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斑点叉尾鮰EGFL9基因变异位点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张文平张世勇刘洪岩徐思琪...
    253-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斑点叉尾鮰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蛋白EGFL9(Multipl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domains protein 9)基因与其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为斑点叉尾鮰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靶向基因测序技术对EGFL9基因进行测序,与参考基因组比对后筛选变异位点,并将获得的变异位点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在EGFL9上共发现27个多态位点,经过滤,获得22个有效突变位点,其中4个变异位点(g.142、g.573、g.3079、g.7409)对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性状具有显著影响,位点g.142、g.3079、g.7409位于内含子中,位点g.573位于第2外显子上;g.142位点的A/A型个体的平均体长显著高于A/G型个体(P<0.05);g.7409位点A/G型个体的平均体长显著高于G/G型、A/A型个体(P<0.05);g.3079位点C/C型个体的平均体质量和体长均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位于外显子上的InDel位点g.573使EGFL9基因编码蛋白减少了一个苏氨酸残基,对蛋白质三级结构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该位点TACC/T型个体的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TACC/TACC型个体(P<0.05),平均体长显著高于TACC/TACC型与T/T型个体(P<0.05).[结论]获得的4个斑点叉尾鮰生长相关标记(g.142、g.573、g.3079、g.7409)与其生长性状显著关联,可以应用于后续斑点叉尾鮰育种芯片开发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斑点叉尾鮰EGFL9SNP生长性状关联分析

    啤酒糟替代饲粮中不同比例精料对湖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王迎港张富吴贤锋林云琴...
    262-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啤酒糟替代饲粮中不同比例精料对湖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促进啤酒糟在湖羊饲养中的合理利用.[方法]选择体况良好、相近体重(15.90±0.36 kg)的湖羊24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饲喂基础饲粮(玉米+豆粕为精料,占比36%,Ⅰ组,CK)及啤酒糟替代1/3(Ⅱ组)、2/3(Ⅲ组)和全部(Ⅳ组)基础饲粮中精料.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3只羊,测定羊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结果]1)啤酒糟替代饲粮中不同比例精料对湖羊瘤胃的pH值、氨态氮、乙酸等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Ⅱ组的异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2)在门水平上,啤酒糟替代饲粮中不同比例精料对湖羊瘤胃微生物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杆菌门(Epsilonbacteraeota)、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和无壁菌门(Tenericutes)的丰富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Ⅰ组(CK)中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丰富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在属水平上,啤酒糟替代饲粮中不同比例精料对湖羊瘤胃微生物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肠单胞菌属(Intestinimonas)、酪氨酸菌属(Tyzzerella)、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粪便菌属(Faecalicatena)、假丁酸弧菌属(Pseudobutyrivibrio)和特氏梭菌属(Hungateiclostridium)的丰富度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啤酒糟替代精料提高了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富度,未对湖羊其他瘤胃群落结构和瘤胃微生物群落丰富度产生显著影响.

    啤酒糟湖羊挥发性脂肪酸瘤胃微生物

    不同品系及生长时间金线莲活性成分及挥发性物质比较分析

    何辉柳洪入乔勇进张怡...
    271-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2个不同品系及不同生长时间金线莲主要活性成分和挥发性物质含量变化,为金线莲鉴别、筛选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建小叶栽培品系土豪金以及大叶栽培品系大元宝为材料,分析评价不同生长时间金线莲中的挥发性物质并测定主要活性成分.[结果]总酚含量以种植18个月大元宝最高(265.07 mg·kg−1),总黄酮和可溶性糖均以种植12个月土豪金最高(32.68 mg·g−1、27.71 mg·kg−1),可溶性蛋白则以种植18个月的土豪金最高(600.62 mg·g−1).通过SPME-GC-MS共检测到6种醇、8种醛、4种酮及2-戊基呋喃,其总量以种植24个月的大元宝最高,而组织培养6个月的土豪金和大元宝挥发性物质含量为栽培苗峰值的22.9%与16.7%.此外,通过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发现,(反)-2-己烯醛、辛醛、壬醛是土豪金关键挥发性物质,1-辛烯-3-醇、芳樟醇和β-紫罗兰酮是大元宝关键挥发性物质.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表明,通过挥发性物质可以较好地区分不同品系及生长时间金线莲.[结论]不同品系及不同生长时间金线莲活性成分和挥发性物质差异显著,利用其活性成分和挥发性物质可区分不同品系及不同生长时间金线莲,这为建立适宜的质量控制体系鉴别金线莲以及筛选优质加工品种提供了依据.

