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闽台关系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闽台关系研究
闽台关系研究

吴志澄

双月刊

2096-8175

fjxzxyxb@263.net

0591-22037658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文化区

闽台关系研究/Journal Research on Fujian-Taiwan Relationship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发表研究国内外在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文章。本刊融学术探讨与应用研究于一体,在同类期刊中独具特色。自创办以来,坚持办刊宗旨,努力提高办刊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1995年被评为福建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1996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期刊,2000年被评为中国高等专科学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2002年和2006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6年被评为福建省高校优秀学报,2009年被评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台湾变量探讨——论国家尚未完全统一的特殊国情与台湾"再中国化"

    周志怀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尚未完全统一的特殊国情与台湾"再中国化"是影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变量.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三位一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并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国家统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领目标之一,中国式现代化则为国家统一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是有力推进民族复兴的关键动力.面对国家尚未完全统一的特殊国情,要争取"再中国化"的阶段性目标的达成,就必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抚平两岸历史创伤,在实现两岸关系高质量发展基础上持续增进台胞福祉,逐步推动岛内"去'独'返统"和中国意识的回归,从而为国家完全统一奠定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台湾变量"再中国化"和平统一

    台湾地区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韧性转型

    熊俊莉
    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台商台企通过参与大陆对外贸易与两岸贸易、投资大陆市场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两岸产业联结、推动两岸技术合作等方式,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台湾地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获利者.但是,由于民进党当局人为制造政治障碍、外部势力实施遏华战略,以及大陆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台湾地区参与中国式现代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国际地缘政治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应尽力化危机为转机,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成果共享、强化台商台企民族认同感和使命感、建立独立自主的两岸经济合作新格局、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产业升级等路径,实现由外部市场驱动向"自主"联结转型,推动台湾地区参与中国式现代化更具韧性和发展潜力.

    中国式现代化台湾地区内生动力外部驱动韧性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国家统一: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蒋国发
    2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为国家统一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物质基础,国家统一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国家统一面临着国际反华势力和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的干扰与破坏、经济全球化利益的冲突与竞争、两岸文化认同差异与交流不足等挑战.为此,我们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入手,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不断推进国家统一大业.在政治层面,要制定明确的政策目标,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为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在经济层面,要深化两岸经济融合发展,通过经济合作与互利共赢,促进两岸人民的共同福祉,为实现国家统一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文化层面,要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与传播,增进相互理解和认同,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在社会层面,要深化两岸社会融合,通过深化两岸家庭、宗教等领域的互动,增强台湾民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促进两岸统一的民心所向.

    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统一两岸融合

    涉台国际传播的话语构建与实践策略探究

    严安林周矗
    3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中国崛起而催生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大变革,直接引起中美关系的大变化,而台湾问题的延宕又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台独"势力和以美国为主的国际干涉势力的运作下,当前解决台湾问题所面临的国际负面因素更加复杂,这给涉台国际传播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和新挑战.为营造有利于中国完全统一的国际舆论环境,提出"纠偏—构建—传播"任务框架.首先,需对国际上存在的错误涉台舆论进行纠偏,破解"台独"及其支持势力的话语建构,揭露若干涉台谬论出台的动机及其本质.其次,围绕中国完全统一构建符合国际传播特点的话语体系,讲述好海峡两岸中国人民为追求台海和平、国家统一而不懈努力的故事,不断充实"两岸统一、台湾有益、世界和平"的叙事内容.最后,应着力提升我国在涉台问题上的国际传播能力,基于当代国际传播的特点和规律,采取与时俱进的传播艺术与传播策略,有效回应国际社会有关关切,从而为祖国完全统一塑造更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

    两岸统一台湾问题涉台舆论国际传播

    特朗普第二任期美国涉台政策调整前瞻

    叶晓迪张家宝
    5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态势不断增强,美国操作台湾问题的策略与手法将出现新的变化.特别是在"特朗普回归"的背景下,其第二任期美国涉台政策将主要受到体系层次、美国国内层次、两岸层次与个人层次的影响,具体因素包括:中美结构性矛盾凸显、美国国会"挺台"势力增强、民进党当局"倚外谋独"倾向明显,以及特朗普善变的交易型执政风格.在这些因素的叠加影响下,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涉台政策将朝着重启极限施压、回归单边介入、挂钩政经议题、发动认知攻势等4个方向调整.上述调整方向会产生中美安全困境加剧、地缘问题多点并发、两岸冷对抗态势凸显等多重风险.对此,中国应该保持战略定力,兼顾政策工具的灵活性和针对性,采取多元对策化解台海局势上的"特朗普冲击",以及特朗普与赖清德的联合挑衅.

