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闽台关系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闽台关系研究
闽台关系研究

吴志澄

双月刊

2096-8175

fjxzxyxb@263.net

0591-22037658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文化区

闽台关系研究/Journal Research on Fujian-Taiwan Relationship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发表研究国内外在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文章。本刊融学术探讨与应用研究于一体,在同类期刊中独具特色。自创办以来,坚持办刊宗旨,努力提高办刊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1995年被评为福建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1996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期刊,2000年被评为中国高等专科学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2002年和2006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6年被评为福建省高校优秀学报,2009年被评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逻辑理路和实践进路——基于"结构-过程"框架的分析

    罗海成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战略安排.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应用"结构-过程"框架,建构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研究模型.从结构角度分析,可以清晰展现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在内涵、空间两个维度的全领域、全区域的全域网格化图景;从过程角度分析,可以动态体现两岸融合发展中两类主体、两种不同方向作用力的互动作用过程.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蕴含了社会系统建构的内在逻辑机理,是两岸关系领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探索.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是一项创新性系统工程,在结构层面要强化系统观念,完善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有机系统;在过程层面要强化合作观念,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合作共建;在创新层面要强化质效观念,实现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目标.

    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结构功能主义"结构-过程"逻辑理路社会系统

    以中国式现代化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吴宜
    1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两岸经济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获得发展、作出贡献.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台胞台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路径.当前,中国式现代化迈向新发展阶段,两岸融合发展应深度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充分体现新时代方向与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秉持"两岸一家亲",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丰富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将全方位落地实践两岸融合发展的丰富政策内涵,探索和构建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从而发挥全局性示范效应,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为祖国和平统一夯实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阶段两岸融合发展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授权赋能: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新路径

    艾明江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已经成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授权赋能理论出发,探讨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运作机制.在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过程中,央地之间的权力分配将通过授权构建新的权力控制幅度;在中央顶层设计下,条块部门之间应形成有助于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政策协调和支持系统;同时,地方在授权下获得的自主能力将不断转化为政策创新治理能力,最终探索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路.提出的"控制-协调-自主"理论框架,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参考.

    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授权赋能对台政策

    中国式现代化下国家统一内生动力机制之重构

    陈星朱信禹
    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国家统一内生动力机制由原来政治力推动的单一结构向政治力与社会力共同推动的复合结构转化.两岸同胞在共同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并共享发展红利的历史进程中,以"发展"为核心支点,以"两岸一家亲"和共同繁荣为基本诉求,逐渐凝聚出民族复兴与国家统一的新共识,进而强化为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两岸关系融合发展的深化重置了两岸互动中的观念与行为结构,推动了国家统一内生动力机制的重构与优化.

    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统一内生动力发展式统一

    权力榨取、制度脱序与民进党当局的政治衰朽

    宫高杰
    5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衰朽是政治变迁的结果之一,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动荡、失序和不稳定提供了解释面向.一般而言,权力和制度是考察政治变迁的典型路径.综合权力和制度两个变量分析民进党当局的政治实践,发现民进党当局走向政治衰朽有其必然性.纵观当前岛内政治变迁过程,民进党当局一方面竭力追求执政权力,通过无节制地攫取政治资源、人为削弱民众的政治参与、加剧同在野政党的恶性竞争,来维系其摇摇欲坠的执政地位;另一方面肆意改变政治游戏规则,导致台湾地区参选、治理、沟通制度的多重脱序,引发岛内选举乱象、民主失序和两岸关系的持续紧张.权力结构和制度形态作为政治变迁的根源,致使民进党当局政治衰朽的过程难以改变.

    权力制度政党政治政治衰朽民进党

    福建和台湾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和产业分工态势——基于闽台六大类贸易产业数据的分析

    陈丽霜
    6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建充分发挥对台工作的独特优势和良好条件,不断深化闽台经贸交流,闽台产业链成为两岸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闽台六大类贸易产业数据,采用出口技术复杂度、G-L指数、GHM指数等分析福建和台湾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和产业分工态势.研究发现:在化学工业和塑料橡胶两大类产业中,台湾的分工地位高于福建,在分工态势方面福建相对领先,前者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后者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在机械电气、光学钟表两大类产业中,台湾的分工地位高于福建,在分工态势方面台湾基本达到绝对领先的水平,且均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在纺织鞋帽和金属制品两大类产业中,福建的分工地位高于台湾,但在分工态势方面台湾相对领先,前者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后者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新形势下,福建应以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契机,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制度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等方面持续深化闽台产业融合发展.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产业分工产业融合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经济特区涉台事务立法变通:逻辑证成、功能定位与应然路径

    姜韬林
    7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特区立法变通权的合理行使将有效提升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法治保障水平.经济特区立法变通权应用于涉台事务,是因应对台开放的特定时代背景、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制度落实的切入点以及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需要.从立法变通的授权范围、技术支持维度以及社会基础层面考察均具有充分可行性.经济特区立法变通权将发挥制度示范、规范对接以及风险规制的独特作用,为妥善解决涉台问题提供法理支持.为有效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及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适当拓展立法变通权的被授权主体、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监督、确立变通性立法审查标准、借鉴粤港澳区域法治经验,是经济特区涉台事务立法变通的应然路径.

    经济特区立法变通权地方立法涉台法制

    殖民与反殖民: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文化政策研究

    朱虹袁佳
    9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据台湾时期,日本殖民者发布了一系列军事、经济和文化殖民政策,给台湾近代史的发展以及未来走向带来严重不确定性.其中,尤以文化殖民带来的问题最为突出.在当时世界局势变化和日本政府更替的背景下,台湾总督府文化殖民台湾的"重心"存在差异,经历了日据前期教化主义兴起、日据中期"同化"战略延长,以及日据后期战时主义殖民手段的统合与强化三个阶段.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文化政策的形成,根植于以日本利益为中心的殖民思想,同时又受到西方殖民经验、日本对台殖民理念的分歧,以及台湾不屈不挠的抗日武装斗争和日本国内政权变动的影响.在这 50 年殖民历程中,台湾文人斗士持续不断地利用笔墨和团结请愿等方式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残酷统治,致使台湾总督府文化殖民政策未能得到全面贯彻.日本文化殖民遗留的历史问题已成为影响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消除该影响,成为当前两岸同胞必须共同面对和解决的挑战.

    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文化殖民反殖民"同化"

    日本对台湾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侵略行径研究——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前后的历史考察

    黄婷婷
    10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是改变近代中日关系的重大事件,对近代台湾史、中日关系史影响深远.借助传统的文献史料和最新发现的日本历史档案,尤其是《日本馆藏福建历史档案资料》和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资料,可以发现在 1874 年日本侵台事件前后,日本以台湾南部少数民族地区为对象,采取了派遣间谍、恐吓拉拢、武装干涉、统筹调查等手段进行侵略扩张,企图逐步蚕食台湾,开启了近代日本大陆政策的施行先声.通过对日本在台湾南部少数民族地区侵略行径的研究,不仅揭发了日本侵略台湾的历史真相和罪行,也对厘清日本占据台湾前期的历史脉络、认清日本制定台湾政策及其演变态势的历史缘由提供了重要借鉴.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台湾南部少数民族地区中日关系

    版权声明

    《闽台关系研究》编辑部
    120页