    金线莲生长时间活性成分挥发性物质

    番茄WRKY转录因子比较鉴定及细菌胁迫响应

    水德聚孙继熊自立徐焕文...
    281-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深入了解番茄WRKY转录因子的组学特征及其生物胁迫响应.[方法]基于最新公共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番茄WRKY进行系统鉴定,结合抗、感2个番茄自交系在青枯菌侵染前后的RNA-seq数据,挖掘青枯病抗性相关WRKY.[结果]85个番茄WRKY转录因子被鉴定,可分为I、IIa+b、IIc、IId+e和III等类别,Ⅱe基因最多.其中,9个基因七肽基序发生了单一氨基酸变异,WRKYGKK为优势突变型.这些WRKY主要分布在5号染色体,且具有端部和成簇分布现象,尤其是IIe亚类.45.88%的番茄WRKY具有共线性.58.82%的番茄WRKY(主要是I和Ⅱc类)与拟南芥和辣椒WRKY形成73对直系同源基因,其选择压力(Ka/Ks)均小于1.16个番茄WRKY(主要是IIa+b和IIc类)对几种生物胁迫反应强烈,且主要在根中表达.12个差异表达WRKY(主要是III和IIb类)被鉴定,其中Solyc03g095770.3(III)与Solyc09g014990.4(I)互作在番茄青枯病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综合鉴定了番茄WRKY转录因子,筛选到12个青枯病响应基因.

    番茄WRKY转录因子基因特征生物胁迫转录表达

    大白菜F-BOX基因家族的鉴定与核盘菌诱导应答分析

    冯冬林钟开勤丁玲刘美琴...
    294-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参与菌核病应答反应的F-BOX基因,为大白菜抗菌核病基因的功能研究及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方法]基于核盘菌侵染大白菜转录组测序数据,对大白菜F-BOX基因家族进行鉴定,进行亚细胞定位、染色体定位、保守结构域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F-BOX基因在核盘菌侵染下的差异表达,并采用q-PCR技术检测F-BOX基因在0 h和36 h的表达情况.[结果]共鉴定32个BraF-BOX基因,分子量介于34751.13~105942.22 Da;亚细胞定位表明,26个F-BOX基因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6个定位在叶绿体中;系统进化树分析将BraF-BOX分为4个亚族;基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每个BraF-BOX家族成员均含有Motif 1,序列中均含有外显子;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大白菜部位,表达量有差异;在核盘菌处理36 h时,q-PCR检测6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趋势与转录组数据一致,其中Bra037120、Bra011427、Bra009835等3个基因表达上调,核盘菌侵染时间越长,表达量越大.[结论]综合BraF-BOX基因生物信息学及转录组数据分析,Bra037120、Bra011427、Bra009835基因可能参与大白菜菌核病抗性功能,为后续基因功能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大白菜F-BOX基因家族菌核病基因表达

