径、卟啉和叶绿素代谢途径.[结论]研究结果将为深入发掘血叶兰药用植物的功能基因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血叶兰转录组基因注释叶色

    5种山茶属植物在杭州地区的观赏性及适应性研究

    章丹峰郭卫珍齐鸣项志松...
    296-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解不同类型山茶属植物的观赏性,及对杭州地区特殊气候条件的适应性,用以在杭州地区园林绿化中的推广应用.[方法]以山茶原种浙江红山茶、红山茶品系'花佛鼎'、滇山茶品系'情人节'、茶梅品系'立寒',以及四季茶花新品种'夏梦文清'等 5 种山茶属植物为材料,对植株特征及观赏性进行了观察比较,并对其在杭州地区的耐寒性、耐热性、抗病虫性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由观赏性分析得出,唯独夏梦文清是夏季开花,且花期最长,长达 4 个半月,其余 4 种是在秋、冬、春季开花;花佛鼎的花型是托桂,最为独特,其余是单瓣或重瓣.由抗性分析得出,立寒的抗寒性最好,夏梦文清在耐热方面表现力最强,而山茶原种浙江红山茶在抗病虫害方面均表现最佳.[结论]5 种山茶属植物均可在杭州地区的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

    山茶属观赏价值抗性

    不同栽培条件对工厂化生产大球盖菇产量影响研究

    严胜泽詹美蓉谢婷刘青...
    302-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探究大球盖菇工厂化栽培方法,优化栽培条件,指导企业工厂化栽培大球盖菇,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周年生产大球盖菇.[方法]在利用智能化设备控制温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因素的出菇房内,进行不同栽培模式、不同覆土时间、不同低温刺激试验,对比大球盖菇的出菇时间、一级菇产量和总产量.[结果]不同的栽培模式中,床栽模式的出菇时间比框栽模式早,且一级菇产量和总产量更高.不同的覆土时间处理,以播种后立即覆土处理的出菇时间最早,而菌丝走满后7 d覆土的最慢出菇,即覆土越早出菇也越早;但菌丝走满后覆土的一级菇产量和总产量最高.不同低温刺激处理,在菌丝爬满土层后转入出菇阶段时进行4℃刺激,其出菇时间最早,一级菇产量、总产量、生物学转化率均最高.[结论]栽培模式、覆土时间和低温刺激等因素对于工厂化生产大球盖菇均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初步总结出大球盖菇工厂化生产的技术参数,为指导企业开展周年化大球盖菇工厂化栽培提供依据.

    大球盖菇工厂化栽培模式低温刺激

    野生香菇母种纯化与保藏培养基筛选

    王旭王鑫胡志强杜忠伟...
    308-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野生香菇的母种纯化与保藏培养基,为培养和保藏野生香菇菌株种质资源提供适宜条件.[方法]将从吉林省安图县采集到的野生香菇菌株培养成母种,再分别设置 4 种纯化与保藏培养基配方,比较培养后菌丝的生长情况与菌落的颜色差异,筛选适宜的培养基配方.[结果]母种纯化培养基中以配方四(马铃薯 200 g、木屑 10 g、黄豆粉 10 g、葡萄糖 20 g、琼脂 20 g、水 1 L)表现最优,其菌丝在第 3 d开始萌发,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 0.51 cm/d,长势旺盛、白色,菌落无色素.母种保藏培养基中以配方A(细木屑 78%、麦麸 20%、石灰 1%、石膏 1%)的表现好,其菌丝萌发率高,长势旺盛且整齐,菌落无色素,能保藏 15 个月.[结论]通过研究筛选出野生香菇适宜的母种纯化与保藏培养基,为香菇野生资源的收集纯化与长期保藏奠定了基础.

    香菇母种培养基纯化保藏

    不同出芝方式对灵芝农艺性状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杜忠伟孙秀霞胡志强王旭...
    314-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出芝方式对灵芝农艺性状及子实体有效成分粗多糖、总三萜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探索适合吉林延边地区大棚代料栽培灵芝的方法.[方法]以两个赤灵芝菌株GL1 和GL2 为研究材料,采用层架摆放和直立地摆等两种出芝方式,在大棚内进行代料栽培试验.[结果]在大棚内以层架摆放栽培的灵芝子实体,表现为菌盖较大、菌柄较短、分枝少的特点,而直立地摆栽培的灵芝子实体菌柄较长、分枝较多;直立地摆的灵芝产量和干芝转化率均高于层架摆放;层架摆放子实体的粗多糖含量高于直立地摆,总三萜含量低于直立地摆.[结论]综合分析,不同出芝方式对灵芝的农艺性状和子实体有效成分含量影响显著,因此在进行灵芝栽培时应根据需求选择最佳的出芝方式.

    灵芝子实体出芝方式农艺性状有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