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建筑
福建建筑

月刊

1004-6135

0591-87855358

350001

福州市北大路240号

福建建筑/
查看更多>>本刊传播、交流、研讨土建科技成果、信息,繁荣学术,促进科技进步,为经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装配式转动摩擦型梁柱十字耗能节点拟静力试验研究

    魏润瀚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耗能能力,提出了一种新型梁端转动摩擦耗能器RFED(new Beam-end Rotational Friction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RFED).选取钢筋混凝土梁柱十字节点为研究对象,对4个采用不同摩擦片的新型装配式摩擦型往复弯曲耗能节点JD1~JD4进行拟静力逐级加载试验与疲劳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说明:①RFED能够通过一定程度的反复转动耗能保护预制梁、柱;②JD2、JD3、JD4滞回曲线均表现为饱满的平行四边形,耗能能力强,JD1耗能能力相对较低,且疲劳试验中承载力衰减程度过大;③JD2滑移荷载不能保持稳定;JD4起滑荷载最大达到滑移荷载的2倍左右,不利于准确控制承载力;而JD3耗能能力强、起滑荷载及滑动荷载稳定.因此,JD3所使用的H62黄铜片且钢材表面喷涂无机富锌漆的摩擦面,最适宜于工程应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摩擦耗能器拟静力试验消能减震抗震性能

    既有建筑鉴定的若干问题探析

    郑聪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各地建筑事故的教训,持续地警示着既有建筑的安全问题;而既有建筑的鉴定报告,是考察既有建筑安全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案例总结既有建筑鉴定中的各种常见问题,并给出报告编制上的建议,可供其它既有建筑鉴定项目参考.

    既有建筑鉴定鉴定报告问题

    某既有学校建筑基于保持正常使用功能的减震加固分析

    汪方羲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学校等八大类建筑在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保持正常使用功能,提供合理可行的技术路径,2023年7月发布的《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提出了统一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措施要求.以使用近30年的漳州龙海区某既有学校建筑为例,采用加设黏滞阻尼器减震加固的设计方法,参照《导则》要求,运用结构分析软件进行多方法附加阻尼比计算对比、设防地震及罕遇地震工况下结构变形和结构构件损伤对比分析、楼面水平加速度计算分析等,验证了消能减震加固技术能有效提高既有建筑保持震时正常使用功能的性能,降低既有建筑抗震构造措施要求,对于类似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学校建筑的加固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既有学校建筑消能减震保持正常使用功能附加阻尼比

    基于某娱乐广场工程的抗浮设计分析

    林光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娱乐广场工程的抗浮设计为例,依据《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476-2019》及其他现行规范条文,较为深入地对该类工程抗浮设计的思路进行分析探讨.包括水浮力计算、组合系数分项系数确定、抗浮措施的选择、抗浮锚杆的设计等多个内容,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地下工程抗浮笼芯囊锚杆

    双侧不等刚度围护桩-内支撑基坑的计算分析

    陈董祎
    127-13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坑的场地紧凑,周边环境日渐复杂,常常出现基坑两侧差异较大的情况.当基坑两侧条件差异较大时,两侧围护桩往往设计为不同的刚度.对于此类基坑的计算,现阶段对双侧围护桩通过内支撑的耦合作用考虑不足,在内支撑刚度系数的求解中,不动点刚度调整系数λ的取值不明.为考虑双侧围护桩刚度差异对设计计算的影响,提出了考虑双侧围护桩通过内支撑的耦合作用的计算方法,经对比工程案例,证明本文方法合理准确.参数分析表明,仅加大其中一侧围护桩刚度时,加强侧的围护桩侧向位移减小,非加强侧的围护桩侧向位移略微增大;随着一侧围护桩刚度的增加,支撑不动点逐渐向加强侧移动,并提出了支撑不动点调整系数λ的建议取值.

    基坑支护双侧不等刚度内支撑支撑不动点调整系数

    福州地区饱和淤泥不固结不排水强度特性研究

    邓蓉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福州地区典型饱和淤泥的强度特性,进行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并绘制应力圆曲线,获得抗剪强度指标Cu、φu值.为减少饱和度对强度指标的影响,依据勾股定理,对抗剪强度值进行修正,并分析饱和淤泥抗剪强度参数与含水率、孔隙比的相关关系,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总结含水率、孔隙比等对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饱和淤泥不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cu、φu整体上是随着含水率、孔隙比的增大而呈减小趋势.

    淤泥饱和度含水率孔隙比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

    飞燕式提篮系杆拱桥极限承载力及地震响应分析

    郑雨凡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系杆拱桥理论,以某飞燕式提篮系杆拱桥为研究对象,通过Midas Civil,对该桥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该桥的动静力结构特性及极限承载力;开展地震荷载下的响应分析;并以边跨拱肋跨径为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对拱肋钢混结合段进行实体有限元建模分析.结果表明,成桥运营后,吊杆和系杆都有较大的安全系数;主拱肋全部承受压应力,且均在相应材料的承载能力之内,拱肋变形呈曲线形;三角刚架混凝土段受力满足规范要求;在地震作用下,可满足"中震不坏、大震有限损坏"的抗震设防目标,E1地震反应谱作用下,顺桥向最大响应位移为5.6 mm,竖向响应位移最为6.7 mm;边中跨比为0.246时受力较为合理.文章还提出了钢混结合段面面摩擦接触模拟的方法.

    飞燕式拱桥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地震响应

    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化改造设计分析

    张镇翔
    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罗源县罗中路闽源段改造提升工程为例,在精细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旧路病害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处理措施.同时,根据弯沉值、路面损坏情况、周边环境因素对设计路段进行分段和分段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加铺方案,探讨总结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化改造的设计要点,为后期的水泥砼路面沥青化改造提供设计指导.

    旧路病害沥青化改造设计要点

    直立式加筋土挡墙在高填方路基边坡中的应用研究

    马文华
    14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建地区因地形地貌特殊,市政道路在建设时,常需通过"V"字形沟谷地带.为此,通常采用高填方路基方式进行处理.当填方路基厚度超过一定高度时,处理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及经济性.结合泉州一市政道路项目,考虑采用直立式加筋土挡墙来处理高填路基边坡,以节省工程造价,提高场地空间利用率并兼顾景观效果.通过技术分析研究,直立式加筋土挡墙支护方案具有较强的路基变形适应性,可有效保证路基边坡整体稳定性以及道路工后沉降要求,达到安全、经济、美观的工程效果.

    加筋土挡墙高填路基边坡"V"字形沟谷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