    锦葵科作物SSR标记在玫瑰茄中的通用性分析

    李云清谢瑞真李静林荔辉...
    302-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丰富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 L.)SSR分子标记的种类和数量,验证锦葵科作物SSR标记在玫瑰茄中的通用性,进而分析玫瑰茄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选取锦葵科红麻、棉花、黄秋葵和木槿等4种作物共62对SSR引物(木槿17对,其他各15对),对8份不同来源的玫瑰茄种质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62对SSR引物中有58对具有通用性,占比为93.5%;通用性引物中有48对具有多态性,占比为82.8%;这些引物共扩增出24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39条,占比97.2%.同时,棉花有14对SSR引物具有多态性,多态性引物比率最高,达86.7%;其次是木槿,有82.4%的引物具有多态性,且其引物多态信息含量值(PIC)最高,为0.685;而黄秋葵和红麻多态性引物比率较低,分别为73.3%和66.7%.另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49处可将8份玫瑰茄种质分为3个各具特点的亚类,其中19FZ-76被单独聚为一类,表明这一种质与其他7份种质亲缘关系最远,遗传差异最大,聚类结果与其表型性状表现一致;而来自缅甸的19FZ-74和漳州本地种遗传相似系数最高,说明这两份种质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差异较小,表明我国福建种植的玫瑰茄品种与东南亚的品种有较近的血缘关系,有可能从东南亚引种而来.[结论]锦葵科作物的SSR引物在玫瑰茄中具有较好的通用性,筛选出的SSR标记可为玫瑰茄品种鉴定、亲缘关系分析、遗传图谱构建等遗传学研究提供可靠方法.

    玫瑰茄SSR标记通用性遗传多样性

    荷叶离褶伞遗传差异性分析及菌丝形态鉴定

    黄家庆陈华林怡叶菁...
    312-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Lyd)外地引进菌株与本地栽培菌株的遗传差异性和菌丝形态特征,为荷叶离褶伞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真菌18S rRNA(V4)和ITS(ITS1–ITS4)(18S rRNA-ITS)序列对外地引进和本地栽培的荷叶离褶伞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多重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通过分析碱基序列突变和遗传距离远近明确荷叶离褶伞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并通过菌丝体生长及形态变化确定荷叶离褶伞的遗传学差异.[结果]18S rRNA-ITS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外地荷叶离褶伞菌株(Lyd-LR1、Lyd-LR6、Lyd-LR10、Lyd-LR15和Lyd-LR17)发生较高比例的碱基缺失和碱基替换突变,且ITS序列同源性下降至80.09%~89.72%;Lyd-LR1和Lyd-LR6菌株的碱基突变比例高于Lyd-LR10、Lyd-LR15和Lyd-LR17以及福建本地栽培菌株(Lyd-LRX和Lyd-LRY).进化树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Lyd-LR1和Lyd-LR6与Lyd-LR10、Lyd-LR15、Lyd-LR17、Lyd-LRX、Lyd-LRY以及NCBI已经登录的部分荷叶离褶伞或离褶伞(Lyophyllum,Ly)菌株有较远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Lyd-LR1梭子状菌丝生长较慢且不规则生长,菌丝体呈松散放射状;Lyd-LR6凹陷状菌丝生长较快且明显聚合生长,菌丝体呈平铺状且边缘厚度较高.Lyd-LR1和Lyd-LR6菌株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和菌丝形态均不同于Lyd-LR10、Lyd-LR15、Lyd-LR17、Lyd-LRX、Lyd-LRY菌株圆柱形饱满的菌丝和厚度高生长快的突起状菌丝体.而与Lyd-LR1菌株相比,Lyd-LR6菌株的碱基序列突变位置、碱基突变比例和菌丝形态发生的变化更明显.[结论]外地荷叶离褶伞菌株Lyd-LR6的基因序列碱基突变位置(碱基替换和碱基缺失)、18S rRNA-ITS序列同源性和种属亲缘关系明显区别于其他外地及本地的荷叶离褶伞菌株.高比例的基因序列碱基突变造成Lyd-LR6菌株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和菌丝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可作为选育荷叶离褶伞新菌株的材料.

