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建筑
福建建筑

月刊

1004-6135

0591-87855358

350001

福州市北大路240号

福建建筑/
查看更多>>本刊传播、交流、研讨土建科技成果、信息,繁荣学术,促进科技进步,为经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高曲线梁双层屋盖板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王炳燕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打造21世纪新海丝文化新传播中心,厦门海沧区政府特邀国际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大师以五代董源的《潇湘图卷》为蓝本,设计了具有重峦叠嶂屋面、造型独特的金沙书院项目.项目屋盖结构复杂,施工质量要求高,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较多.为了达到隐藏通风管道美观的设计效果以及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局部屋盖采用2.2 m超高曲线梁双层板楼盖,形状为双曲线,施工难度大.通过双层楼盖结构2.2 m超高曲线梁钢筋模板砼工程的制作安装施工,探讨总结特殊施工工艺的做法.该施工技术得以应用,行之有效,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借鉴.

    王澍立杆网格法2.2m梁双层板楼盖双曲屋面

    螺柱焊工艺的光伏夹具在屋面压型钢板上的应用与分析

    谢鸣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梯形屋面压型钢板上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时,通常采用自攻螺钉附加硅酮结构密封胶的光伏夹具工艺.但是该工艺存在密封胶热老化、腐蚀,屋面压型钢板渗水,设计使用年限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探讨一种采用电容放电螺柱焊,将光伏夹具焊接固定在梯形屋面压型钢板上的工艺.分析结果表明,螺柱焊工艺的光伏夹具,具有不破坏屋面防水、满足光伏25年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等优点,可供同类型项目光伏夹具的设计与施工参考.

    分布式光伏光伏夹具屋面压型钢板自攻螺钉硅酮结构密封胶螺柱焊

    基于四种地层的地铁隧道降水井优化研究与实践

    张友明
    124-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铁隧道作业区范围内的地下水,极大增加了施工成本和安全风险.因此,文章基于四种地层的现场抽水试验,得出结论:同一地层不同降水深度对应的影响半径不同;各地层渗透系数取值为:强风化花岗岩(砂土状)0.6 m/d,中风化花岗岩0.02 m/d,强风化花岗岩(碎块状)0.8 m/d,微风化花岗岩0.04 m/d.通过计算分析,设计三种方案对降水井孔径、间距和数量进行优化,得出结论:①涌水量取最大值,降水井数量不变,降水井直径可由800 mm优化为450 mm~600 mm;②降水井出水量及直径不变,降水井间距由10 m优化为15 m;③按等效渗透系数计算出水量,降水井数量可取8~10 口.最后,采取优化后降水井方案实施,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实践结果可为当地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隧道降水试验与设计经验

    含钢率对长期荷载下钢管混凝土轴压性能的影响分析

    刘文华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含钢率对长期荷载下钢管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采用ABAQUS软件,对长期荷载作用下不同含钢率的钢管混凝土柱的变形(ε)-时间(t)、承载力(N)-时间(t)关系曲线进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对长期荷载作用下典型含钢率的钢管混凝土进行机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初期增长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约在200 d时变形稳定,徐变趋于平稳;含钢率大则徐变小,随着含钢率的增加,钢管混凝土的徐变量减小.

    长期荷载钢管混凝土含钢率徐变机理

    工程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王新文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使地方院校的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实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安全保障机制,寻找校企合作的契合点和驱动力,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体系.同时,将协同育人落实到专业教育、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和毕业教育等全过程专业教学中,使地方院校培养出更多适应产业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后备人才.

    工程教育认证地方高校校企合作

    基于课程思政的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索——以《建筑设计四》为例

    张小迪郭建郭奇伟贾静静...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设计四》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对培养建筑设计及相关行业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探讨该课程如何树立为人民做好设计的专业价值观与思政建设目标,提出在课程中引入工匠精神、责任意识、生态文明、审美素养等思政元素,以OBE理念组织教学.以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为重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优秀设计案例及专业知识实际工程应用内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识工程问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采用翻转课堂、案例式、竞赛嵌入式、线上线下辅导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保证支撑毕业要求的所有指标点落到实处,从而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学的互相融合.

    建筑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新建本科土木类高校结构实验室中长期建设探析——以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术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建设为例

    罗才松蔡雪峰陈华艳庄金平...
    14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实验室本科教学建设与学科建设规划两个不同方面,详细梳理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术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从无到有,从有到有一定特色、显示度、影响力的区域知名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从建成后实验室的影响力,以及依托实验室的专业建设成效来看,以一盘棋的思想,通盘考虑学科的短期与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全正确,达到了预期建设目标.

    新建本科高校土木工程结构实验室建设规划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刘如月郑居焕
    14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土木工程领域的关键课程之一,随着抗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需对《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该课程内容多而复杂,存在大量理论概念、公式,但学时少且抗震模型较为抽象,传统教学方法无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抗震设计,教学效果无法充分达到预期目标.对此,提出采用基于案例教学和实施小组团队项目,结合雨课堂软件和BIM技术的方法,进行《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引入真实的工程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地震作用对工程结构的影响,掌握概念设计和抗震设计的工程应用;采用BIM技术,实现抗震经典案例模型的三维化展示,巩固学生对于抗震构造措施的掌握;利用雨课堂教学软件,了解学生各个环节中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教学方法案例学习法雨课堂软件BIM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