    美台关系涉台政策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特朗普

    近年来台湾当局"侨务"政策的主要内容、制定动因与显著特点

    郑维胡一珂
    6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台湾当局的"侨务"政策已成为其与中国大陆对抗的重要工具.台湾当局"侨务"政策主要包括拉拢台籍侨胞返台参与选举投票、推进"新南向政策"以降低对大陆经济依存度、利用侨界声势扩大台湾国际影响力、争取侨生生源并培育岛内"侨务"人才,以及推行"华语文"教育等.这些政策的制定是出于两岸工作实力对比、华侨华人对台态度、台湾当局对当前形势的研判与网络社会的发展等原因.总体而言,台湾当局"侨务"政策仍服务于"台独"目标,其"台独"色彩更趋隐蔽性,并更加重视软实力建设和科技赋能.这对大陆方面开展侨务工作、维护祖国统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台湾"侨务委员会""侨务"政策

    两岸工伤保险制度比较及衔接路径

    陈丽霞郑清风
    7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两岸交流交往日益密切,两岸劳动力流动必将成为趋势.实现两岸工伤保险制度有效衔接是便利两岸人员往来、保障流动劳动力工伤保险权益的必然选择.两岸工伤保险制度均经历了从综合性社会保险制度的一部分演变为专门制度的发展历程,并遵循长期待遇和短期待遇相结合的原则.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同,两岸工伤保险制度在参保对象、保费缴纳、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给付等方面共性与差异性并存,为两岸制度衔接带来机遇与挑战.应充分挖掘两岸工伤保险制度的共同点,建立两岸工伤保险互认和管理制度,搭建两岸工伤保险交流协作平台,有计划分阶段实现两岸工伤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

    大陆台湾地区流动劳动力工伤保险制度衔接

    台湾地区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变迁轨迹、运行逻辑与实践困境

    曾思菲
    9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台湾地区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历经"一代健保"和"二代健保"两个阶段."一代健保"建构单一的健康保险体系、强制民众参与健康保险、借鉴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创设总额支付制度.相较"一代健保",现行的"二代健保"保险范围更广泛、保费缴纳更合理、保险服务更优质、就医体验更便捷.推动"二代健保"创新的运行逻辑是全民参与健康保险、"中央健康保险署"节约控制保险资源、制度设计合理化和医疗技术专业化,以及"健保云端系统"提供全方位信息共享."二代健保"获得台湾民众较高的满意度,但其定位、保费负担、服务支出、信息存储安全等面临实践困境.应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和信息化水平,特别要积极推进两岸医疗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台湾地区全民健康保险制度.

    台湾地区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健保云端系统"

    两岸司法学术交流:现状洞察、现实挑战与实践理路——以海峡两岸司法实务研讨会为例

    刘文戈林嘉怡
    10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法交流是两岸法学法律界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交流是开展两岸司法交流的重要路径.两岸司法学术交流保持了学术交流的形式优势,同时又突出推动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的问题导向,兼具学术性与实务性,提升了交流的学术深度和社会影响力,是推进两岸司法交流的重要渠道.作为两岸司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海峡两岸司法实务研讨会取得丰硕成果,产生积极影响,但仍存在参会人员结构有待优化、交流内容亟须深化、传播效能仍须提升等问题.在当前复杂的台海局势下,应强化两岸司法界交流与其他相关领域交流的联系与协作,优化参会人员结构,创新学术交流形式,提高成果传播效能,推动两岸司法交流高质量发展,为增进两岸同胞的民生福祉作出积极贡献.

    两岸融合发展两岸交流司法交流学术交流

    版权声明

    《闽台关系研究》编辑部
    1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