    荷叶离褶伞18SrRNA-ITS同源性分析发育进化树菌丝生长

    南方根结线虫MiPDCD6基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陈晨高永峰王新荣袁永强...
    32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备针对南方根结线虫食道腺蛋白MiPDCD6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南方根结线虫MiPDCD6蛋白的致病机制提供技术支持和材料准备.[方法]将扩增MiPDCD6基因的功能片段,与原核表达质粒pET-32a(+)构建重组质粒pET-32a-MiPDCD6,然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细胞进行诱导表达;将纯化的根结线虫MiPDCD6融合蛋白免疫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获得高效价高纯度的多克隆抗体.[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pET-32a-MiPDCD6转化大肠杆菌BL21细胞后,在诱导剂IPTG浓度1.0 mmol·L−-1、摇床温度37℃、转速150 r·min−−1和振荡培养5 h条件下,成功表达MiPDCD6融合蛋白.ELISA和SDS-PAGE检测表明:将纯化的根结线虫MiPDCD6融合蛋白免疫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获得高效价高纯度的多克隆抗体,效价约为1:50000.[结论]明确了MiPDCD6基因原核表达条件;制备获得的根结线虫MiPDCD6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和纯度较高,可用于后续研究MiPDCD6蛋白在南方根结线虫致病机理中发挥的功能.

    MiPDCD6多克隆抗体南方根结线虫效价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作为激发子对马铃薯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研究

    魏旭红冯旭贺付蒙徐永清...
    329-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验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安全性,探讨DON作为激发子在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大西洋品种马铃薯为研究对象,筛选DON作为激发子诱导抗病的最适质量浓度以及最佳处理时间,优化DON诱导马铃薯抗病的条件,检测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结果显示低质量浓度下DON处理对马铃薯植株均无显著药害;5 ng·mL−1 DON处理4 h可以有效抑制青枯病致病菌茄科雷尔氏菌、软腐病致病菌菊欧氏菌、疮痂病致病菌疮痂链霉菌在马铃薯叶片中的扩展,3 ng·mL−1 DON处理4 h可以有效抑制干腐病致病菌接骨木镰刀菌在马铃薯叶片组织中的扩展;当温度为25℃、pH为7时DON诱导马铃薯抗青枯病、干腐病、软腐病效果最好,温度为25℃、pH为9时DON诱导马铃薯抗疮痂病效果最好;经DON诱导处理的马铃薯叶片在光照强度为12000 lx条件下诱导抗干腐病效果最好,在光照强度为15000 lx条件下诱导抗青枯病、软腐病、疮痂病效果最好;DON处理马铃薯叶片后,提高了SOD酶活性,同时,木质素含量增加,MDA含量减少.[结论]低质量浓度的DON作为激发子处理马铃薯叶片后对马铃薯无显著药害,在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较显著,可为马铃薯土传病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DON激发子土传病害优化生理指标

    蕹菜溃疡病菌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及田间监测

    陈思妍薛洋韩海亚林敏怡...
    339-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蕹菜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穿孔黄单胞菌(Xanthomonas perforans)引起的蕹菜溃疡病日趋严重,对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建立高效快捷的蕹菜溃疡病菌检测技术,可为有效防控病害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普通PCR检测技术,针对蕹菜溃疡病菌X.perforans基因组中特有序列TC2-1_002562(编码噬菌体终止酶大亚基家族蛋白)和TC2-1_002580(编码噬菌体家族蛋白)设计两对特异性检测引物,在同一个PCR体系中达到了快速检测蕹菜溃疡病菌的目的.[结果]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操作性强,对蕹菜溃疡病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利用特异性引物对来自广东多个地区的蕹菜植株、土壤和水体进行病原菌分子检测,发现第一批样本仅在5份来自东莞的蕹菜叶片上检测到病原菌,第二批样本分别在土壤、水体和植株上检测到病原菌.[结论]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能快速检测穿孔黄单胞菌,可用于对蕹菜溃疡病的早期诊断.该病在东莞、深圳等地呈普遍发生态势,田间检测结果表明,病害发展迅速,留种蕹菜种苗或种子很可能是该病的初侵染源,种植环境的水、土壤也是病害循环的重要环节,这对于今后进一步研究病害循环规律、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蕹菜溃疡病穿孔黄单胞菌双引物PCR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