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赵素文

双月刊

1673-9884

0591-83780448 83781832

350025

福州市西门梦山路73号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探析

    余绪鹏刘念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使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本科阶段的必修思政课.二十大精神如何融入该课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思政课教师的主要任务.在融入理念上需要坚持:以史为据,讲清二十大精神植根于历史的事实依据;学史明理,阐释二十大精神植根于历史的理论逻辑;读史增信,感悟二十大精神植根于历史的政党自信.在融入的重点内容上,要准确把握百年奋斗的历史主题,深刻阐释"两个行"的理论内涵,系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脉络,全面解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融入的具体建议上,要将二十大精神融入教材内容的各个部分,深入讲解"三个务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五个必由之路"等知识点.

    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治"融合背景下推进乡村法治教育的价值探究

    金梦维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采用并实施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其中,乡村法治近年来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乡村地区推进和开展法治教育活动,既是乡村治理的要求,又进一步深化了乡村法治建设工作.因此,在"三治"融合背景下推进乡村法治教育具有极大的价值.通过对"三治"融合与乡村法治教育之间关系的深入剖析和研究,发现推进法治教育在乡村地区的开展具有促进理论构建的深入和精进,发展完善成熟理论体系的理论价值;进一步落实乡村思想政治工作,聚焦村民培育的教育价值;促进乡村良治善治,打造和谐乡村社会的治理价值;着眼长远建设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的发展价值.

    "三治"融合法治乡村法治教育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四维体系"探构——从习近平劳动教育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创新性发展谈开

    杨振坦王振亮王笑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劳动教育论述创新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丰富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强化了"劳动创造历史"的思想,拓展了"新旧事物扬弃"的内涵,发展了"劳动创造现实的人"的思想,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高职院校推动劳动教育,应积极建构目标之维、充实内容之维、创新活动之维、拓展评价之维,将劳动教育深度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之中.

    习近平劳动教育论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

    问题导引式课堂教学:创生历程、内涵特征与过程结构——以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特色生态课堂创建为例

    李重蔡文
    17-2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转变为指导思想,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从创建"生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实际出发,提炼问题导引式课堂教学法.问题导引式课堂教学以"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为统领,追求动态生成与产出导向,注重引导学生与对象世界进行真实互动,注重主动对接特色生态资源,有机渗透生态文明素养,最终实现从"教书"到"育人"的有机融通,引导学生成长为问题解决者、新知识探索者及反思性学习者.问题导引式课堂教学注重从外维与内向兼顾方式来系统建构教学的过程结构,已经形成"台阶式"和"三线推进式"两类教学过程的结构形态.

    问题导引课堂教学创生历程内涵特征过程结构生态课堂

    区域中小学教师教育现代化的挑战与应对——基于深圳教师教育的系统考察

    李学良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教育现代化是区域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深圳中小学教师教育现代化在人才引进、平台建设、校本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体系系统性、培训针对性、结果育人性等方面依旧存在诸多挑战,难以与深圳教育先行示范的发展战略相适应.结合教师教育的国际经验、国家战略与深圳实际,深圳中小学教师教育现代化亟需以助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为发展目标,构建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

    区域中小学教师教育现代化路径探索

    "表现性评价"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实践探索——以《红楼梦》林黛玉专题研讨为例

    欧阳荣华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与评价改革的重要课题.作为能够评估高阶思维、合作沟通等多方面素养,并与教学和学习有着密切关系的表现性评价,近年来成为促进素养发展与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评价方式.该文以高二《红楼梦》专题研讨教学为例,从表现性评价的目标依据、表现任务进阶以及评价规则制定等方面,探讨课堂教学运用表现性评价的具体教学实施样态与可行性策略.

    表现性评价教学评一致素养进阶《红楼梦》林黛玉专题研讨

    发挥高校统一战线智库功能服务乡村振兴——以福建永泰为例

    王进荣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依靠"教育、科技、人才"作为支撑,而地方高校统一战线作为高校服务地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必须坚持发展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立好新型统一战线智库,充分发挥高校的"聚才、聚能、聚势"作用,准确把握"横向联动体系、纵向联动机制、交叉联动平台"的建设现状问题.福州工商学院立足永泰发展实际,着眼全国发展格局,学校团队在深入实践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创新高校统一战线智库功能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旨在共建共享统一战线智库人才队伍、共商共促统一战线智库决策机制、共推共谋统一战线智库发展趋势,以期为全国地方高校发挥统一战线智库功能服务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高校统一战线智库乡村振兴

    高校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研究——基于TPB模型

    胡金兰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人才是保障,如何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既能解决乡村人才不足,又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大学生创业选择留在城市的意愿远大于返回家乡.文章以福建省 10 所不同层次的高校为研究对象,基于TPB模型,从大学生个人的行为态度、大学生个人感知行为控制、大学生个人主观规范等三个维度去设计调查问卷,构建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剖析哪些是主要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因素,进而从政府、高校、家庭、大学生个人四个层面,优化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

    TPB模型大学生返乡创业影响因素

    城市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实践探索与路径优化——基于福州市的实证分析

    杨佳钦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人才是城市发展的主力军,创新创业是民族发展的动力源.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法、质的研究方法,对在福州创新创业的青年人才群体进行调研,全面总结青年人才在福州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现状,进一步探析福州青年创业者投资动机、行业选择、团队结构、政策帮扶、社会支持等经营生产和营商环境所面临的困难与原因,并提出"提高政府服务管理效能""加强创新创业氛围营造""加大财政创业支持""注重创业能力培训"等对策建议,旨在提升福州市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政策的落地性、营商环境的适应性、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创新创业青年创业青年人才

    算法时代青年工作的变化、挑战和对策——基于新功能主义视角

    许舒婷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算法时代的青年工作受推荐算法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影响.Z世代的行为模式、网络空间的特征、算法鸿沟的形成,展示了算法如何重塑青年工作的对象、拓展青年工作的阵地、改变青年工作的内容.新功能主义以社会系统论解释了算法时代青年工作的变化原因,单体化、过滤泡和算法鸿沟造成社会制度解析解体、价值表达扭曲和青年受算法异化.面对这些变化和挑战,有必要构建一个立体对策模型,包含青年社会创业生态系统、青年数字公民成长系统以及青年算法支持系统.

    算法时代青年工作社会创业数字公民算法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